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社會運動的第一堂課--臺灣青年張深切與中國國民革命(1924~1927)
書刊名:史原
作者:陳佑慎
作者(外文):Chen, Yu-shen
出版日期:2013
卷期:復刊4=25
頁次:頁163-195
主題關鍵詞:國民革命北伐臺灣革命青年團臺灣左翼運動臺灣獨立運動Chinese National RevolutionNorthern expeditionTaiwanese revolutionary Youth LeagueLeft-wing movements in TaiwanTaiw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76
  • 點閱點閱:41
臺灣聞名的作家、戲劇工作者張深切(1904-1965),早年曾有一段參與中國國民革命運動(1924-1928)的澎湃歲月。針對這段歲月,張深切於1947年二二八事件期間,寫下了回憶性文字。然而,受到白色恐怖政治氛圍的影響,前揭文字顯得隱晦不明。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學界對臺灣人參與中國革命運動的考察,每置於中國國族主義(nationalism)框架,但鮮少觸及臺人在運動中的挫折或活動後的幻滅感。晚近另一研究趨勢,則是著重臺灣認同的形塑過程,但稍少留心中國政治因素的影響。值此學界談論「告別革命」、重新詮釋諸多近現代史課題的今日,重讀張深切隱晦的革命回憶,或有必要。當然,在表面的激昂革命口號外,本文更感興趣的是:一位涉世未深的臺灣青年,佇立於動亂頻仍的中國,如何面對認同、政治與社會問題。
Chang Shen-chieh (1904-1965), a famous Taiwanese writer and playwright, was also a former revolutionary youth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Revolution (1924-1927). However, Chang could not speak his mind about the ”Mainland” experience, and went silent during the 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 (Kuomintang)'s White Terror period in Taiwan. Therefore, it is hard to tell a detailed story about Chang and other Taiwanese intellectuals' comments on Chinese politics in the 1920s.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eyes of Chang, examines how the Chinese revolutionary events affected a Taiwanese personally, and describes how Chang accepted the effects of identity politics, political struggle and social experience. It is a story full of hope and disillusionment.
期刊論文
1.黃自進(20081100)。北伐時期的蔣介石與日本:從合作反共到兵戎相見。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30,169-2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金麟(20000300)。革命與反革命--「清黨」再思考。新史學,11(1),99-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志田(20071200)。士變--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讀書人的革命情懷。新史學,18(4),189-2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270113)。一週間國內外大事述評。國聞週報,4(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270522)。時人彙誌鄧演達。國聞週報,4(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261014)。國內外一週間大事記。國聞週報,3(4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培初(1966)。北伐前後瑣憶。藝文誌,11,8-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英哲(19830100)。「廣東臺灣革命青年團」初探。史聯雜誌,2,18-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英哲(19840100)。張深切與「廣東臺灣革命青年團」。臺灣文藝,86,187-1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若林正丈、陳怡宏(20030600)。追尋遙遠的連帶--中國國民革命與臺灣青年。臺灣風物,53(2),131-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若林正丈、陳怡宏(20030900)。追尋遙遠的連帶--中國國民革命與臺灣青年。臺灣風物,53(3),137-1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季方(1985)。白首憶當年。縱橫,8,34-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楊天石(2007)。國民黨人與前期中華民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萬仁元、方慶秋(1992)。蔣介石年譜初稿。北京:檔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天石(2008)。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廷以、張朋園(1987)。白瑜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沈雲龍、賈廷詩、郭廷以(1993)。萬耀煌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王乃信、林書揚(1989)。台灣社會運動史(1913年-1936年)。臺北:創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深切、陳芳明(1988)。張深切全集。臺北:文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慶彰(2004)。日治時期臺灣知識份子在中國。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翠蓮(2008)。台灣人的扺抗與認同:1920-1950。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嚴秀峰(2003)。李友邦先生紀念文集。臺北:世界綜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章詒和(2004)。往事並不如煙。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佑慎(20090000)。持駁殼槍的傳教者 : 鄧演達與國民革命軍政工制度。臺北:時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胡睦臣(1961)。國軍政工史稿。臺北:國防部總政治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國燾(1971)。我的回憶。香港:明報月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呂芳上(19940000)。從學生運動到運動學生:民國八年至十八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奇生(2003)。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葉榮鐘、藍博洲(20000000)。日據下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史。臺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超英、陳柔縉(2006)。宮前町九十番地。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羅志田(2001)。亂世潛流:民族主義與民國政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盧建榮(20030000)。臺灣後殖民國族認同:1950-2000。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若林正丈、臺灣史日文史料典籍研讀會(2007)。臺灣抗日運動史研究。播種者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永發(20010000)。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振涼(1993)。黃埔軍校之成立及其初期發展。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政文(2007)。臺灣義勇隊:臺灣抗日團體在大陸的活動(1937-1945)。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郭杰、白安娜、李隨安、陳進盛(2010)。臺灣共產主義運動與共產國際 (1924-1932) 研究.檔案。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250307)。中央秘書處致葉錦燦函稿(漢16805.2)。,廣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260628)。中秘書處致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函稿(漢12594)。,廣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270617)。中秘處致海外部函(漢7200)。,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280428)。社論:無人才與無職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270429)。孫炳文同志在滬遇害,漢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2606)。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政治部上中執會函(漢12594)。,廣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261106)。馮玉祥歸國宣言,廣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250219)。葉錦燦致中央黨部函(漢16805)。,廣東黃埔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280530)。蔣中正致朱培德電(002-020100-021-0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政治部(19270130)。討奉宣傳大綱(一般465/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1986)。二屆中央常會第37次會議記錄(1926.06.25)。中國國民黨第一、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史料。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02)。國民革命軍第四十軍第一師政治部對濟南日軍橫行之報告。國民政府對日情報及意見史料。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朝津(2009)。斡旋於學術與政治間的戴季陶:中山大學建校初期的歷程。論民國時期領導菁英。香港: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叡人(2001)。台灣非是台灣人的台灣不可:反殖民鬥爭與台灣人民族國家的論述,1919-1931。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臺北:新自然主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