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混雜、嘲諷的文體風格與啟蒙意識形態--論蔡秋桐的現代小說特色
書刊名:臺灣文學研究學報
作者:李敏忠
作者(外文):Lee, Min-chung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0
頁次:頁261-290
主題關鍵詞:臺灣漢文臺灣話文混雜殖民現代性文體風格Taiwanese Han-wenThe Vernacular TaiwaneseHybridColonial modernityStyl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18
  • 點閱點閱:65
期刊論文
1.陳建忠(20000600)。新興的悲哀--論蔡秋桐小說中的反殖民現代性思想。臺灣文學學報,1,239-2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文鷗(193507)。遠望臺。臺灣文藝,2(7),2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秋桐(19350401)。興兄。台灣文藝,2(4),126-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順隆(19991200)。日治時期臺灣人「漢文教育」的時代意義。臺灣風物,49(4),107-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家煌(19990200)。保正伯的矛盾--論蔡秋桐及其小說。臺灣文藝,166/167,40-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培豐(2007)。識字.閱讀.創作和認同─1930年代鄉土文學論戰的意義。臺灣文學與跨文化流動:東亞現代中文文學國際學報,3,83-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杏東(1935)。台湾文藝の鄉土的色調。臺灣文藝,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敏川(1921)。臺灣教育問題管見。臺灣青年,3(4)/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蔡秋桐(1935)。媒婆。臺灣文藝,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36)。王爺豬。臺灣新文學,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紹馨(1941)。小說「陳夫人」に現れたる。民俗臺灣,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韻如(2002)。郭秋生文學歷程研究(1929-1937)(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廖祺正(1990)。三十年代台灣鄉土話文運動(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戴文鋒(1999)。日治晚期的民俗議與臺灣民俗學─以《民俗臺灣》為分析場域,嘉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臺灣教育學會(1939)。臺灣教育沿革志。臺灣教育沿革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極燉(1992)。臺語文字化的方向。台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元選(1988)。歷代諷諭詩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淑容(2004)。一九三〇年代鄉土文學:臺灣話文論爭及其餘波。臺南市立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郁蕙(2002)。日本語文學與台灣--去邊緣化的軌跡。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石濤(1996)。臺灣文學史綱。臺北: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岸本美緒、若林正丈、吳密察(2004)。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與東亞史之交錯。臺北:播種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Kalra, Virinder S.、Kaur, Raminder、Hutnyk, John、陳以新(2008)。離散與混雜。韋伯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秀芳(19910000)。臺灣閩南語語法稿。臺北:大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婉窈(20030000)。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純青(2003)。臺灣話改造論。1930年代臺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崛維次(1904)。中學教育.漢文教授法。中學教育.漢文教授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碩鵬(2003)。臺灣話改造問題。1930年代臺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純青(2003)。與郭秋生先生論臺灣話改造論。1930年代臺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石輝(2003)。對「臺灣話改造論」的一商榷。1930年代臺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石輝(2003)。新字問題。1930年代臺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石輝(2003)。言文一致的零星問題。1930年代臺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石輝(2003)。所謂「運動狂」的喊聲─給春榮克夫二先生。1930年代臺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Kalra, Virinder S.、Kaur, Raminder、Hutnyk, John(2005)。Diaspora and Hybridity。Diaspora and Hybridity。Thousand Oaks, CA/London。  new window
20.安良岡康(1992)。日本文藝における個性的文体の考察。日本文藝における個性的文体の考察。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石輝(2003)。怎麼不提倡鄉土文學。1930年代臺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郭秋生(1940)。鬼。臺灣小說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Ashcroft, B.、Griffiths, B. G.、Tiffin, H.(2006)。Post-Colonial Studies: The Key Concepts。London:Routledge。  new window
24.黃武忠(1990)。北港地帶的代表人物─蔡秋桐。楊雲萍,張我軍,蔡秋桐合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恆豪(1990)。放屎百姓浮世繪。楊雲萍,張我軍,蔡秋桐合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虛谷(1998)。我所認識的陳虛谷。陳虛谷作品集(下)。彰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蔡秋桐(1990)。四兩仔土。楊雲萍,張我軍,蔡秋桐合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包兆會(2008)。圖文敘事。漢語文體與文化認同研究。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蔡秋桐(1931)。保正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南江(1925)。教育臺灣失學男女的提倡,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31)。有求必應,基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秋桐。新君庄的秘史,基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郭秋生(2003)。建設「臺灣話文一提案」。1930年代臺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高雄: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廖毓文(1979)。台灣文字改革運動史略。文獻資料選集。台北:明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石濤(1992)。文學來自土地。臺灣文學的困境。高雄:派色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