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牟宗三朱子「但理」説之檢討
書刊名:漢學研究
作者:林宣佑
作者(外文):Lin, Hsuan-yu
出版日期:2021
卷期:39:1=104
頁次:頁245-285
主題關鍵詞:牟宗三朱子但理只存有而不活動天臺Mou ZongsanZhu XiDan liMerely being but not at the same time activityTianta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32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荒木見悟、廖肇亨(20051200)。大慧宗杲論禪悟。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5(4)=60,151-1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略余(20110300)。論朱子哲學的理之活動義與心之道德義。漢學研究,29(1)=64,85-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惠南(19990000)。智顗的二諦思想。佛學研究中心學報,4,43-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佳銘(20130300)。朱子格物思想中「心與理」的屬性與關係新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2,149-1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正考、史維國(2008)。語言的經濟原則在漢語語法歷時發展中的表現。語文研究,2008(1),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佳銘(20111200)。從朱子對《太極圖說》及《通書》的詮釋論其「理」的活動性。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2011(2)=18,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儒賓(20121200)。悟與理學的動靜難題。國文學報,52,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史偉民(20190300)。牟宗三哲學中的具體的普遍。清華學報,49(1),125-1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維杰(20160600)。朱熹理氣論與萊布尼茲的自然神學。中正漢學研究,2016(1)=27,211-2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楊惠南(2002)。信仰與土地--建立緣起性空的佛教深層生態學。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人間佛教與當代對話--第三屆祝壽學術研討會。弘誓文教基金會。J1-J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Suzuki, Daisetz Teitaro(1998)。Studies in the Lankavatara Sutra。New Delhi:Munshiram Manoharlal。  new window
2.宗曉(1983)。四明尊者教行錄。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印順(1951)。大乘起信論講記。正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曹端(2003)。曹端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知禮(1983)。十不二門指要鈔。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明輝(2012)。四端與七情--關於道德情感的比較哲學探討。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智顗(1983)。摩訶止觀。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牟宗三(2003)。牟宗三先生全集。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安藤俊雄、演培(1989)。天臺性具思想論。臺北:天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熊十力(2001)。新唯識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唐君毅(1977)。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牟宗三(1979)。從陸象山到劉蕺山。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普濟(1983)。五燈會元。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金春峰(19980000)。朱熹哲學思想。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來(1990)。朱熹哲學研究。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釋智顗、灌頂、高楠順次郎、渡邊海旭、小野玄妙(1983)。妙法蓮華經玄義。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牟宗三(1985)。圓善論。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Stace, Walter Terence、楊儒賓(1998)。冥契主義與哲學。臺北市: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牟宗三(1989)。佛性與般若。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月惠(20100000)。異曲同調:朱子學與朝鮮性理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可度(1983)。十不二門指要鈔詳解。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朱熹(2010)。太極圖說解。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朱熹(2010)。四書或問。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朱熹(2010)。四書章句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朱熹(2010)。易學啟蒙。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朱熹(2010)。延平答問。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朱熹(2010)。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最澄(1912)。法華秀句。天台宗宗典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王興國(2015)。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牟宗三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勞思光(1993)。新編中國哲學史。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牟宗三(1968)。心體與性體。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周敦頤、陳克明(1990)。周敦頤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Polanyi, Michael、Prosch, Harry、彭淮楝(1984)。意義。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朱熹、黎靖德、王星賢(1986)。朱子語類。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牟宗三(2003)。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鳩摩羅什(1983)。妙法蓮華經。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吳光(2007)。劉宗周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Leibniz, Gottfried Wilhelm(1999)。論中國人的自然神學。德國哲學家論中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宗義(2016)。本體分析與德性工夫︰論宋明理學研究的兩條進路。跨文化哲學中的當代儒學:工夫、方法與政治。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昭瑛(20130000)。朱子與退溪理氣論中的形象思維。東亞視域中的儒學:傳統的詮釋。臺北:中央研究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儒賓(20020000)。格物與豁然貫通--朱子〈格物補傳〉的詮釋問題。朱子學的開展:學術篇。臺北:漢學研究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