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張純甫《是左十說》析論
書刊名:儒學研究論叢
作者:張素卿
出版日期:2008
卷期:1
頁次:頁47-65
主題關鍵詞:臺灣儒學張純甫左傳尊孔今古文之爭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3
  • 點閱點閱:14
有「北臺大儒」之譽的張純甫,為日據時期臺灣傳承儒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感受世界文化潮流的激盪,並參與臺灣本土的學術論爭,有《非墨十說》與《是左十說》等學術著作。張氏基於漢民族的自我認同,具有強烈的歷史意識,因而立場鮮明地主張尊孔興儒。唯其如此,面對《古史辨》繼承晚清今文學派餘緒而興起的疑古風氣,乃撰《是左十說》予以回應,強調孔子作《春秋》「所以存史學也」,而《左傳》「為六經之總匯,即史學之總匯」。十說的核心問題是:孔子為什麼作《春秋》?為了回應此一問題,他試圖釐清《春秋》、《左傳》二者的關係,而《左傳》成書先於《春秋》則是他思考突破的關鍵論點。張氏的說法,雖不免粗疏而難以令人信服,能在眾說紛紜中,自成一家之言,這在臺灣儒學發展上仍有不可磨滅的歷史地位。
期刊論文
1.翁聖峰(20060300)。一九三○年臺灣儒學、墨學論戰。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 人文藝術類,19(1),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美娥(20060300)。差異/交混、對話/對譯--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的身體經驗與新國民想像(1895-1937)。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8,81-1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慶彰(2002)。張純甫的左傳研究。第三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蔡翔任(2003)。張純甫「是左」、「非墨」思想研究--以古史辨運動為背景(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龔慧治(1988)。左傳「君子曰」問題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游勝冠(2000)。殖民進步主義與日據時代臺灣文學的文化抗爭(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左丘明、楊伯峻(1981)。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素卿(1998)。敘事與解釋:《左傳》經解研究。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黃美娥。新竹地區傳統文學史料存佚現況,http://ws.twl.ncku.edu.tw/hak-chia/n/ng-bingou/sintek-thoanthong.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章炳麟(1985)。春秋左氏疑義答問。章太炎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國璠(1977)。北臺大儒張純甫。三百年來臺灣作家與作品。臺北:時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慶彰(2000)。日據時期臺灣儒學參考文獻.編者序。日據時期臺灣儒學參考文獻。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純甫(1998)。筑客四十五前詩自敘。守墨樓文稿。新竹市: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純甫(1998)。筑客四十前詩敘。守墨樓文稿。新竹市: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純甫(1998)。致羅鶴泉書。守墨樓文稿。新竹市: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純甫(1998)。漢文的價值。守墨樓文稿。新竹市: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美娥(2004)。文學現代性的移植與傳播--臺灣傳統文人對世界文學的接受、翻譯與摹寫。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