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魏晉名士人格研究
作者:李清筠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0
出版項:臺北:文津
集叢:英彥叢刊;32
ISBN:9576686113
主題關鍵詞:魏晉南北朝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8) 博士論文(17) 專書(1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8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16
期刊論文
1.武仙卿(1934)。魏晉時期社會經濟的轉變。食貨半月刊,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晨陽(1990)。阮籍人格的雙重性及其思想的文化意義。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199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廖蔚卿。論魏晉名士的狂與癡。現代文學,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康德(1989)。魏晉名士服藥釋。復旦大學學報(哲社版),198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梅家玲(19881100)。世說新語名士言談中的用典技巧。臺大中文學報,2,341-3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賈馥茗(19660500)。幾個重要的人格心理學說的論述。師大學報,11(上),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曹伯言(1990)。論何晏的玄學思想。華東師大學報(哲社版),199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曉毅(1990)。王弼宇宙本體論新探。孔子研究,199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金山(1989)。論王弼的自然主義。中國哲學史研究,198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永昊。《世說新語》的審美觀。文史哲,198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程章燦(1989)。從《世說新語》看晉宋文學觀念與魏晉美學新風。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198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自強(1990)。魏晉文人放達的文化背景。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9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蓓蓓(19890600)。魏晉人品的一種考察﹣﹣說「器識」。國立編譯館館刊,18(1),177-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麗英(1990)。試論魏晉之際士人之自然適意觀。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瑞翰、逯耀東(19801200)。晉會要。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7,67-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武仙卿。南朝大族的鼎盛與衰落。食貨半月刊,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鄔昆如(19870100)。魏晉社會哲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10,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書吉(1989)。漢魏時期的政治與玄學的形成。山西大學學報(哲社版),198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周桂鈿(1989)。玄學產生的原因與分派。社會科學,198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家成(1989)。名理學方法與漢魏思想變遷。華東師大學報(哲社版),1989(6),25-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蒙培元(19900425)。從精神超越到形體享樂--玄學心性論的一條發展軌跡。哲學研究,199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丁懷軫、丁懷超(1990)。從玄遠到釋空--魏晉玄學流向初探。學術月刊,199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鄭琳(1988)。說般若思想以及其與魏晉老莊學關係的探討。中央大學人文學報,6,1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建中(1989)。論魏晉六朝的暢情美學--站在非性文化的角度。華中師大學報(哲社版),198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王大建(1990)。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田園經濟與商品生產。文史哲,199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大明(1990)。魏晉南北朝文人論屈原與楚辭。四川師大學報(社科版),199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姚益心(1988)。《楚辭》與魏晉文學。華東師大學報(哲社版),198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董楚平(1998)。從屈原之死談到他的愛國、人格、氣質。中國社會科學,199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高永清、章義和(1988)。吳越文化與《世說新語》。民間文藝季刊,198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劉朝謙(1989)。沈醉人生與藝術之美。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198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戴璉璋(19910300)。王弼易學中的玄思。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199-2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江興祐(1989)。從《世說新語》看魏晉士人的生命意識。社會科學,198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逯耀東(19740600)。別傳在魏晉史學中的地位。幼獅學誌,12(1),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何玆全(1934)。魏晉時期莊園經濟之雛形。食貨半月刊,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毛漢光(19741200)。三國政權的社會基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6(1),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廖蔚卿(19881100)。論魏晉名士的雅量--世說新語雜論之一。臺大中文學報,2,37-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毛漢光(19751000)。從中正評品與官職之關係論魏晉南朝之社會架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6(4),595-6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謝大寧(19870600)。論郭象與支遁之逍遙義及支遁義之淵源。中國學術年刊,9,97-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何啟民(19830300)。魏晉思想與士族心態。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19-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文崇一(19720300)。價值與國民性。思與言,9(6),20-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李亦園(19650100)。社會結構價值系統與人格構成--中國人性格的社會人類學探討。思與言,2(5),22-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許倬雲(19650100)。中國傳統的性格與道德規範。思與言,2(5),20-2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1990)。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討論會論文初稿本。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討論會。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81)。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考古組。國際漢學會議。中央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樂蘅軍。中國小說裏的名士形象及其變貌。許世瑛先生八秩冥誕紀念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蔣勳。聖潔與沈淪之間--人格審美。社會大學文化系列講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麗真(1990)。魏晉人對傳統禮制道德之反省--從服喪論、同姓婚論與忠孝論談起。中國學術研究之承傳與創新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栗子菁(198807)。魏晉任誕士風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錢佩文(1986)。論晉詩之個性與社會性(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朴美鈴(1989)。世說新語中所反映的思想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廖麗鳳(1990)。世說新語之人物群象與描寫技巧研究(碩士論文)。師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朴敬姬(1982)。世說新語中人物品鑑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尤雅姿(1986)。劉義慶及其世說新語之散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宿珍(1979)。屈子人格世界與騷、歌之藝術境界(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盧建榮(1977)。魏晉自然思想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江建俊(1987)。魏晉玄理與玄風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顯庭(1983)。