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澎湖縣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成敗歸因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
書刊名:南臺人文社會學報
作者:陳冠妃何俊青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Guan-feiHo, Chun-ching
出版日期:2011
卷期:6
頁次:頁59-101
主題關鍵詞: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成敗歸因教學行為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Attributions of successful and failed teachingTeaching behavio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8
  • 點閱點閱:60
期刊論文
1.陳李綢(1990)。歸因回饋與策略訓練對數學低成就學生學習行為的影響。教育心理學報,23,143-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Arenas, E.(2009)。How teachers' attitudes affect their approaches to teach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28(6),615-628。  new window
3.Kahng, S. K.、Mowbray, C. T.(2005)。What affects self-esteem of persons with psychiatric disabilities: the role of causal attributions of mental illnesses。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28(4),354-361。  new window
4.Moodaley, R. R.、Grobler, A. A.、Lens, W.(2006)。Study orientation and causal attribution in mathematics achievement。South Africa Journal of Psychology,36(3),634-655。  new window
5.Seegers, G.、Van Putten, C. M.、Vermeer, H. J.(2004)。Effects of causal attributions following mathematics tasks on student cognitions about a subsequent task。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72(4),307-328。  new window
6.Weiner, B.(2010)。The development of an attribution-based theory of motivation: A history of ideas。Educational Psychologist,45(1),28-36。  new window
7.林文瑛(20050900)。從德行觀到教養行為--中介歷程假說。中華心理學刊,47(3),229-2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介至(20070900)。自我保護策略之認知歸因取向及其與內外化行為之關係:高/低因果不確定組別之等同比較。中華輔導學報,22,33-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Weiner, B.、Russell, D.、Lerman, D.(1979)。The cognition-emotion process in achievement-related context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37(7),1211-1220。  new window
10.Kelley, H. H.(1973)。The processes of causal attribution。American Psychologist,28(2),107-128。  new window
11.方吉正(19980100)。教師信念研究之回顧與整合--六種研究取向。教育資料與研究,20,36-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郭生玉(19840500)。國小學童成敗歸因與學業成就、成就動機及成敗預期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7,51-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Weiner, Bernard(1985)。An Attributional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Emotion。Psychological Review,92(4),548-573。  new window
14.陳嵩、蘇淑芬(20060300)。銷售人員的目標取向--組織環境及個人成功歸因信念的角色。人力資源管理學報,6(1),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澤惠(20031100)。目標取向、自我評價及歸因型態對運動員自我設限行為之影響。臺灣運動心理學報,3,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Aaron G.(200504)。Belief drives education: How teaching philosophy affects techonology use in the classroom。Northampton, MA。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伍偉英(2008)。南部四縣市國小教師對綠色能源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鍾宜(2009)。高雄縣岡山區國中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沃文豪(2007)。國小教師之科學自我效能與科學教學行為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慧媛(2010)。中小學課業補習班從業教師教育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春龍(2008)。國小教師的非理性信念、教學成敗歸因與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Meyer, W. U.(1970)。Selbstverantwortlichkeit und Leistungsmotivation(博士論文)。Ruhr Universitat,Bochum, Germany。  new window
7.王美華(2005)。國小慈濟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宋淑華(2009)。幼稚園教師數學教學信念之分析--以臺北市公私立幼稚園教師為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馬榮哲(2004)。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與教學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施又誠(2004)。中日小學體育教師有效教學行為及學生學習成效之比較研究--以臺北市與大阪市為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廣義(2006)。國民小學教師教學關聯資本、教學信念、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行為表現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秀惠(2003)。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信念、教學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國禎(2001)。國中學生對教師有效教學行為的知覺與其學習策略、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范姜巧儒(2006)。國小教師教學成敗歸因、教學自我效能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威廷(2004)。國民中學教師信念、教學行為與其學生學習結果之關係探討--以雲林縣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鍾佳穎(2003)。臺北縣國民小學體育教師效能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威德(1994)。國中教師教學成敗歸因、社會支持與教學自我效能相關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儒傑(2002)。國小初任教師教學信念、教學成敗歸因及其有效教學表現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秋榮(2007)。特殊教育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Weiner, B.(1992)。Human Motivation: Metaphor, Theories, and Research。Sage Publication。  new window
2.牟宗三(1979)。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Gagne, E. D.、Yekovich, C. W.、Yekovich, F. R.、丘修平(1998)。教學心理學:學習的認知基礎。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明)馮從吾。馮少墟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1. 高齡學習者社會資本、自我效能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南部地區樂齡學習中心學員為例
2. 實驗教育學校教學信念、創造力自我效能、學習環境、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3. 技術型高中學生知覺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意願、同儕效應對學生學習成效相關之研究-以手機管理為調節變項
4. 科技大學教師專業背景、教師教學表現與學生學習成就之關聯:階層線性模式分析
5. 國民小學學校氣氛、行政職務教師自我效能、工作倦怠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
6. 國小教師對學校目標結構知覺、教學成就目標取向、自我效能與教學行為調整之關係研究
7. 國中生樂觀解釋型態、自我效能、自我調節與學習行為關係之研究
8. 適應體育課程對師資生的課程認同與教學效能之研究
9. 國小弱勢學生國語文學習成就影響因素之分析與模型建構
10. 高級中等學校教師情緒勞務、組織承諾、自我效能與知識分享之關係研究
11. 「學習共同體」的課堂風景-五位個案教師理解及實踐之研究
12. 國小教師閱讀教學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
13. 高中職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參與專業發展態度關係之研究-以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及教師自我效能為中介變項
14. 國小教師中文字概念、識字教學策略與教學自我效能之關係研究
15. 高中教師自我效能、工作壓力、教師學習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