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歷史、種族與風土--葉石濤的臺灣文學史分期
書刊名:黃埔學報
作者:林玲玲
出版日期:2007
卷期:52(社會科學類)
頁次:頁43-64
主題關鍵詞:後殖民論述臺灣新文學運動臺灣結鄉土文學左翼運動文化霸權理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5
  • 點閱點閱:59
葉石濤,1925 年出生於台南府城。幼年曾受私塾漢文教育,畢業於日治時代台南州立台南二中(今台南一中)。任小學教師四十多年,曾獲中國時報文化貢獻獎、巫永福評論獎、鹽分地帶文學貢獻獎等等,是跨越兩個世代的典型台灣作家。近數年來,他致力於撰寫台灣文學史。終其一生獻身於台灣文學運動,在台灣文學最昏暗的時刻,用鄉土點亮一盞燈;在台灣文學最迷惑的時刻,用台灣意識闢出一條路;用一生,為台灣文學立座標。他期望年輕一輩作家不要忘記台灣光榮的文學傳統,群策群力以建立更有活力、更有前瞻性的新穎文學。是什麼力量支持著,使他如此的執著?撰寫台灣文學史的使命,有如在他肩上卸不的十字架,他將要帶領台灣文學走向哪裡?他心中台灣文學的藍圖又是什麼?一直是學者專家想要探究的主要課題。本文嘗試論述葉石濤的台灣文學史分期方法,這樣的分期在每一個階段中擔任什麼歷史任務,藉以說明他的文學史觀。並討論這樣的分期法是否客觀?與主張後殖民論述的陳芳明在分期上可有異同?
期刊論文
1.陳芳明(199112)。撐起九○年代的旗幟:《文學臺灣》發刊詞。文學臺灣,1,1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良澤(1980)。戰後台灣文壇--台灣文學之歷史性考察序。咿啞,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芳明(19960500)。五四精神不在臺灣。聯合文學,12(7)=139,58-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芳明(19930800)。左翼史觀的尋求與塑造。臺灣史料研究,2,73-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重添(1990)。對台灣新文學分期的思考。台灣研究季刊,1,76-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石濤(198805)。五四與台灣新文學。聯合文學,4(7),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石濤(19950100)。新文學作家的民族認同和階級意識。文學臺灣,13,9-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昂(197411)。紛爭的年代--葉石濤訪問記。書評書目,5,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芳明(19990900)。臺灣新文學史(2)--初期新文學觀念的形成。聯合文學,15(11)=179,154-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石濤(19920900)。臺灣文學本土化是必然途徑。文學臺灣,4,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葉石濤(19831000)。論臺灣新文學的特質。文訊,4,24-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葉石濤(1997)。迷失的方向感。聯合文學,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胡衍南(19920900)。戰後臺灣文學史上第一次橫的移植--新的文學史分期法之實驗。臺灣文學觀察雜誌,6,26-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芳明(19961000)。臺灣研究與後殖民史觀。歷史月刊,105,4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河原功、葉石濤(199112)。臺灣新文學運動的展開--日本統治下在臺灣的文學運動。文學臺灣,1,217-2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島田謹二、葉笛(19970400)。臺灣文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文學臺灣,22,159-1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吳海燕、王晉民(19891000)。試評葉石濤《臺灣文學史綱》--在臺灣的中國文學。當代,42,130-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芳明(19990800)。臺灣新文學史(1)--臺灣新文學史的建構與分期。聯合文學,15(10)=178,162-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廖炳惠(19970900)。後殖民研究的問題及前景--幾個亞太地區的啟示。當代,3=121,48-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芳明(20001000)。當臺灣文學戴上馬克思面具--再答陳映真的科學發明與知識創見。聯合文學,16(12)=192,166-1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芳明(1996)。台灣文學史分期的一個檢討。50年來台灣文學研討會,靜宜大學中文系主辦 。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3-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井手勇(1996)。決戰時期台灣的日人作家與皇民文學(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彭瑞金(1999)。台灣新文學運動40年。高雄: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白少帆、張恆春、王玉斌、武治純(1987)。現代台灣文學史。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石濤(1995)。一個台灣老朽作家的五〇年代。臺北:前衛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石濤(199910)。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登翰、莊明萱、黃重添、林承璜(1991)。臺灣文學史。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石濤(1992)。臺灣文學的困境。高雄市:派色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芳明(1998)。左翼臺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20000218)。一個耽美左派的一生--陳芳明專訪葉石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瑞金(19991107)。台灣文學的榮耀--賀葉石濤先生獲成功大學名譽博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石濤(199907)。