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空間的想像與詮釋:論黃河浪《披黑紗的地球》旅遊詩中的時空想像
書刊名:嘉大中文學報
作者:劉益州
作者(外文):Liu, Yi-jhou
出版日期:2011
卷期:6
頁次:頁215-240
主題關鍵詞:黃河浪時間空間想像Ho-lang HuangTimeSpacesImagin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2
  • 點閱點閱:103
在黃河浪的詩中,我們可以看見想像與時間於空間的指涉中「共現」,這也成為黃河浪在旅遊詩寫作中豐富旅遊空間意涵,對旅遊空間意義充實的寫作特色。故此文欲從這些多層次的視角來討論黃河浪《批黑紗的地球》中空間的想像與詮釋,分為歷史時間、虛構的文學時間、人物想像等子題進行討論,希望對於詩人體驗旅遊空間的時空轉化以及空間的時間性表述能有更深刻的認識。
In Ho-lang Huang's poetry, we could find imagination and time presented together in the reference of spaces. This was how Huang enriched the meaning of spaces in tourism poetry, which also became his characteristic of tourism poem writing.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ould examine Ho-lang Huang's imagination and expression about spaces in his ”Earth in Black Gauze” from a multi-layered point of view. The topic would be discussed in parts of many sub-topics including history and time, fantasized literary time, and imagination of characters, hoping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oet's experiences about time and space changes in tourism and time express of spaces.
期刊論文
1.潘朝陽(19910700)。現象學地理學--存在空間的一個詮釋。中國地理學會會刊,19,71-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浩翔(2008)。臺灣現代詩旅遊書寫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廖振富(1989)。唐代詠史詩之發展與特質(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呂怡菁(200703)。流動與靜止--從空間感知方式論「神韻」詩朦朧間隔的審美特質。臺北縣:花木蘭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河浪(200809)。牆與橋。披黑紗的地球。香港:大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河浪(200809)。銷煙池的荷花。披黑紗的地球。香港:大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河浪(200809)。炮臺旁的榕樹。披黑紗的地球。香港:大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河浪(200809)。崇武古城。披黑紗的地球。香港:大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振偉(200503)。懷古詩的開端結尾研究--李白相關作品的分析。意識.神話.詩學--文本批評的尋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余境熹(2010)。黃河浪散文的接收延緩美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河浪(200809)。巴黎聖母院。披黑紗的地球。香港:大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河浪(200809)。萊茵河。披黑紗的地球。香港:大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河浪(200809)。塞萬提斯廣場。披黑紗的地球。香港:大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河浪(200809)。嚴子陵釣台。披黑紗的地球。香港:大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史作檉(198410)。空間與時間。新竹:仰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河浪(200809)。斷臂的維納斯。披黑紗的地球。香港:大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河浪(200809)。景德鎮千年古窯。披黑紗的地球。香港:大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清俊(200703)。盛唐詩中的時空意識研究。台北:花木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埃德蒙德.胡塞爾、倪梁康(1986)。現象學的觀念。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彭聃齡(1988)。普通心理學。北京:北京師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蘇宏斌(2005)。現象學美學導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巴赫金、錢中文、曉河(1998)。巴赫金全集。河北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Heidegger, Martin、王慶節、陳嘉映(1994)。存在與時間。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幼蒸(19970000)。語義符號學:意義的理論基礎。臺北:唐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若愚、杜國清(1977)。中國詩學。臺北:幼狮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伍至學(1998)。人性與符號形式:卡西勒《人論》解讀。臺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簡政珍(1999)。詩心與詩學。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王隆升(1998)。唐代登臨詩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紀祥(20010000)。時間.歷史.敘事: 史學傳統與歷史理論再思。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洪漢鼎(2008)。重新回到現象學的原點:現象學十四講。世新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李清筠(20000000)。時空情境中的自我影像:以阮籍、陸機、陶淵明詩為例。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Lakoff, George P.、Johnson, Mark、周世箴(2006)。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柏格森、諾貝爾文學奬全集編譯委員會(1981)。創化論。柏格森。台北:書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埃德蒙德.胡塞爾、倪梁康、張廷國(200206)。導言。生活世界現象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