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由分而合--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徵引二程語錄之分析
書刊名:儒學研究論叢
作者:陳逢源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0
卷期:3
頁次:頁13-40
主題關鍵詞:四書朱熹二程理學經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02
  • 點閱點閱:46
牟宗三先生《心體與性體》分別二程為「縱貫」系統與「橫攝」系統,釐清二程性格與特質差異,了解二程學術實有不同,對於北宋理學分系概念饒有貢獻。然而二程學術,出於南宋朱熹的表彰,乃是人所共知,尤其朱熹以一生之力,追溯中原學術之統,從二程弟子,上溯至二程,進而完成北宋學術體系的檢討,以及二程學術地位的建立,於此宋代理學最重要之成就,思索所及,遂有《四書章句集注》撰作的完成。二程意見匯聚於經解當中,援取之樣態,思索之所在,似乎應有進一步的考察,於是整理朱熹徵引二程之內容,從《論孟集注》到《學庸章句》,一一覈查所出,分判明道與伊川之不同,從「窮究字句」、「兼取並用」、「鎔鑄貫通」進程中,得見朱熹綜整「縱貫」與「橫攝」系統,從文字之「跡」,進而捕捉其「意」,嘗試綰合明道與伊川的思考,對於《四書章句集注》遂有更深一層的觀察。
期刊論文
1.大槻信良、黃俊傑(19800600)。從四書集註章句論朱子為學的態度。大陸雜誌,60(6),25-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洪興(19931100)。論唐宋間的「孟子升格運動」。孔孟月刊,32(3)=375,9-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洪興(19931200)。論唐宋間的「孟子升格運動」。孔孟月刊,32(4)=376,36-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逢源(20080500)。朱熹注四書之轉折--以《學庸章句》、《或問》為比對範圍。東吳中文學報,15,17-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逢源(20050500)。道統的建構--重論朱熹四書編次。東華漢學,3,223-2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逢源(2009)。朱熹孟子集注對宋代孟子議題的吸納與反省。紀念孔子誕辰256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9年9月23日-25日)。北京市:國際儒學聯合會。1431-14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逢源(200905)。縱貫抑或橫攝--朱熹學庸章句:二程語錄徵引之分析。第六屆中國經學研究會全國學術研討會。臺北縣: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2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懋竑(1987)。宋朱子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熹(199912)。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雍也篇。臺北市: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熹。書近思錄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熹。論語要義目錄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心傳(1964)。道命錄。臺北市:興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學而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熹(200212)。論孟精義。上海市:合肥市:安徽教育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大槻信良(177604)。朱子四書集註典據考。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樑楷(2003)。結網二編。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朱熹(1986)。中庸輯略。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宗羲、全祖望。宋元學案•劉李諸儒學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逢源。朱熹注四書之轉折--以學庸章句:或問,為比對範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朱熹(2001)。四書或問.中庸或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周予同(1986)。群經概論。高雄市:復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栻(197506)。南軒集。臺北市:廣學社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胡廣(198603)。四書大全。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86)。兩朝綱目備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榦(1986)。勉齋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蔡沈、蔡有鵾、蔡重(1997)。蔡氏九儒書。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宗羲、全祖望、陳金生、梁運華、黃百家(1987)。宋元學案。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何晏、邢昺(1985)。論語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朱熹、黎靖德、王星賢(1986)。朱子語類。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心傳(1986)。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錢穆(1998)。朱子新學案。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朱熹、黃珅(2001)。四書或問。合肥市: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蔡方鹿(2004)。朱熹經學與中國經學。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朱熹、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2002)。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來(1989)。朱子書信編年考證。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朱熹、陳俊明(2000)。朱子文集。臺北:財團法人德富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牟宗三(1999)。心體與性體。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束景南(1991)。朱熹佚文輯考。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脫脫、中華書局編輯部(1985)。宋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程顥、程頤、朱嘉(1979)。二程全書。中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逢源(2006)。從體證到建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的撰作歷程。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市: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逢源(2006)。從「理一分殊」到「格物窮理」: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之義理思惟。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鐵凡(1982)。四書章句集注考源。論孟研究論集。臺北市:黎明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夏長樸(2002)。尊孟與非孟--試論宋代孟子學之發展及其意義。經學今詮。瀋陽市:遼寧教育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逢源(2006)。義理與訓詁: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之徵引原則。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