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王船山美育思想評析
書刊名:文學新鑰
作者:陳章錫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Chang-hsi
出版日期:2007
卷期:6
頁次:頁89-113
主題關鍵詞:王夫之審美教育習與性成游於藝思無邪Wang Fu-jiAesthetics educationLearning habits underlying human natureLearning freedom of art educationThinking without evil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00
  • 點閱點閱:21
本文以明末清初大儒王船山之美育思想作為研究對象,係因船山哲學思想,體大思精,見解獨特,而目前學界有關船山美育思想已有之研究,質量較少,且論據資料不足,缺乏系統論述。因此本論文企圖較全面地從整體文化層面,運用較多船山著作中與美育思想相關文獻,對於王船山美育思想部分加以評析。本論文共分六節,其一是前言,說明研究旨趣、範圍及方法步驟。其二是說明船山美育思想之人性基礎,探討船山的世界觀及人性論,及其與教育學習理論之關聯。主張理在氣中,「繼善成性」,「習與性成」。
Other
1.蔡元培(1999)。美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元培(1999)。以美育代宗教,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期刊論文
1.陳章錫(2003)。王船山音樂美學析論。文學新鑰,1,73-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章錫(200306)。從王船山「兩端一致論」考察《小戴禮記》教育觀。揭諦,5,123-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章錫(20050700)。王船山人格美學探究。文學新鑰,3,45-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崔光宙(19831200)。先秦儒道兩家的藝術精神。國立編譯館館刊,12(2),47-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崔光宙(19880600)。樂記篇源出考及美育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30,87-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章錫(200508)。王船山《明詩評選》的美學意涵。明代文學、思想與宗教國際學術研討會。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系。123-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章錫(200609)。王船山《詩經》學中之文學理論。第六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文學與經學研討會。台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123-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文彬(199406)。船山易學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方志華(1992)。王船山「即學言性」之教育原理(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安梧(1986)。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章錫(2001)。王船山禮學研究--以兩端一致論為研究進路(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章錫(1985)。王船山詩廣傳義理疏解(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岑溢成(1994)。大學義理疏解。臺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伯峻(1980)。孟子譯注。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君毅(1978)。人文精神之重建。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海慶(2004)。船山美學思想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阮元。十三經注疏。台北:大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船山(1990)。四書箋解。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船山(1990)。四書訓義。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羅小凡、王興國(1993)。船山學論。長沙:船山學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船山(1991)。讀四書大全。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夫之、船山全書編輯委員會(1996)。讀通鑑論。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夫之、船山全書編輯委員會(1996)。宋論。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伯峻(1986)。論語譯注。台北:華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徐林祥、單世聯(199206)。中國美育史導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夫之、戴鴻森(1983)。薑齋詩話箋注。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夫之(1991)。禮記章句。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蔡仁厚(1988)。孔孟荀哲學。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夫之、船山全書編輯委員會(1996)。周易外傳。長沙:嶽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船山、船山全書編輯委員會(1996)。尚書引義。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船山(1996)。詩廣傳。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船山、船山全書編輯委員會(1996)。張子正蒙注。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楊祖漢(1990)。中庸義理疏解。台北:鵝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曾昭旭(1983)。王船山哲學。遠景。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曾昭旭(1992)。在說與不說之間--中國義理學之思維與實踐。臺北市: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牟宗三(1970)。才性與玄理。人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徐復觀(19760000)。中國藝術精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邦雄、楊祖漢、岑溢成、高柏園(2005)。中國哲學史。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國維(2003)。孔子之美育主育。儒家美學思想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大齊(1987)。孔孟荀學說。陳百年先生文集。台北: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章錫(200612)。王船山的美學智慧。創意開發論文集。嘉義: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崔光宙(2000)。美學中人的概念及其教育內涵。教育美學。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