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建築形式回歸人文-身體的學院實驗:華梵建築空間教育實踐經驗反思(1990〜2000年代初)
書刊名: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
作者:蕭百興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siao, Steven Pai-hsing
出版日期:2011
卷期:17
頁次:頁35-61
主題關鍵詞:戰後臺灣空間教育建築史學院華梵大學建築學系Postwar TaiwanEducation of spaceArchitectural historyAcademy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Huafan Univers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73
  • 點閱點閱:74
期刊論文
1.蕭百興(20010800)。「深度人文空間」的「原點」紮根--華梵建築基礎設計課程的「覺之教育」實踐。華梵學報,7,30-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百興(20020900)。「建築=空間」的系譜考掘。華梵學報,8,172-1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蕭百興、施長安(20010800)。淑世智慧的在地實踐--華梵建築學系在石碇地方的文化:空間營造。華梵學報,7,5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裕健(19910700)。家戶家居生活之空間使用觀察與空間意義分析。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17(7)=199,49-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百興(19951100)。「兒時記憶空間」演練作為建築設計基礎認知課程之意義暨其檢討。華梵學報,3(1),121-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蕭百興(19980900)。斯地降臨!?:東海神話暨其早期建築設計論述(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中)。城市與設計學報,5/6,63-1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蕭百興(1999)。打造一處充滿文化與生態魅力的大學山城--村史運動作為一種社區營造工程在編陲石碇推展的意義。文化生活,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蕭百興(19990301)。打造一處充滿文化與生態魅力的大學山城--村史運動作為一種社區營造工程在編陲石碇推展的意義。屏東藝文,2(4),13-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蕭百興(199907)。拼貼石碇之春:溪流環境圖繪全鄉巡迴展作為一種社區營造工程在邊陲石碇展開的意義。臺灣建築報導雜誌,46,54-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蕭百興(20000300)。「現代都會」的「機能中國」反歸:戰後初期中原學院的建築設計論述形構(1950末∼1970初)。城市與設計學報,11/12,159-2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蕭百興(20030600)。從「初級圖案」到「基本設計」:戰後初期西方基本設計在臺灣建築學院的錯落傳播(1940s中-1970s末)。華梵學報,9,199-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蕭百興(20040700)。「現代都會」的「有機中國」反歸:戰後初期文化學院的建築設計論述形構(1950年代末-1970年代初)。華梵藝術與設計學報,1,183-2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蕭百興(20040700)。「天人合一」哲境的有機企求:戰後初期盧毓駿的建築設計論述形構(1950年代末-1970年代初)。華梵藝術與設計學報,1,205-2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蕭百興(200509)。「人文的x身體的x美學的」一九〇年代華梵建築學系基礎設計教育實踐的歷史考察。建築向度設計與理論學報,5,2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蕭百興(20070700)。在邁向風空境界的想像中啟動校園生活的物色關懷:93學年度華梵藝術設計學院「風空劇場」校園異質空間改造--校園文化生活的參與式營造作為一個藝術設計創作的實踐案例。華梵藝術與設計學報,3,4-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蕭百興(20070700)。身體的、美學的、自然的、人文的「風空劇場」:--處狂草與靜謐混同交響的宴集盛境--爆發華梵詩性校園的中心空間殖入構想。華梵藝術與設計學報,3,30-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蕭百興(20080300)。現代都會的「中國性」反歸--戰後初期文化守成主義者以臺北城市為主要基地的建築國族論述形構(1940s中~1960s末)。城市與設計學報,19,1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蕭百興(201011)。溪石之間--石碇小鎮時空依存之美的魅力地方營造。中國園林,26(11),63-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蕭百興(20100700)。催生“歷史地理建築學”:呼喚地域研究及實踐的文化總體性--以泰順、石碇等的考察、實踐經驗為例。華梵藝術與設計學報,6,5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蕭百興(2011)。地域歸真的語境編織:石碇小鎮歷史空間參與設計的修補式實踐。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4(3),62-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蕭百興(2011)。新工業秩序的空間想望:戰後「建築工學」設計論述在淡江學院的傳播形構(1960s中-1970s末)。城市與設計學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蕭百興(201012)。重視社造的地域文化特性:全球化挑戰下社區掌握空間性的魅力地方營造之途。社區研究學刊,1,111-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蕭百興(19990300)。