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心性體認生死學的實踐策略--精神共同體下的意義治療學
書刊名:大葉大學通識教育學報
作者:廖俊裕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ao, Chun-yu
出版日期:2014
卷期:13
頁次:頁33-49
主題關鍵詞:傅偉勳心性體認生死學精神共同體意義治療學Charles FuThanatologySpirit-awarenessSpirit communityLogotherap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28
  • 點閱點閱:97
傅偉勳先生為華人生死學的先鋒,他開創跨領域的生死學科,結穴在「心性體認本位的生死學」(本文簡稱「心性體認生死學」),目前還在發展中。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礎上,試圖將傅偉勳的「傅氏療法」落實到日常生活運用上。本文將之放在「精神共同體」的概念下操作。如此,既有個體性又有群體性,而免於主觀的幻想。實踐的策略以傅偉勳先生特重的意義治療學為主要方法,但不局限在概念的介紹,而是具體的方法與實踐步驟的提出,使其更具有可實踐性。
Charles Fu was the pioneer of the study of life and death in China. He pioneered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of life and death, and concluded that "Spirit-awareness standard of Thanatology."( Abbreviation of " Spirit-awareness Thanatology") In this paper,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implementing Fu WeiXun "Fu’s therapy" in daily life use.In this paper, put it under the concept of " spirit community ". So, both have populations of individuality, while exempt subjective fantasy. The main method of Practical strategies is Logotherapy. But not limited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I proposed specific and practical steps’ method. Can make it more practical.
期刊論文
1.丁立平(200204)。意義治療的本土化思考。中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8(4),418-4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石世明、徐聖輝(20100600)。意義中心團體心理治療的介紹與評述。臺灣癌症醫學雜誌,26(3),89-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紅(200105)。追溯與理解--略論弗蘭克的意義治療學說及其實踐意義。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8(3),110-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安梧(20030600)。「心性之學」在教育上的運用--儒、道、佛義下的「生活世界」與其相關的「意義治療」。新世紀宗教研究,1(4),27-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可濤、易外平(2006)。從「意義治療」到悲傷輔導--弗蘭克爾「意義治療學」的應用價値初探。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9(5),9-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玉璽(20080900)。西方心理學的靈性治療研究--以詹姆斯、榮格與弗蘭克為例。新世紀宗教研究,7(1),2-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賈林祥(200604)。試論意義治療的三個理論命題。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4(2),32-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筱雨(20080400)。論儒家型治療學與道德創造。問學集,15,267-2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昭輝(19970200)。安寧療護意義治療。安寧療護,3,18-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賴明亮(20020500)。意義治療法簡介。安寧療護雜誌,7(2),153-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佳銘(20090100)。從孔、孟的命論談儒家意義治療學之建構。生死學研究,9,45-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廖俊裕、周柏霖(201303)。心性體認本位的生死學社會實踐之探討與理論建構。第十屆現代生死學理論建構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13.3.16-17)。嘉義:南華大學生死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游明麟(2007)。心理劇對情緒失落成人轉化學習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Frankl, Viktor E.、李雪媛、柯乃瑜、呂以榮(2009)。向生命說YES!一位心理醫師在集中營的歷劫記。啟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Alex, Pattakos、陳彼宛(2009)。活出工作的意義。台北市:啓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沙拉斯、李志強、林世坤、林淑玲(2007)。即興真實人生--一人一故事劇場中的個人故事。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Peseschkian, Nossrat、邵宇賓、王劍南(2000)。意義的追尋--一種循序漸進的心理治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弗蘭克、趙可式、沈錦惠(1998)。活出意義來。台北:光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William, Blair Gould、常曉玲、翟鳳臣、肖曉月(2000)。弗蘭克爾:意義與人生。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傅偉勳(1995)。學問的生命與生命的學問。台北市: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Frankl, V. E.、鄭納無(2002)。意義的呼喚。臺北市:心靈工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廖俊裕(2008)。道德實踐與歷史性--關於蕺山學的討論。臺北市:花木蘭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Frankl, Viktor E.、黃宗仁(1992)。從存在主義到精神分析。臺北市:杏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傅偉勳(1998)。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沈清松(199610)。追尋人生的意義--自我、社會與價值觀。臺北市:臺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傅偉勳(1986)。批判的繼承與創造的發展。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翔平(1999)。尋找生命的意義:弗蘭克爾的意義治療學說。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維克多.弗蘭克、游恆山(1991)。生存的理由:與心靈對話的意義治療學。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Crumbaugh, James C.、游恆山(1987)。生命的主題--如何從意義分析中獲得自我實現。臺北:書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歐文.亞隆、易之新(2003)。存在心理治療。張老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