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回家/鄉的路上--決戰時期呂赫若《清秋》小說集的家與老者
書刊名:長庚人文社會學報
作者:羅詩雲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o, Shih-yun
出版日期:2019
卷期:12:2
頁次:頁271-311
主題關鍵詞:呂赫若決戰時期清秋家族史老者Lu HeruoThe last period of world war IIClear AutumnFamily historyThe elderl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5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垂水千惠、張文薰、鄒易儒(20080700)。1942年-1943年呂赫若之音樂、演劇活動。戲劇學刊,8,55-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乃慈(20070400)。形式美學與敘事政治--日據時期臺灣自然主義小說研究。臺灣文學研究,1(1),109+111-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畢恆達(2000)。家的意義。應用心理研究,8,55-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瑋芬(20061000)。日本關於「東亞」的思考。思想,3,151-1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夏鑄九(20001200)。殖民的現代性營造--重寫日本殖民時期臺灣建築與城市的歷史。臺灣社會研究季刊,40,47-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瑋芬(20010300)。自我的客體化與普遍化--近代日本的「東洋」論及隱匿其中的「西洋」與「支那」。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8,367-4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益州(20101200)。焦慮的現實:論呂赫若〈牛車〉「家屋」場域中的表述。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29(4),85-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誦聖(20171200)。戰時臺灣文壇:「世界文學體系」的一個案例研究。臺灣文學學報,31,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橫路啟子(20090700)。呂赫若「清秋」論。東吳日語教育學報,33,83-1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楊千鶴(1996)。呂赫若及其日文小說之剖析。第二屆臺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臺灣文學與社會。臺灣師大國文學系:臺灣師大人文教育研究中心。167-1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鍾美芳(1994)。呂赫若創作歷程初探--從『石榴』到『清秋』。頼和及其同時代的作家:日據時期臺灣文學國際學術會。Hsin-chu: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垂水千惠(1994)。論「清秋」之遲延結構--呂赫若論。賴和及其同時代的作家:日據時期臺灣文學國際學術會議,清華大學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楊威理、陳映真(1995)。雙鄉記葉盛吉傳:一台灣知識份子之青春、徬徨、探索、實踐與悲劇。臺北:人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赫若(1944)。清秋。臺北:清水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垂水千惠、涂翠花(1998)。臺灣的日本語文學。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尾崎秀樹、陸平舟、間ふさ子(2004)。舊殖民地文學的研究。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Said, Edward Wadie、單德興(1997)。知識分子論。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郁蕙(2002)。日本語文學與臺灣--去邊緣化的軌跡。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石濤(1983)。小說筆記。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曾健民(1998)。台灣鄉土文學‧皇民文學的清理與批判。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呂赫若、鍾瑞芳(2005)。呂赫若日記。臺南市:國家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崔末順(20130000)。海島與半島:日據臺韓文學比較。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呂赫若、林至潔(2006)。呂赫若小說全集。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王玨(2017)。家庭、文化戰爭與生命倫理政策--評Mark J. Cherry的《性、家庭與文化戰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赫若(19410523)。『陳夫人』の公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瑞明(1997)。呂赫若的「台灣家族史」與寫實風格。呂赫若作品研究--台灣第一才子。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澤厚(1999)。中日文化心理比較試說略稿。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日本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島利郎、羅仕昀、吳佩珍(20120000)。日本統治末期臺灣文學--臺灣總督府情報課編《決戰臺灣小說集》的出版。中心到邊陲的重軌與分軌:日本帝國與臺灣文學.文化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呂正惠(1997)。「皇民化」與「決戰」下的追索。呂赫若作品研究--台灣第一才子。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華斌(2011)。譯呂赫若《清秋》跋。考掘• 研究•再現--臺灣文學史料集刊。臺南市: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河野慶彥、邱香凝、涂翠花(1944)。呂赫若論--關於作品集《清秋》。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臺南市: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垂水千惠(20080000)。回敬李香蘭的視線--某位臺灣作家之所見。帝國裡的地方文化--皇民化時期臺灣文化狀況。臺北:播種者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垂水千惠、莫素微、邱振瑞(20120000)。呂赫若與《陳夫人》--以一九四二年後呂作品為中心。中心到邊陲的重軌與分軌:日本帝國與臺灣文學.文化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柳書琴(20080000)。導言--帝國空間重塑、近衛新體制與臺灣「地方文化」。帝國裡的地方文化。臺北:播種者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窪川鶴次郎、邱香凝、涂翠花(2006)。臺灣文學之半年(一)--昭和十八年下半期小說總評。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臺南市: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柳書琴(1997)。再剝〈石榴〉--決戰時期呂赫若小說的創作母題(1942-45)。呂赫若作品研究。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