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平樂遊」到「江山樓」 : 日治中期臺灣酒樓公共空間意涵的轉 (1912~1937)
作者:曾品滄 引用關係
書刊名:比較視野下的臺灣商業傳統;林玉茹 (主編)
頁次:519-549
出版日期:2012
出版項: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主題關鍵詞:酒樓公共空間平樂遊江山樓日治中期臺灣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12
期刊論文
1.王鴻泰(20000900)。從消費的空間到空間的消費--明清城市中的酒樓與茶館。新史學,11(3),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14)。天下一品臺北花柳界。新臺灣,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瀛濤(1958)。江山樓、臺灣菜、藝妲。臺北文物,7(2),88-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呈聰(1925)。應該著創設臺灣特種的文化。臺灣民報,3(1),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春木(1924)。東京留學生夏季回台講演日記(續)。台灣民報,2(18),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夏鑄九(20001200)。殖民的現代性營造--重寫日本殖民時期臺灣建築與城市的歷史。臺灣社會研究,40,47-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玉箴(20080900)。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階級與文化展演:日治與戰後初期的「臺灣菜」。臺灣史研究,15(3),139-1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曾品滄(20110100)。從花廳到酒樓:清末至日治初期臺灣公共空間的形成與擴展(1895-1911)。中國飲食文化,7(1),89-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叡人(20060600)。福爾摩沙意識型態--試論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民族運動「民族文化」論述的形成(1919-1937)。新史學,17(2),127-2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文書課(1899)。臺灣總督府第一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文書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簡伃君(2008)。江山樓及其在日治時期紳商社交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1921-1940)(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戴文心(2010)。製造歡樂的消費空間--「江山樓」及其相關書寫的文學/文化意涵(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溫振華(1986)。二十世紀初之臺北都市化(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中華飲食基金會(1930)。支那料理蓬萊閣菜譜。臺北:蓬萊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笛(2010)。茶館: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觀世界(1900-1950)。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北村兼子(2002)。新台灣行進曲。東京:ゆまに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田健治郎、吳文星、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200602)。臺灣總督田健治郎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三連、蔡培火、葉榮鐘(1990)。臺灣民族運動史。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麗俊、許雪姬、洪秋芬、李毓嵐(2002)。水竹居主人日記。臺中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東京電報通信社(1944)。戰時體制下に於ける事業及人物。東京:東京電報通信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黑江蛟(1898)。臺灣通誌。臺北:臺灣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臺北市役所(1933)。臺北市統計書。臺北:臺北市役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34)。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臺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1901)。臺北縣第三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文書課(1908)。臺灣總督府第十二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文書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詩琅、張良澤(2003)。艋舺歲時記:臺灣風土民俗。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唐豔香、褚曉琦(2008)。近代上海飯店與菜場。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梁啟超(1960)。飮冰室文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臺北縣立文化中心、立石鐵臣、張良澤(1997)。立石鐵臣:臺灣畫冊。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連溫卿、張炎憲、翁佳音(1988)。臺灣政治運動史。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逸松、吳君瑩、林忠勝(1994)。陳逸松回憶錄(日據時代篇):太陽旗下風滿臺。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世慶(1998)。淡水河流域河港水運史。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呂訴上(1961)。臺灣電影戲劇史。銀華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若林正丈、臺灣史日文史料典籍研讀會(2007)。臺灣抗日運動史研究。播種者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施懿琳(2000)。從沈光文到賴和--臺灣古典文學的發展與特色。高雄市: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荊子馨、鄭力軒(2006)。成為「日本人」:殖民地臺灣與認同政治。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俐甫(1996)。日治時期臺灣政治運動之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周婉窈(19890000)。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臺北:自立晚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朝崧(1960)。無悶草堂詩存。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江山樓主人(19211115)。廣告:支那料理屋江山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連雅堂(19200201)。大稻埕之要求/圖書館分室之開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家珍(19211113)。江山樓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橫路啟子(2010)。日治時期臺灣江山樓的飮食文化初探。飯碗中的雷聲:客家飮食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柳書琴(2011)。殖民都市、文藝生產與地方反應:「總力戰」前臺北與哈爾濱的比較。戰爭與分界:「總力戰」下臺灣‧韓國的主體重塑與文化政治。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稻江陰史(1925)。黃金魔に聣はれた稻江名物の臺灣料理店東薈芳の末路:見よ黃東茂の高壓的手段を。實業之臺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雪姬(199905)。日治時期霧峰林家産業經營初探。臺灣商業傳統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章英華(1986)。清末以來台灣都市體系之變遷。台灣社會與文化變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美娥(2006)。差異/交混、對話/對譯:日治時期台灣傳統文人的身體經驗與新國民想像(1895-1937)。文化啟蒙與知識生產:跨領域的視野。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