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本善」與「向善」的角度檢視孟子「性善」課題 : 以條件的促成推動做為重新思考的方向
書刊名:問學集
作者:李明書
出版日期:2011
卷期:18
頁次:頁31-42
主題關鍵詞:孟子性善本善向善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7
  • 點閱點閱:115
本文主要探討孟子「性善」的課題,以當前學界的論點做為參考資料,從 〈孟子〉文本檢視學者論理的程序與依據,進而闡發經典的義理。 關於「性善」的論述,當前學界主要抱持兩種立場,其一為「性本善」,牟宗三、袁保新、林安梧等人主之﹔其二為「性向善」,力主此觀點者為傅佩榮。 論文的開展,即先以上述學者之研究成果入手,分別進行提問、檢視、反思與批 判,並以經典的論述為最終的依據,避免以先入為主的觀念,或偏於任一方的立 場攻訐對方。 本丈所要提出的觀點,在於孟子所言「性善」可以有別於「本善」或「向 善」之外的思考方式,亦即孟子並不落於任何一方的說法,而是須其備諸多條件 的促成推動,而得以形成川全善J 的意義,乃至於性善的表現。
期刊論文
1.李紹崑(19931200)。人之性:向善乎?善向乎?--談傅林二氏論辯[孔孟人性觀]之後。鵝湖,19(6)=222,19-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振維(200507)。從「性善」到「性本善」--一個儒學核心概念轉化之探討。東華人文學報,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傅佩榮、林安梧(19930600)。「人性向善論」與「人性善向論」--關於先秦儒家人性論的論辯。哲學雜誌,5,78-1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安梧、傅佩榮(19930800)。人性「善向」論與人性「向善」論--關於先秦儒家人性論的論辯。鵝湖,19(2)=218,22-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傅佩榮(19850600)。人性向善論:對古典儒家的一種理解。哲學與文化,12(6)=133,25-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傅佩榮(200711)。人性向善論的意義。中國哲學研究室小型專題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傅佩榮(200607)。孟子的人性向善論。中、韓『東西哲學中之心身關係與修養論』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哲學系:韓國高麗大學哲學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傅佩榮(200805)。儒家「善」概念的定義問題。傳統中國倫理觀的當代省思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臺灣大學哲學系。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袁保新(19920000)。孟子三辨之學的歷史省察與現代詮釋。臺北市: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牟宗三(1996)。圓善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熹、鵝湖月刊社(1984)。四書章句集註。臺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