:::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共謀、宰制或反抗?媒介影像中美麗建構之解讀與反思
書刊名:嶺東學報
作者:張露心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0
卷期:27
頁次:頁187-202
主題關鍵詞:美麗身體象徵資本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3
  • 點閱點閱:45
本文試圖透過Bourdieu與Foucault的理論觀點,解析大眾媒介所建構的消費文化如何箝制對身體形象的認知(recognition),以理解女性美麗背後的迷思;並透過深度訪談,探究消費者成為能動者的可能性,最後提出反思與建議。
期刊論文
1.沈游振(20040600)。析論布迪厄之象徵性文化產品的生產與消費。國家發展研究,3(2),163-1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維公(20010800)。何謂生活風格--論生活風格的社會理論意涵。當代,50=168,10-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維公(20011200)。當代消費文化社會理論的分析架構--文化經濟學(cultural economy)、生活風格(lifestyles)與生活美學(the Aesthetics of Everyday Life)。東吳社會學報,11,113-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汪安民(2002)。權力。外國文學,2,8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anner, L.W.(1983)。'。American Beauty'。  new window
6.Laqueur, T.(1990)。'。Making Sex。  new window
7.莊瑞林(2002)。應用波迪爾。當代,174,24-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多芬自信基金會網頁http。//www。realbeauty。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Davis, K.(1997)。《重塑女體-美容手術的兩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Bourdieu, Pierre,(1984)。'Distinction。  new window
11.Gorgan, Sarch(2001)。《身體意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Bocock, Robert(1995)。《消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Bourdieu, P、Wacquant, L. D.、李猛,康(1992)。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健鴻(1992)。身體與消費社會(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Storey, John、張君玫(2001)。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臺北市: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偉俠(2005)。知識與權力:對科學主義的反思。臺北: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大春(1995)。傅柯。臺北:生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宣揚(20020000)。布爾迪厄。臺北市:生智文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Foucault, Michel、劉北成、楊遠嬰(1992)。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孫智綺(2002)。布迪厄社會學的第一堂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邱天助(1998)。布迪厄文化再製理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