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楊牧學體系的建構與開展研究
書刊名:東華漢學
作者:須文蔚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6
頁次:頁209-230
主題關鍵詞:楊牧散文浪漫主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2
  • 點閱點閱:41
楊牧是當代華文文學世界中經典詩人、散文家、翻譯家與評論家,又兼擅編輯與出版,他自詡為中國健全的知識分子,和歐洲文藝復興人(Renaissance Man)傳下的典型,當代華文文學評論與研究眾多,「楊牧學」隱然成形。本文以後設研究的方法論,考察與梳理當代文學評論界與研究者的評論,從文學評論史的角度,分為四個部分論述:楊牧的生平研究、楊牧詩中浪漫主義精神研究、楊牧詩中抒情傳統展現與變革研究以及楊牧散文研究等議題,為「楊牧學」之建構與開展提出藍圖。藉由本研究分析,展現楊牧如何以極致美的追求,繼受詩言志傳統,平衡抒情與敘事,開創現代詩的典範,並討論楊牧如何以詩的美學融入散文中,使得他的散文富有詩的韻味、入世的批判以及哲理的思辯。
期刊論文
1.何寄澎(19980500)。「詩人」散文的典範--論楊牧散文之特殊格調與地位。臺大中文學報,10,115-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珍珍(20030100)。生態楊牧--析論生態意象在楊牧詩歌中的運用。中外文學,31(8)=368,161-1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郝譽翔(20001200)。浪漫主義的交響詩--論楊牧《山風海雨》、《方向歸零》、《昔我往矣》。臺大中文學報,13,163-1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Yeh, Michelle、Sze, Arthur(2003)。Frontier Perspectives: Yang Mu, Ya Xian, and Luo Fu。Manoa: A Pacific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Writing,15(1),26-37。  new window
5.奚密、葉佳怡(20091200)。楊牧斥堠:戍守藝術的前線,尋找普世的抽象性--二〇〇二年奚密訪談楊牧。新地文學,10,277-2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須文蔚(2003)。回故鄉創生人文精神的詩人--訪前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楊牧。文訊雜誌,216,54-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郝譽翔(20090100)。凝視作家--因為「破缺」,所以完美:訪問楊牧。聯合文學,25(3)=291,18-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翁文嫻(1994)。「興」之涵義在現代詩創作上的思考。臺灣詩學季刊,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佘佳燕(20040300)。每一片波浪都從花蓮開始--楊牧「瓶中稿」的現代主義美學。創世紀詩雜誌,138,142-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彭鏡禧(19970700)。《中國時報》〈開卷周報〉拒/懼刊的投書--再談楊牧《葉慈詩選》的三處翻譯。中外文學,26(2)=302,164-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曾珍珍(20090200)。雝雝和鳴--楊牧談詩歌翻譯藝術。人籟論辯月刊,57,40-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鄭毓瑜(20030900)。詮釋的界域--從〈詩大序〉再探「抒情傳統」的建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3,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德威(20080900)。「有情」的歷史--抒情傳統與中國文學現代性。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3,77-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奚密(20030100)。抒情的雙簧管:讀楊牧近作《涉事》。中外文學,31(8)=368,208-2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賴芳伶(20050500)。孤傲深隱與曖昧激情--試論《紅樓夢》和楊牧的〈妙玉坐禪〉。東華漢學,3,283-3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何寄澎(19910600)。永遠的搜索者--論楊牧散文的求變與求新。臺大中文學報,4,143-1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芳明(1998)。永恆的鄉愁--楊牧文學的花蓮情結。第一屆花蓮文學研討會。花蓮:花蓮縣立文化中心。138-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賴芳伶(1994)。楊牧山水詩的深邃美:以〈俯視:立霧溪一九八三〉和〈仰望:木瓜山一九九五〉為例。第五屆現代詩學研討會。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355-3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劉益州(2011)。意識的表述--楊牧詩作中的生命時間意涵(博士論文)。逢甲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旺霖(2009)。論楊牧的「浪漫」與「臺灣性」(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雅雯(2001)。創作實踐與主體追尋的融攝:楊牧詩文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孫康宜、鍾振振(2001)。抒情與描寫:六朝詩歌概論。臺北:允晨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牧。一首詩的完成。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麗明、詹閔旭、施俊州。搜尋的日光:楊牧的跨文化詩學。臺北:洪範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惠菁(2002)。楊牧。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楊牧(20041228)。從抽象到疏離:那裡時間將把我們遺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潛誠(19970403)。假面之魅惑:楊牧翻譯《葉慈詩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潛誠(19970402)。假面之魅惑:楊牧翻譯《葉慈詩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錦標(19940813)。又見楊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令儀(20021109)。張惠菁用心寫「楊牧」:傳記出版葉步榮憶往少年楊牧會為苦悶請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芳明(19991217)。孤獨深邃的浪漫象徵:楊牧的詩與散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黎(19960913)。有人問楊牧•翻譯的問題〈西班牙浪人吟〉、〈自我靈魂的對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世驥(1972)。中國的抒情傳統。陳世驥文存。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芬齡、陳黎(2001)。楊牧詩藝備忘錄。臺灣現代詩經緯。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國恩。[浪漫主義與20世紀中國文學]緒論。浪漫主義與20世紀中國文學。安徽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維廉(19940000)。葉珊的「傳說」。從現象到表現--葉維廉早期文集。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牧。後記:詩為人而作。有人。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明益(2003)。書寫自然的幽微天啟。臺灣自然寫作選。臺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牧。[完整的寓]後記。完整的寓。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向陽。《傳說》楊牧的詩沿波討源,雖幽必顯。認識臺灣作家的二十堂課。桃園: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思和。中國新文學發展中的浪漫主義。中國新文學整體觀。臺北: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文興。北斗行序。北斗行。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蔡英俊。抒情精神與抒情傳統。中國文化新論•文學篇一:抒情的境界。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鍾怡雯。無盡的捜尋:論楊牧《捜索者》。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的詮釋與批評。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牧。[年輪]後記。年輪。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鍾怡雯。文學自傳與詮釋主體:論楊牧《奇萊前書》與《奇萊後書》。詩人楊牧:練習曲的演奏與變奏。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奭學。雪虹鱒的旅程:評楊牧著《星圖》。書話臺灣:1991-2003文學印象。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沈謙。探索現代散文的源流:評楊牧《文學的源流》。書本就像降落傘。臺北:黎明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