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南朝語文遊戲題材與「言意之辯」的關係--以陳暄〈應詔語賦〉為主的考察
書刊名:東華人文學報
作者:祁立峰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i, Li-feng
出版日期:2013
卷期:23
頁次:頁29-56
主題關鍵詞:陳暄應詔語賦遊戲語言言意之辯Chen XuanLangue FuGameDebate between langue and significan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8
  • 點閱點閱:38
學位論文
1.沈凡玉(201107)。六朝同題詩歌研究(博士論文)。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唐翼明(2004)。魏晉文學與玄學。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76)。左傳。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慎(1986)。說文解字註。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亞卓(2007)。漢魏六朝公讌詩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吉爾博(1992)。鏡與女妖:對女性主義批評的反思。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松玠(1961)。談藪。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鮑照(1983)。建除詩。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安、劉文典(1989)。淮南子.天文訓。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郭慶藩(1978)。莊子集解.則陽。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Andrew Brook, Kent(2001)。self-awareness and self-reference。Philadelphia:J. Benjamins Pub。  new window
11.Smullyan, Raymond M.(1994)。Diagonalization and Self-referenc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2.陳元龍、吉川幸次郎(1971)。御定歷代賦彙。京都:中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瑤(2008)。隸事.聲律.宮體。中古文學史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薩孟武(1969)。中國社會政治史。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司馬遷(2003)。史記。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韓(1993)。不用舌論。藝文類聚。臺北:新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何劭(1969)。荀粲傳。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臺北:世界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夢鷗(2002)。漢魏六朝的思想與文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建志(2007)。流行力:臺灣時尚文選。臺北:聯合文學: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朱曉海(1999)。習賦椎輪記。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Huizinga, Johan、成窮(1998)。人:遊戲者--對文化中遊戲因素的研究。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昉。太平御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Calvino, Italo、吳潛誠(1996)。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臺北市: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嚴可均(1969)。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臺北:世界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Owen, Stephen、賈晉華(2004)。初唐詩。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歆(1979)。西京雜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Gadamer, H. G.、洪漢鼎(1993)。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上海:臺北市:上海譯文出版社: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陶東風(1999)。文體演變及其文化意味。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田曉菲(2010)。烽火與流星:蕭梁王朝的文學與文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房玄齡、楊家駱(1980)。晉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劉義慶、劉孝標、余嘉錫、周祖謨(1993)。世說新語箋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王夢鷗(1987)。傳統文學論衡。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廖國棟(2000)。建安辭賦之傳承與拓新--以題材及主題為範圍。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李延壽、楊家駱(198101)。南史。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費爾迪南.德.索緒爾、高名凱、岑麒祥、葉蜚聲(1980)。普通語言學教程。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帕特里莎.渥厄、錢競、劉雁濱(1995)。後設小說:自我意識小說的理論與實踐。台北: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王夢鷗(1984)。古典文學論探索。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沈約(19741000)。宋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唐翼明(19920000)。魏晉清談。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嚴羽、郭紹虞(1983)。滄浪詩話校釋。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葛洪、王明(1981)。抱朴子內篇校釋。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韓非、陳奇猷、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8)。韓非子集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司馬遷、裴駰、司馬貞、張守節(1981)。史記。臺北市: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林麗真(20080000)。魏晉清談主題之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Fiske, John、楊全強(2001)。電子遊戲的快樂。解讀大眾文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Shoemaker, Svdeny S.。Self-reference and Self-awarenes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蔡英俊(2002)。「擬古」與「用事」:試論六朝文學現象中「經驗」的借代與解釋。文學、文化與事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漢初(1994)。梁朝邊塞詩小論。魏晉南北朝文學論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