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有關清代臺灣義民研究探析
書刊名:歷史教育
作者:孫連成
作者(外文):Sun, Lien-cheng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6
頁次:頁137-213
主題關鍵詞:義民民變客家分化說義民爺信仰孤魂說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80
  • 點閱點閱:170
期刊論文
1.黃典權(1972)。清林爽文之變中的義民首證。臺南文化,9(3),2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尹章義(19900800)。臺灣移民開發史上與客家人相關的幾個問題。輔仁歷史學報,2,77-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運棟(1984)。誰說褒忠義民廟為客家之恥。客家風雲,1,58-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曾立維(20030800)。「行郊」與「郊商」對地方社會事業的參與--以清代竹塹地區為例。竹塹文獻雜誌,27,8-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雪姬(20030900)。誤讀乾隆、誤解清制--王芬的官家記載與民間傳說。故宮學術季刊,21(1),181-214+2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蘇俊良、龔青佩(20070900)。臺灣地區義民信仰的探討。臺灣源流,40,140-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本炫(2008)。臺灣客家民間信仰之特色--以苗栗縣義民爺信仰為例。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9(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孫連成(20090200)。清代史料史實辨析舉隅。景女學報,9,151-2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榮洛(2001)。清代的義民廟與義民爺。客家雜誌,130,39-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范振乾(1996)。在國父紀念館舉行義民祭典:兼論客家先民的自力救濟行為。客家雜誌,76,4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富三(19981200)。岸裡社與漢人合作開發清代臺灣中部的歷史淵源。漢學研究,16(2)=32,61-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曾振名(1977)。枋寮義民廟的社會功能:從宗教組織看新竹客家人之都市化。中國民族學通訊,15,18-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岡田謙(1937)。村落與家族--臺灣北部的村落生活。社會學,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許達然(20000600)。十八及十九世紀臺灣民變和社會結構。臺灣文獻,51(2),57-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莊吉發(199211)。清代臺灣秘密會黨的發展與社會控制。人文及社會學集刊,5(1),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慧兒(1954)。林爽文事變中之義民。臺南文化,4(1),3-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蔡采秀(20040600)。以順稱義:論客家族群在清代臺灣成為義民的歷史過程。臺灣史研究,11(1),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菼(19741200)。清代臺灣分類械鬥頻繁之主因。臺灣風物,24(4),75-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文良(20071000)。從「客仔」到「義民」--清初南臺灣的移民開發和社會動亂 (1680-1740)。歷史人類學學刊,5(2),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許達然(19960700)。械鬥和清朝臺灣社會。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3,1-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蔡淵絜(19800600)。清代臺灣社會上升流動的兩個個案。臺灣風物,30(2),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文良(20030600)。清初臺灣方志的「客家」書寫與社會相。臺大歷史學報,31,141-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菼(19750600)。臺灣反清事件的不同性質及其分類問題。臺灣文獻,26(2),83-1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蔡淵洯(19830600)。清代臺灣社會領導階層性質之轉變。史聯雜誌,3,34-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煥雲、黃尚煃、張民光(20071200)。臺灣客家義民廟節慶文化意涵之研究:以新竹義民廟節慶為例。身體文化學報,5,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賴玉玲(2008)。臺灣義民信仰現象的歷史探討。第二屆臺灣客家研究國際研討會。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世賢(1997)。褒獎何事?忠於何人?從乾隆頒發的高帽談今後臺灣客家自處之道。客家發展研討會。臺北:臺北市政府民政局。101-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丁鳳珍(2005)。臺語文學參與臺灣歷史解說的重要性:以《相龍年--歌詩》kap《辛酉一歌詩》的研究作例。臺語文學學術研討會。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丁鳳珍(2004)。用誰的語言?解釋啥人的歷史?--「臺灣歌仔」與臺灣知識份子對「戴潮春抗清事件」論述的比較。語言人權與語言復振學術研討會。臺東: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柔辰。義民爺信仰的多元面向:乩童、義民組與義民爺金身。大眾史學與音像紀錄學術研討會。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賴玉玲(1998)。新埔枋寮義民廟的客家公號。客家文化史系列研討會。新竹: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尹章義(2004)。「神豬」考釋--肥豬變神仙的故事。2004動物保護公共論壇。臺北: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正一(1994)。台灣南部六堆客家發展史。客家文化研討會。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437-4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富三、翁佳音(1986)。清代臺灣漢人墾戶階層初論。近代中國區域史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17-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莊英章(1989)。新竹枋寮義民廟的建立及其社會文化意義。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23-2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吳密察(2006)。從清代臺灣文獻中的「客」到二十世紀的「臺灣客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顏尚文(2003)。嘉義褒忠義民廟研究計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立武(2008)。從「罪人」到「義神」-臺灣民間對抗清領袖的崇祀(碩士論文)。