來自彼岸的「新」聲--戰後初期「省立工學院(省立成大)」建築設計的論述形構(1940中-1960初)。臺灣社會研究,33,133-1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蕭百興(201009)。催生“歷史地理建築學”:呼喚地域研究及其實踐的文化總體性--以泰順、石碇等地的考察、實踐經驗為例。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3(5),10-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蕭百興、施長安(20000300)。「空間」在社區營造中的重要性--以邊陲石碇為例。北縣文化,64,4-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Foucault, Michel、Miskowiec, Jay(1986)。Text/Context of Other Spaces。Diacritics,16(1),22-27。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許婉俐、蕭百興(2004)。誠品書店作為精英建築論述操作展演場初探。第三屆中國建築史學國際研討會,中國建築史學會、北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及臺灣大學建築城鄉研究所,中國北京中信國安第一城(主辦) (會議日期: 2004/08/24-08/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百興(2006)。泗水洄瀾的空間治理及橋緣建構:泰順山區泗溪鎮木拱廊橋與聚落關係的地域文化初步考察。可持續性地域構築文化兩岸交流學術研討會,東海大學建築學系(主辦) (會議日期: 2006/12/02-12/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蕭百興、李思齊、林鴻緯、陳慶芳(2003)。「投機城市」的人文性抵抗:漢寶德時期東海建築論述對環境惡化的反省性實踐(一九六〇年代中-七〇年代末)。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分會第六次年會暨溫州古城建城1680周年郭璞規劃思想學術研討會,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分會及浙江省溫州市城市規劃學會(主辦) (會議日期: 20031116-20031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愷瑞、呂正暉、葉乃齊、蕭百興(2007)。原始漂流性的深度地域戲遊--馬祖北竿的圖繪式文化地景再現及規劃展望。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建築遺產:第四屆中國建築史學國際研討會,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同濟大學(主辦)、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集團(合辦) (會議日期: 2007/06/15-06/17)。上海:同濟大學。71-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百興(2001)。西潮反思下的建築基礎設計教育實踐:以華梵建築學系環境設計與溝通」課程為例。第二屆中國建築史學國際研討會,國際中國建築史學會籌備委員會及北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歷史與文物建築保護研究所(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蕭百興(20040430)。「臺灣戰後學院設計」領域發展的回顧與展望。二〇〇四年華梵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設計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華梵大學工業設計學系、建築學系聯合(主辦)、中華民國設計學會(協辦) (會議日期: 200404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蕭百興(2006)。準後現代炫光城市的心靈反歸:論文化地域研究對突破全球化消費城市困境的可能實踐意涵。歷史城市和歷史建築保護國際學術討論會,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建築史專業委員會、長沙市人民政府(主辦),湖南大學、長沙市建委(承辦) (會議日期: 2006/11/10-11/12)。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9-2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蕭百興(2007)。準後現代平面城市的深度歸反:歷史空間作為異質地方的現實解構與意義介入--論中國建築史研究對突破當前全球化消費城市困境的可能實踐意涵。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建築遺產:第四屆中國建築史學國際研討會,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同濟大學(主辦),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集團(合辦) (會議日期: 2007/06/15-06/17)。上海:同濟大學。293-3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蕭百興、葉乃齊、鍾九如、沈煥翔、許婉俐(2007)。地域歸真的語境編織:歷史空間參與設計的修補式實踐--以21世紀初面臨北臺全球現代性衝擊下的石碇小鎮營造為例。第十屆文化資產(古蹟、歷史建築、聚落與文化景觀)保存、再利用與保存科學研討會暨21世紀文化資產保存準則主題論壇,中國科技大學、日本工業大學、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主辦) (會議日期: 2007/11/03-11/04)。中國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蕭百興、施長安(2000)。淑世智慧的在地實踐:華梵建築學系在石碇地方的文化--空間營造。《大學與社區發展》研討會,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主辦) (會議日期: 2000/12/08-12/09)。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61-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蕭百興、曹勁(2008)。有意味的形式:歷史城鎮規劃再造的建築空間美學方向初探。