魏晉清談及其名題之研究(博士論文)。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昌明(1987)。六朝「緣情」觀念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陶建國(1985)。老莊思想對兩漢魏晉學術思想之影響(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正治(1980)。六朝詠懷組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蓓蓓(1983)。漢晉人物品鑒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謝大寧(1989)。從災異到玄學(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侯鏡昶(1988)。中國美學史資料類編--中法美學卷。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松如(1989)。中國詩歌史‧魏晉南北朝。長春:吉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昉(1977)。太平御覽。大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呂思勉(1983)。魏晉南北朝史。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習孔、田玨(1989)。中國歷史大事編年,第二卷,三國兩晉南 北朝隋唐。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韓經太(1990)。心靈現實的藝術透視。北京:現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樂生(1976)。教育心理學。臺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義慶、劉孝。世說新語。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徐震鍔(1987)。世說新語校箋。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壽。三國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房玄齡。晉書。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何晏(1955)。論語集解。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郭象(1982)。莊子注。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皇侃。論語義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仲庚、張雨新(1987)。人格心理學。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春興、楊國樞(1988)。心理學。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Broom, L.、Selznick, P.、朱岑樓(1967)。社會學。新陸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潘仕、費穗宇(1988)。社會心理學辭典。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亦園、李國樞(1989)。中國人的性格。桂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馬嘯、陳正翁(1988)。寂滅與再生--中國傳統人格掠影。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晉(1988)。悲患與風流--傳統人格形象的道德美學世界。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齊治平(1984)。人性解析與歷史解析。齊唯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列禦寇、張湛(1968)。列子注。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逯耀東(1979)。勒馬長城。時報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盧昆(1989)。漢魏晉南北朝詩鑑賞辭典。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馬秋帆(1988)。魏晉南北朝教育論。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黃俊傑(1983)。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理想與現實。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深圳大學國學研究所(1987)。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梁啟超(1984)。中國學術思想變遷大勢。華正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唐君毅(1974)。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九龍新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馮達文(1979)。中國哲學的探索與困惑。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趙有聲(1988)。生死•享樂•自由--道家和道教的關係及人生理想。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田博元(1989)。宗教與人生。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敏澤(1987)。中國美學史。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高爾泰(1988)。美是自由的象徵。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劉曉波(198910)。悲劇•審美•自由。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祝嘉(1990)。書學簡史。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俞昆(1975)。中國繪畫史。台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潘谷西(1988)。中國美術全集•建築編•園林建築。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章學誠(1968)。文史通義。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王彬(1987)。古代散文鑒賞辭典。農村讀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林明德(1989)。文學批評指向。時報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司馬遷。史記。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班固。漢書。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范曄。後漢書。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沈約。宋書。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蕭子顯。南齊書。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姚思廉、魏徵。梁書。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姚思廉、魏徵。陳書。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魏徵。隋書。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呂不韋、高誘(1968)。呂氏春秋。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劉安、高誘(1967)。淮南子。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王充(1967)。論衡。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仲長統(1974)。昌言。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徐幹(1962)。中論。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王應麟(1967)。困學紀聞。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劉義慶、劉孝、楊勇(1970)。世說新語校箋。臺北:明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朱道俊(1987)。人格心理學。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李哲良(1989)。潛能與人格。上海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葛洪(1968)。抱朴子內外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顏之推、趙曦明(1981)。顏氏家訓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郭茂倩(1968)。樂府詩集。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賀昌群、湯用彤(1984)。魏晉思想。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楊承彬(1978)。秦漢魏晉南北朝教育制度。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程舜英(1988)。魏晉南北朝教育制度史資料。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錢穆(1987)。國史大綱。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陳安仁(1975)。中國上古中古文化史。華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馮友蘭(1984)。三松堂學術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蔣勳(1990)。美的沈思--中國藝術思想芻論。台北:雄獅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宗白華(1982)。美學的散步。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劉再復(1989)。生命精神與文學道路。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歷代書法論文選編委會(198409)。歷代書法論文選。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鄭午昌(1985)。中國畫學全史。上海書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鍾嶸、注中(1982)。詩品注。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王夫之(1972)。古詩評選。