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活在危險年代:白色恐怖情境下的新聞工作者群像(1949~1975)
書刊名:傳播研究與實踐
作者:陳百齡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Pai-lin
出版日期:2016
卷期:6:2
頁次:頁23-53
主題關鍵詞:新聞工作者威權統治世代歷史書寫JournalistsSubversive political actionsGenerationJournalism histor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98
  • 點閱點閱:12
臺灣在1949年以後歷經一場為期數十年的嚴酷政治鎮壓活動,在這場風暴中,不少新聞工作者因為各種原因涉入各種政治案件因而蒙塵。作者以1949至1975年間涉及政治案件的新聞工作者為對象,試圖描繪這群新聞工作者的集體相貌。作者以滾雪球的方法找到108項個案,並針對每一項個案進行內容編碼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當時執政者以迂迴手法打壓新聞工作者,涉案者不僅來自民營新聞媒體,也來自執政者親信所掌控的黨政軍媒體新聞。多年間不斷重複的政治案件,促成新聞媒體的寒蟬效應,也因此「白色恐怖」成為此一世代新聞工作者的共同烙印。
The term "witch-hunt" has been used figuratively to describe the activities by governments to seek out and expose perceived enemies, often apparently as a means of directing public opinion by fostering a degree of moral panic. Many journalists in Taiwan persecution of suspected communists in the 1950 ~ 1970s is coined as modern witch-hunt. A similar "witch-hunt" occurred in Taiwan. In 1949, the Chang Kai-Shek regime set back to Taiwan after being defeated by the Communists in Mainland China. In the same time, a large-scale witching hunting to the intellectuals and dissents was conducted around the Island as part of the strategies to keep Chang’s regime. In the following one fourth century, hundreds of journalists were accused of being "participating subversive political events" and sanctioned by the court martial. This particular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cases and presents the profiles of the cases of the prosecuted journalists.
期刊論文
1.曹欽榮(20080300)。歷史交響詩--白色恐怖口述與跨領域研究初探。中華人文社會學報,8,166-1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熙明(20001000)。蔣中正與蔣經國在戒嚴時期「不當審判」中的角色。臺灣史研究,6(2),139-1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彥傑、劉嘉薇、葉長城(20100100)。組織控制與新聞專業自主的互動:以臺灣報紙國際新聞編譯為例。新聞學研究,102,113-1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炎憲(20141200)。白色恐怖與高一生。臺灣史料研究,44,2-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炎憲(20111200)。白色恐怖時期農、工、學相關政治案件量化分析。臺灣風物,61(4),45-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蕭阿勤(20070100)。威權統治下的國族認同:隱蔽與公開、連續與斷裂。思想,4,141-1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侯坤宏(20070600)。戰後臺灣白色恐怖論析。國史館學術集刊,12,139-2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乃德(20060600)。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臺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思想,2,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邱榮裕(2006)。戰後臺灣客家典型白色恐怖政治事件之研究--以1950年代客家中壢事件為個案分析。臺灣人權與政治事件學術研討會。臺北: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322-3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瑞鏘(201507)。國家檔案與口述訪談的結合與運用--以戰後臺灣白色恐怖案件的研究為中心。臺灣白色恐怖口述歷史訪談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學術研討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順星(2015)。社會教化的新聞:臺灣媒體社會新聞1950-1969。2015年傳媒與臺灣現代性國際研討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君愷、蘇瑞鏘(2006)。威權統治時期校園政治案件中的人權侵害初探。臺灣人權與政治事件學術研討會。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303-3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江如蓉、翁大鈞(2006)。探論戒嚴時期國家權力濫用行為。臺灣人權與政治事件學術研討會。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241-2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翠(2006)。女性與白色恐怖政治事件。臺灣人權與政治事件學術研討會。臺北: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411-4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邱榮舉、謝欣如(2006)。美麗島事件之政治解析。臺灣人權與政治事件學術研討會。臺北: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57-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曾培強(2009)。台灣民主自治同盟案件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建傑(2011)。戰後臺灣客家政治案件之研究--胡海基案之個案分析(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裘佩恩(1997)。戰後臺灣政治犯的法律處置(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孟婷(2013)。2010年楊淑君事件的批判話語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原(2011)。請別叫我「爪耙子」:臺灣吹哨者的故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漢威(2011)。戰後中國共產黨台灣省工作委員會的組織與運作(1946-1950)(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梁正杰(2008)。台灣省工作委員會相關政治案件之研究(1946-1961)(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蘇瑞鏘(2010)。臺灣政治案件之處置(1949-1992)(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Mills, C. W.、張君玫、劉佑(1999)。社會學的想像。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藍博洲(2003)。紅色客家人。台北: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海龍(2013)。宣傳:觀念、話語及其正當化。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天濱(2005)。新聞自由:被打壓的台灣媒體第四權。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書揚(19920900)。從二.二八到五○年代白色恐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藍博洲(2010)。尋找祖國三千里。臺北:臺灣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臺灣地區戒嚴時期五○年代政治案件史料彙編(五):附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臺灣地區戒嚴時期五○年代政治案件史料彙編(四):個案資料。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臺灣地區戒嚴時期五○年代政治案件史料彙編(三):個案資料。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臺灣地區戒嚴時期五○年代政治案件史料彙編(二):個案資料。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順星(2013)。記者的重量:臺灣政治新聞記者的想像與實作。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百齡、楊秀菁(2015)。1950年代新聞自由與人權保障調查研究報告:新聞工作者涉及白色恐怖案件之調查研究。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徐鑄成(2009)。報人張季鸞先生傳。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馬之驌(2007)。新聞界三老兵:曾虛白、成舍我、馬星野奮鬥歷程。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德政(2015)。臺灣口述歷史的理論實務與案例。臺北:臺灣口述歷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敖(1991)。歷年辦理匪案彙編。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鼎鈞(2009)。文學江湖。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司法行政部調查局(1977)。要案紀實。臺北:司法行政部調查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司法行政部調查局(1976)。要案紀實。臺北:司法行政部調查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司法行政部調查局(1975)。要案紀實。臺北:司法行政部調查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司法行政部調查局(1973)。要案紀實。臺北:司法行政部調查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藍博洲(1993)。白色恐怖。臺北市:揚智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順孝(20030000)。新聞控制與反控制:「記實避禍」的報導策略。臺北:五南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Droysen, Johann Gustav、Rusen, Jorn、胡昌智(1986)。歷史知識的理論。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王景弘(2004)。慣看秋月春風:一個臺灣記者的回顧。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呂東熹(2010)。政媒角力下的臺灣報業。臺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戴獨行(1998)。白色角落。台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Bloch, Marc Leopold Benjamin、周婉窈(1989)。史家的技藝。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臺灣地區戒嚴時期五○年代政治案件史料彙編(一):中外檔案。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司法行政部調查局(1974)。要案紀實。臺北:司法行政部調查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汪明輝(2006)。政治案檔案解密對重建戰後臺灣歷史真相的意義:以湯守仁案為例,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金銓(1992)。從威權控制下解放出來:台灣報業的政經觀察。傳播與社會發展。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金銓(2013)。記者與時代相遇--以蕭乾、陸鏗、劉實雁為個案。報人報國:中國新聞史的另一種讀法。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龔德柏(1969)。蔣介石黑獄親歷記。李敖大全集。臺北:臺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俞國基(2000)。凌空看政治的專業新聞人。黑夜中尋找星星。臺北: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