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利用--中國建築史學學術研討會,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河南大學(主辦)、河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合辦),河南開封‧河南大學(舉行) (會議日期: 2008/10/27-10/28)。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8-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蕭百興、許婉俐(2008)。歷史城鎮的地域性掌握及深度再造--規劃設計作為一種文化地景的脈絡修補:以21世紀初面臨北臺全球現代性衝擊下的石碇小鎮營造為例。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利用--中國建築史學學術研討會,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河南大學(主辦)、河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合辦),河南開封‧河南大學(舉行) (會議日期: 2008/10/27-10/28)。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84-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蕭百興、葉乃齊、鍾九如、陶世文、鄒靖、謝明展(2006)。石碇小鎮深度空間營造的歷史人文嘗試。歷史城市和歷史建築保護國際學術討論會,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建築史專業委員會、長沙市人民政府(主辦),湖南大學、長沙市建委(承辦) (會議日期: 2006/11/10-11/12)。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蕭百興(2000)。「深度人文空間」的原點紮根--建築基礎設計課程的「覺之教育」實踐。華梵大學「覺之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華梵大學。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蕭百興(2000)。「建築=空間」的系譜考掘:人文深度空間的浮現及其對臺灣建築教育的啓發。新世代建築學及方法學術研討會,東海大學(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施植明、蕭百興、陳成章(199606)。「環境設計與溝通」教材編撰。華梵人文科技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裕健(1997)。大學院校建築教學改革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蕭百興(2002)。華梵大學建築學系基礎設計教育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凱茜(2006)。華梵學生的校園異質空間建構(碩士論文)。華梵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婉俐(200806)。90年代實踐「建築學院」論述形構(碩士論文)。華梵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鄒靖(200903)。石碇小鎮地域營造的實踐經驗(碩士論文)。華梵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蕭百興(1998)。依賴的現代性:臺灣建築學院設計之論述形構(1940中-1960末)(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2000)。把「生活的詩性實踐」當作「建築」:召喚一個回歸人文美學深思的精緻建築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百興(2000)。華梵建築系〈給新鮮人的一封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江柏偉(2000)。打開門,就等你入寶山:一個關於華梵建築系學程的說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蕭百興(2001)。華梵大學建築系〈追求卓越公開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百興(2002)。華梵大學建築學系(含設計研究所空間設計組)辦學簡歷及重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蕭百興(2004)。建築系發展計畫書2004--華梵大學建築學系研究主軸與特色。華梵大學系辦公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Johnston, R. J.、Gregory, D.、Smith, D. M.、王志弘(1995)。人文地理學辭典選譯。臺北:王志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夏鑄九(1993)。空間,歷史與社會:論文選1987-1992。臺北:臺灣社會研究。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華梵建築系(2008)。華梵大學建築學系(所)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報告書97學年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華梵建築系(2010)。華梵大學建築學系(所)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期中審查報告書99學年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蔡繼文(2009)。「石碇小鎮魅力營造」詞條。臺北:智慧藏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曉雲法師、華梵佛學研究所(1991)。覺之教育。臺北:原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Soja, E. W.(1989)。Postmodern Geographies。London:Verso。  new window
14.蕭百興(200911)。靈明泰順:一處在與水周旋經驗中昂然崛起的邊地歷史山境。山東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Pred, Allan、夏鑄九、王志弘(1993)。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明文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夏鑄九(1992)。理論建築:朝向空間實踐的理論建構。臺北:臺灣社會研究叢刊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Johnston, R. J.、Gregory, Derek、Smith, D. M.(1994)。The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Oxford。  new window