中興大學,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宏武(1994)。清代台灣義民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江金瑞(1998)。清代臺灣義民爺信仰與下淡水六堆移墾活動(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江瑞昌(2005)。臺灣客家族群民間信仰之研究--以新竹縣新埔鎮枋寮義民廟為中心(碩士論文)。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秀昭(2007)。北客南遷高雄地區的開發與義民爺信仰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賴玉玲(2001)。新埔枋寮義民爺信仰與地方社會的發展--以楊梅地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中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偉盛(1988)。清代台灣分類械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薛雲峰(2009)。臺灣客家史觀:以義民與1895乙未抗日戰爭為例(博士論文)。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許毓良(2004)。清代臺灣的軍事與社會--以武力控制為核心的討論(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聖芬(1978)。清代臺灣之團練制度(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青霞(200607)。台灣三大民變書寫研究--以古典詩文為主(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煥堯(1985)。清代臺灣番人與地方治安之關係--義番與番患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清漢(1987)。新埔義民廟祭祀圈結構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連慧珠(1995)。「萬生反」--十九世紀後期台灣民間文化之歷史觀察(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蔡淵洯(1980)。清代台灣的社會領導階層(一六八四-一八九五)(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再復(1997)。臺灣開發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盛韶、劉卓英(1983)。問俗錄。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清代實錄館(1986)。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南兵和(1981)。臺灣義民。臺北:武陵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72)。明清史料。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95)。清宮諭旨檔臺灣史料。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還月(2001)。台灣客家族群史‧移墾篇:台灣客家的初墾與二次移民。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姚瑩(1974)。東溟文後集。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嗣昌(1997)。巡臺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南兵和(1981)。臺灣義民。臺北:南兵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莊吉發(2002)。清史講義。臺北:實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徐旭曾(1992)。豐湖雜記。客家史料匯篇。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簡炯仁(1995)。清治初期清廷治臺政策的確立及臺灣民變的社會性格--朱一貴事件之初探。臺灣開發與族群。臺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還月(2002)。臺灣客家風土誌。臺北:常民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紹馨(2004)。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桂玲(2005)。家族與寺廟--以竹北林家與枋寮義民廟為例(1749-1895)。新竹:新竹縣政府文化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清高宗(1961)。欽定平定臺灣紀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國立編譯館(1998)。認識臺灣(社會篇)。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國立編譯館(1997)。認識臺灣(社會篇)。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謝國興(1993)。官逼民反--清代台灣三大民變。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還月(1994)。臺灣民間信仰小百科(廟祀篇)。臺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如仲、苗學孟(1984)。臺灣林爽文起義資料選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翁仕杰(1994)。臺灣民變的轉型。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劉妮玲(1989)。臺灣的社會動亂--林爽文事件。臺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高木桂藏、關屋牧(1991)。日本人筆下的客家。臺北:關屋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徐正光(1989)。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史明(1998)。臺灣人四百年史。草根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朝龍、林文龍(1999)。合校足本新竹縣采訪冊。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丁光玲(199409)。清代臺灣義民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范振乾(2002)。存在才有希望--臺灣族群生態客家篇。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林衡道(1978)。臺灣勝蹟採訪冊。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李筱峰、林呈蓉(2003)。臺灣史。臺北:華立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伊能嘉矩、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5)。臺灣文化志。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姜義鎮(1995)。臺灣的鄉土神明。臺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張勝彥、吳文星、溫振華、戴寶村(1996)。臺灣開發史。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霍布斯邦、陳思仁、潘宗億、洪靜宜、蕭道中、徐文路、崔姆.路普、摩根、康納汀、康恩、藍傑(2002)。被發明的傳統。貓頭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林淑慧(2004)。臺灣文化采風:黃叔璥及其《臺海使槎錄》研究。臺北市:萬卷樓圖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渡邊欣雄、周星(20000000)。漢族的民俗宗教:社會人類學的研究。