構成台灣文學的三要素:種族、歷史與風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葉石濤(1983)。論臺灣文學應走的方向。文學回憶錄。台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石濤(1979)。台灣的鄉土文學。台灣鄉土作家論集。台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石濤(1990)。日據時代的抗議文學。走向台灣文學。台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石濤(200009)。馬漢茂VS葉石濤--外國文學的閱讀經驗。舊城瑣記。高雄: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玲玲(200002)。從鄉土文學到台灣文學--葉石濤與台灣文學史的建構。文學台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良澤(199607)。戰後台灣文壇--台灣文學之歷史性考察序。台灣文學、語文論集。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芳明(1994)。撐起90年代的旗幟--《文學台灣》發刊詞。典範的追求。台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得時、葉石濤(1999)。台灣文學史序說。台灣文學集2--日文作品選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葉石濤(200009)。千禧年回顧和展望台灣文學。舊城瑣記。高雄: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石濤(1987)。五四與張我軍。走向台灣文學。台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葉石濤(200009)。文學是條沒有盡頭的路。舊城瑣記。高雄: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葉石濤(1992)。日據時代台灣與大陸的新文學交流。台灣文學的困境。高雄:派色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葉石濤(1990)。日據時代‧戰後初期的兩岸文學交流。台灣文學的悲情。高雄:派色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葉石濤(1990)。台灣,一個共同命運體。台灣文學的悲情。台灣:派色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葉石濤(1983)。台灣小說的遠景。文學回憶錄。台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葉石濤(1997)。台灣新文學運動可分為幾個階段?。台灣文學入門。高雄: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葉石濤(1999)。台灣與諾貝爾文學獎。追憶文學歲月。台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葉石濤(1981)。光復前的台灣鄉土文學。作家的條件。台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葉石濤(1999)。作家的宗教信仰。追憶文學歲月。台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葉石濤(1979)。序[台灣鄉土作家論集]。台灣鄉土作家論集。台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葉石濤(1985)。我看台灣小說界。沒有土地‧哪有文學。台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葉石濤(1987)。忠告。走向台灣文學。台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葉石濤(1985)。為什麼賴和是台灣新文學之父。沒有土地‧哪有文學。台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葉石濤(1987)。接續祖國臍帶之後。走向台灣文學。台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葉石濤(1994)。詠嘆調十五闕。展望台灣文學。台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葉石濤(1999)。超越意識型態。追憶文學歲月。台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葉石濤(1990)。與大陸文學交流。台灣文學的悲情。高雄:派色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葉石濤(1999)。窮人文學。追憶文學歲月。台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葉石濤(1999)。譯序。台灣文學集2--日文作品選集。高雄: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林燿德、孟樊(1990)。總序--以當代視野書寫八〇年代臺灣文學史。世紀末偏航:八〇年代臺灣文學論。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陳芳明(1994)。70年臺灣文學史導論:一個史觀的問題典範的追求。典範的追求。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葉石濤(1990)。40年代的台灣日文文學。台灣文學的悲情。高雄:派色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葉石濤(19990810)。日治時代《紅樓夢》在台灣。追憶文學歲月。臺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葉石濤(1990)。「臺灣文學史」的展望。臺灣文學的悲情。高雄:派色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葉石濤(1979)。台灣鄉土文學史導論。台灣鄉土作家論集。台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宋澤萊(1983)。為台灣文學找尋座標--宋澤萊訪葉石濤一夕談。小說筆記。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葉石濤(1990)。開創臺灣文學史的新格局。臺灣文學的悲情。高雄:派色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葉石濤(1987)。寫在《臺灣文學史綱》出版前。走向臺灣文學。臺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葉石濤(1992)。撰寫臺灣文學史應走的方向。臺灣文學的困境。高雄:派色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葉石濤(1999)。臺灣文學的多種族課題。追憶文學歲月。臺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葉石濤(1997)。臺灣文學未來的新方向。臺灣文學入門。臺北: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