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此心光明」:陽明學以「日」喻「心」隱喻的形成與類型
書刊名:成大中文學報
作者:黃繼立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uang, Chi-li
出版日期:2017
卷期:59
頁次:頁71-107
主題關鍵詞:王陽明陽明學日喻良知隱喻研究Wang Yang MingYang-Ming SchoolMetaphor of the sunInnate KnowledgeMetaphor studi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83
  • 點閱點閱:11
期刊論文
1.朱曉鵬(2008)。王陽明龍場《易》論的思想主旨。哲學研究,6,17-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予遠(2007)。王陽明「龍場三卦」臆說。哲學研究,4,33-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立勝(2014)。王陽明龍場悟道新詮。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54(4),91-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蕭登福(2007)。先秦兩漢史料中的日神神話與東王公信仰探述。世界宗教學刊,10,197-2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董誥(1974)。欽定全唐文。臺北:文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孔穎達(1980)。周易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錢德洪、錢明(2007)。錢德洪語錄詩文輯佚。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立勝(2011)。「身體」與「詮釋」:宋明儒學論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顧憲成(2002)。顧端文公遺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鄧克銘(2010)。王陽明思想觀念研究。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來(1997)。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宗羲、沈善洪、吳光(2005)。黃宗羲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鄧艾民(2000)。傳習錄注疏。台北:法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榮捷(1998)。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來(2003)。中國近世思想史研究。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牟宗三(2003)。宋明儒學的問題與發展。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吳震(2003)。陽明後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繼平(1984)。明學探微。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牟宗三(1979)。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馮可鏞、葉意深(1988)。慈湖先生年譜。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楊簡(1988)。慈湖遺書。臺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萬廷言、張昭煒(2015)。萬廷言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鄒衮(2002)。鄒氏學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羅汝芳(1996)。盱壇直銓。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熊十力、蕭萐父(2001)。熊十力全集。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岡田武彥、錢明、袁斌、孫逢明、楊田(2015)。王陽明大傳: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守仁、吳光(1992)。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孔安國、孔穎達(1980)。尚書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秦家懿(1987)。王陽明。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榮捷(1988)。朱子新探索。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畿、吳震(2007)。王畿集。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古清美(2004)。慧菴論學集。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林月惠(20050000)。良知學的轉折:聶雙江與羅念菴思想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羅洪先、徐儒宗(2007)。羅洪先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彭國翔(2005)。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楊儒賓(20130000)。從五經到新五經。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陸九淵、鍾哲(1980)。陸九淵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朱熹、廖名春(2009)。周易本義。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吳震(20090000)。明末清初勸善運動思想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黃慶萱(2002)。修辭學。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朱熹、黎靖德、王星賢(1994)。朱子語類。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牟宗三(1997)。才性與玄理。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蘇以文(2005)。隱喻與認知。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Lakoff, George P.、Johnson, Mark、周世箴(2006)。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吳光(2007)。劉宗周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楊儒賓(1998)。先秦思想的明暗象徵。中國文化與世界。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儒賓(2002)。理學家與悟--從冥契主義的觀點探討。中國思潮與外來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