臺北:地景企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林獻堂、林幼春(1971)。臺灣霧峰林氏族譜。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Eliade, Mircea、楊素娥、胡國楨(2000)。聖與俗--宗教的本質。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陳孔立(1996)。台灣歷史綱要。台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劉還月(1999)。臺灣的客家族群與信仰。臺北:常民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黃子堯(2005)。臺灣客家與三山國王信仰--族群、歷史與民俗文化變遷。臺北:客家臺灣文史工作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28)。臺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臺北:臺灣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黃富三(1987)。霧峰林家的興起:從渡海拓荒到封疆大吏(1729-1864)。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陸寶千(19750000)。論晚清兩廣的天地會政權。臺北:中研院史研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林玉茹(20000000)。清代竹塹地區的在地商人及其活動網絡。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莊吉發(19990000)。清代臺灣會黨史研究。臺北:南天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羅香林(19920000)。客家研究導論。臺北市:南天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尹章義(2003)。臺灣客家史研究。臺北: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黃秀政(19950000)。臺灣史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洪安全(1996)。清宮諭旨檔臺灣史料。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劉家謀(1997)。觀海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許雪姬(19870000)。清代臺灣的綠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黃朝進(19950000)。清代竹塹地區的家族與地域社會:以鄭、林兩家為中心。臺北:國史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林偉盛(1993)。羅漢腳--清代臺灣社會與分類械鬥。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尹章義(19890000)。臺灣開發史研究。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仇德哉(1983)。臺灣之寺廟與神明。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董芳苑(2008)。臺灣人的神明。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平臺紀事本末。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臺案彙錄庚集。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翁佳音(1986)。臺灣漢人武裝抗日史研究(1895-1902)。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張菼(19700000)。清代臺灣民變史研究。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2002)。臺灣史。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吳德功(1959)。戴施兩案紀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蔡青筠、吳德功(1964)。戴案紀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劉妮玲(19830000)。清代臺灣民變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丁曰健(1959)。治臺必告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張仲禮、李榮昌(1991)。中國紳士--關於其在19世紀中國社會中作用的研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邱彥貴、吳中杰(2001)。臺灣客家地圖。臺北:貓頭鷹出版社:果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戴炎輝(19790000)。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簡炯仁(19950000)。臺灣開發與族群。臺北:前衛。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余文儀、王瑛曾(1962)。重修鳳山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丁朝雄(1974)。福靈宮沿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奏報酌滅義民口糧並查銷器械情形(038737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奏報查明臺匪滋事案內出力義首懇請獎勵事(066517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奏報審辦福建省林戴氏京控案(123917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淑璥(1957)。走崁筆談。臺海使槎錄。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藍鼎元(1958)。檄臺灣民人。東征集。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80)。順天大盟主林爽文告示。清史資料叢刊--天地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賀長齡(1964)。兵政。皇朝經世文編。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淑均(1963)。風俗上。噶瑪蘭廳志。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紀事。臺灣釆訪冊。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翟灝(1958)。粵莊義民記。臺陽筆記。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徐宗幹(1960)。請籌議備貯書。斯未信齋文編。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子光(1959)。紀諸山形勝。臺灣紀事。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徐宗幹(1960)。癸丑日記。斯未信齋雜錄。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沈茂蔭(1962)。文藝志。苗栗縣志。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湯興(2000)。義民統領吳湯興請求餉之稟文。臺灣抗日史。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豐懋(1993)。苗栗義民廟之形成、衍變與客家社會--一個中國式信仰的個案研究。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建館七十八週年暨改隸中央二十週年論文集。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莊吉發(2001)。義民與會黨--新竹義民與林爽文之役。