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兒時記憶的家
書刊名:東海學報
作者:林鈴釧
作者(外文):Lin, Ling-Chuan
出版日期:2007
卷期:47(工學院)
頁次:頁51-71
主題關鍵詞:回憶兒童MemoryChildhoodHom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8
  • 點閱點閱:58
期刊論文
1.畢恆達(19931200)。物的意義:一個交互論的觀點。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7,97-1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百興(19951100)。「兒時記憶空間」演練作為建築設計基礎認知課程之意義暨其檢討。華梵學報,3(1),121-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畢恆達(2000)。家的意義。應用心理研究,8,55-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畢恒達(19900200)。東西的意義與環境轉變。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5(1),41-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畢恆達(19950800)。生活經驗研究的反省:詮釋學的觀點。本土心理學研究,4,224-2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陳淑芳(2000)。幼教老師的「孩童經驗」--1977年代出生的準教師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婷菀(2002)。由青少年的離家經驗探討家的意義(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佩瑤(2004)。幼兒生活經驗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瑞霙(2004)。娃娃的窩--臺灣北區都會不同家庭結構下兒童生活空間問題之現況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宗燁(1995)。惦記的世界:回憶童年經驗的現象詮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曹育瑞(2001)。「家是起點,也是終點」?--少年逃家歷程之探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麗珍(2003)。解讀居家中女性的自我與異己(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畹芳(2002)。「身體-空間」經驗的現象學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君琳(2002)。流動的家:大陸台商女性配偶的家生活與認同(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丁淑芳(1996)。0-6歲幼兒發展入門。信誼基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2002)。家庭教育學。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柯華葳、游乾桂(1998)。兒童與家庭。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游乾桂(2002)。打造心靈家屋。臺北:天下遠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游乾桂(1992)。孩子只有一個童年。臺北:張老師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Bradshaw, John、鄭玉英、趙家玉(1997)。家庭祕密--重返家園的新契機。臺北:張老師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Branzi, Andrea、劉玉燕(2002)。兒童、空間與關係:兒童環境設計的後設專案。臺北:光佑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Donaldson, Margaret C.、漢菊德、陳正乾(1997)。兒童心智。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Loftus, E.、Ketcham, K.、洪蘭(1998)。記憶VS.創憶:尋找迷失的真相。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Miller, Alice、袁海嬰(2004)。幸福童年的祕密。臺北:天下雜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Nabhan, Gary Paul、Trimble, Stephen、陳阿月(1996)。為什麼童年需要沃野。臺北:新苗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Oates, John、邱維珍(1999)。兒童發展導論。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Rupp, Rebecca、洪蘭(2004)。記憶的祕密。臺北:貓頭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Siegler, Robert S.、林美珍(2004)。兒童認知發展:槪念與應用。臺北: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Standing, E. M.、徐炳勳(1995)。蒙特梭利與兒童教育。臺北:及幼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Swason, Diane、張麗瓊(2003)。奇妙的記憶。臺北:小天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Dovey, K.(1985)。Home environments。New York:Plenum Press。  new window
18.Frost, Joe L.、江麗莉(1997)。兒童遊戲與遊戲環境。臺北市: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Phillips, John L. Jr.、王文科(1996)。皮亞傑式兒童心理學與應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Piaget, Jean、吳福元(1987)。皮亞傑兒童心理學。臺北:唐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Ackerman, Diane、莊安祺(19930500)。感官之旅。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金花(1999)。兒童發展心理學。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克蕾兒•馬可斯、徐詩思(2000)。家屋,自我的一面鏡子。臺北:張老師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Freud, Signumd、劉平、孫慶民(20001100)。達文西對童年的回憶。臺北:知書房(米娜貝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Johnson, James E.、Christie, James F.、Yawkey, Thomas D.、吳幸玲、郭靜晃(2003)。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Squire, Larry R.、Kandel, Eric R.、洪蘭(2001)。透視記憶。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詹棟樑(1994)。兒童人類學--兒童發展。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潘德榮(1999)。詮釋學導論。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高敬文(1999)。質化研究方法論。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洪漢鼎(2001)。詮釋學:它的歷史和當代發展。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Bachelard, Gaston、龔卓軍、王靜慧(2003)。空間詩學。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Jung, Carl Gustav、劉國彬、楊德友(1997)。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張老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伊慶春、簡文吟(2002)。臺灣的家庭與變遷。臺灣社會。臺北市:巨流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