自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林興宅(1987)。藝術魅力的探尋。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董仲舒、孫鑛(1978)。春秋繁露。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王符(1962)。潛夫論。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皮錫瑞(1984)。經學歷史。莊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王國維(1976)。王國維先生全集初編。臺北:臺灣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陳序經(197712)。中國南北文化觀。牧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張光賓。中華書法史。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魯迅(1989)。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李澤厚(1987)。美的歷程。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蔡英俊(1982)。中國文化新論・文學篇一:抒情的境界。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王毅(199005)。園林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王敏政(1985)。世說新語--中國人的機智。雙子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胡孚琛(199003)。魏晉神仙道教。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鄭玄、陸德明、孔穎達、阮元(1955)。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姜亮夫(1974)。屈原賦校註。文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方北辰(1991)。魏晉南朝江東世家大族述論。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金學智(1990)。中國園林美學。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李澤厚(1989)。華夏美學。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柳詒徵(197402)。中國文化史。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逯欽立(1984)。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李則芬(1987)。兩晉南北朝歷史論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中國文史資料編輯委員會(198409)。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臺北:輔新書局:光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吳承仕(1985)。經典釋文序錄疏證。臺北:崧高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永瑢(1968)。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馬茂元(198209)。古詩十九首探索。臺北:純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劉勰、范文瀾(1988)。文心雕龍注。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張法(198911)。中國文化與悲劇意識。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王伊同(1978)。五朝門第:附高門權門世系婚姻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王曉毅(1989)。放達不羈的士族。陝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林瑞翰(1990)。魏晉南北朝史。臺北:五南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何啟民(1982)。中古門第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葉朗(1987)。中國美學的開展。臺北:金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趙翼、杜維運(197109)。廿二史劄記。台北:樂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湯一介(1978)。郭象與魏晉玄學。谷風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杜佑(1978)。通典。台北:大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陳寅恪、徐秀榮(1979)。陳寅恪先生全集。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王弼、樓宇烈(1981)。老子、周易王弼注校釋。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傅勤家(1975)。中國道教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劉義慶、余嘉錫、劉孝標(1984)。世說新語箋疏。臺北:仁愛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何啟民(1976)。魏晉思想與談風。臺北:臺灣學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嚴可均(1981)。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京都:中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王瑤(1986)。中古文學史論。臺北:長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顧炎武、黃侃、張繼、徐文珊(1970)。原抄本日知錄。臺北:明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任繼愈、孔繁(1998)。中國哲學發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余英時(1980)。中國知識階層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徐復觀(1988)。中國藝術精神。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黃長美(1988)。中國庭園與文人思想。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李延壽。南史。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周紹賢(1966)。魏晉清談述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蘇紹興(1987)。兩晉南朝的士族。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徐復觀(1974)。中國文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湯一介(19880000)。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歐陽修(1975)。歐陽修全集。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鄭志明(1986)。中國社會與宗教--通俗思想的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馮友蘭、涂又光(1985)。中國哲學簡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丘為君(1981)。自然與名教--漢晉思想的轉折。臺北:木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毛漢光(19660000)。兩晉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臺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牟宗三(1985)。才性與玄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鄭欽仁(1982)。中國文化新論.制度篇:立國的宏規。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錢穆(1983)。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何文煥(1983)。歷代詩話。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林聰舜(1981)。向郭莊學之研究。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李澤厚、劉綱紀(1987)。中國美學史。臺北: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湯用彤(1987)。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張仁青(19780000)。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臺北:文史哲。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唐長孺(1983)。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孫昌武(1988)。佛教與中國文學。上海: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劉劭(1986)。人物志。金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嵇康、載明揚(1978)。嵇康集校注。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王葆玹(1987)。正始玄學。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鄺士元(19840000)。魏晉南北朝研究論集。臺北:文史哲。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錢穆(1977)。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台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阮籍、陳伯君(1987)。阮籍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王仲犖(1987)。魏晉南北朝史。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羅宏曾(1989)。魏晉南北朝文化史。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王夫之(1984)。讀通鑑論。漢京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蔡仁厚。中國人品之美。中國文化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