義民心鄉土情;褒忠義民廟文史專輯。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范咸(1961)。武備三。乾隆重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周璽(1962)。人物誌。道光彰化縣志。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2)。職員執照。臺灣關係文獻集零。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接准閩浙督臣伍拉納咨。臺案彙錄。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盧德嘉(1960)。兵事(上)。鳳山縣采訪冊。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豪(1993)。人物。澎湖廳志。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人物志。重修臺灣省通志。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1)。通籌臺灣利弊以靖海彊疏。道咸同光四朝奏議選輯。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余文儀(1962)。武備三。續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姚瑩(1960)。上孔兵備論辦賊事宜書。中復堂選集。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壽祺(1968)。國朝兵制。重纂福建通志。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團練。安平縣雜記。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壽祺(1960)。兵制。福建通志臺灣府。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壽祺(1966)。與程梓庭制府書。清經世文編選錄。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其南(1987)。社會分類意識與土著化。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允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林豪(1957)。餘匪。東瀛紀事。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王必昌(1961)。雜紀。重修臺灣縣志。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鍾肇政(1993)。發揚新義民精神。臺灣客家人新論。臺北:台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阮昌銳(1990)。義民爺的崇拜及其功能。中國民間宗教之研究。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劉良璧(1961)。雜紀。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1979)。奏報審辦臺灣鳳山糾重不法之兇番事。宮中檔雍正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姚瑩(1958)。平定許楊二逆。東槎紀略。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1999)。清廷命福康安等應乘勝速擒林爽文。清代臺灣檔案史料全編。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謝金鑾(1962)。外編。續修臺灣縣志。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陳孔立(1990)。清代臺灣分類械鬥的若干問題。清代臺灣移民社會研究。廈門:廈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張維安、張翰璧(2008)。誰的記憶?誰的神?義民在臺灣客家族群論述中的角色。轉變中的文化記憶。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林富士(2000)。臺灣的「義民廟」與「義民爺」。小歷史--歷史的邊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楊鏡汀(1991)。客家的宗教信仰。徘徊於族群與現實之間。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林光華(1989)。把歷史的還給歷史。褒忠義民廟創建兩百周年紀念特刊。新竹:褒忠義民廟創建兩百周年紀念慶典籌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革命志拒清篇。臺灣省通志稿。臺北:捷幼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王嵩山(1999)。香火、廟宇與進香。集體知識、信仰與工藝。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羅烈師(2001)。竹塹客家地方社會結構的拱頂石--義民廟。義民心鄉土情--褒忠義民廟文史專輯。竹北:新竹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楊鏡汀(2006)。義民嘗的祭祀與運作--竹東地區的義民祭祀另類模式。義民信仰與客家社會。臺北:南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李亦園(1998)。中國人信什麼教?。宗教與神話論集。臺北:立緒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1987)。奏為酌籌臺灣營制仍照舊例換防緣由。宮中檔乾隆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劉還月(1993)。自傲的血統,自卑的民族:臺灣客家族群與信仰的弱小情結。臺灣客家人新論。臺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李豐楙(1993)。苗栗義民爺信仰的形成、衍變與客家社會--一個中國式信仰的個案研究。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建館七十八改隸中央二十週年紀念論文集。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陳運棟(1991)。義民乎?不義之民乎?--重探林爽文事件與「義民」之舉。新個客家人。臺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許達然(1999)。清朝臺灣民變探討。史學與國民意識論文集。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林美容(1996)。由祭祀圈到信仰圈--台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台灣史論文精選。台北:玉山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羅烈師(2001)。客家族群與客家社會:臺灣竹塹地區客家社會之形成。聚落、宗族與族群關係。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戚長慧(1997)。從鬼格到神格:古寧頭戰役後金門西浦頭軍魂崇拜的時間與空間探討。性別、神格與臺灣宗教論述。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陳其南(1984)。土著化與內地化:論清代臺灣漢人社會的發展模式。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Spiro, Melford(1987)。Religion: Problems of Definition and Explanation。Culture and Human Nature: Theoretical Papers of Melford Spiro。Chicago:Univ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59.蔡采秀(2006)。以順稱義:論客家族群在清代臺灣成為義民的歷史過程。義民信仰與客家社會。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周凱(1960)。記臺灣張丙之亂。內自訟齋文選。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