18.Teymur, N.(1992)。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ssues in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Policy。London, UK:Question Press。  new window
19.王銘銘(1997)。山街的記憶:一個臺灣社區的信仰與人生。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Lefebvre, Henri、Nicholson-Smith, Donald(1991)。The Production of Space。Wiley-Blackwell。  new window
其他
1.蕭百興(2002)。華梵建築DM內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040426)。華梵建築系碩士班學生李思齊回覆蕭百興有關於大一「肢體展演心得」的e-mail回函之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040427)。華梵建築系碩士班學生李思齊回覆蕭百興有關於大一「肢體展演心得」的e-mail回函之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0040427)。華梵建築系系友邱輝珍回覆蕭百興有關於大一教育相關問題的e-mail回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0040428)。華梵建築系系友蕭博彥回覆蕭百興有關於大一教育相關問題的e-mail回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0040429)。華梵建築系系友方政彬回覆蕭百興有關於大一教育相關問題的e-mail回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0040430)。華梵建築系學生劉士群回覆蕭百興有關於大一「肢體展演心得」的e-mail回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0040430)。華梵建築系碩士班學生林宜德回覆蕭百興有關於大一「肢體展演心得」的e-mail回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0040430)。華梵建築系校友李長俐回覆蕭百興有關於大一「肢體展演心得」的e-mail回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0040501)。華梵建築系校友林欣億回覆蕭百興有關於大一「肢體展演心得」的e-mail回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0040501)。華梵建築系校友孫崇哲回覆蕭百興有關於大一「肢體展演心得」的e-mail回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0040503)。華梵建築系校友陳裕益回覆蕭百興有關於大一「肢體展演心得」的e-mail回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0040503)。華梵建築系校友黃郁仁回覆蕭百興有關於大一「肢體展演心得」的e-mail回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0040503)。華梵建築系校友顏睦軒回覆蕭百興有關於大一「肢體展演心得」的e-mail回函〈一年級的啓發與影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0040503)。華梵建築系校友張亞喬(張明儒)回覆蕭百興有關於大一「肢體展演心得」的e-mail回函〈一年級的啓發與影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蕭百興(20040503)。華梵建築發展芻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蕭百興(2004)。20042004年07月14日晚電話訪問江柏偉,談其在金門推動社區營造之情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蕭百興(2004)。20042004年07月16日電話訪問李俊平,談其如何處理設計學習之情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0040411)。城鄉所所務座談會備忘錄,http://www.bp.ntu.edu.tw/bpwww/us/comm/comm030/%E5%96%9D%E5%92%96%E5%95%A1%E8%81%8A%E6%98%AF%E9%9D%9E.htm。  new window
20.蕭百興(2006)。華梵大學建築學系碩士班95學年度中國古典美學與空間性課堂講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城鄉通訊編輯室(2002)。城鄉所的危機與契機討論會/過程報導,http://www.bp.ntu.edu.tw/bpwww//us/comm/comm010.htm, 2002/03/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羅蘭‧巴爾特、賀龍‧巴賀德、李幼蒸(1991)。艾菲爾鐵塔。寫作的零度--結構主義文學理論文選。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華梵大學建築系學生(1995)。歷史空間調查。「環境設計與溝通」課程作業之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蕭百興(1995)。重新定義「空間結構」:科學實證論述機能主義空間操作歷史反省及其出路。賀陳詞教授紀念文集。東海大學建築系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蕭百興(200509)。「人文的x身體的x美學的」一九〇年代華梵建築學系基礎設計教育實踐的歷史考察。山裡的天空線。臺中市:東海建研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Gregory, D.(1994)。Entry spatiality。The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Oxford:Basil Blackwell。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