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實習群組」策略談海外華語實習教師的培育
書刊名:華文世界
作者:何昆益
出版日期:2018
卷期:121
頁次:頁44-61
主題關鍵詞:實習群組華語教學實習教師華語教師培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0
  • 點閱點閱:5
本研究是作者在近五年整合實習現場的實況後,進行華語教師養成教育的探討。本研究的師資培育對象鎖定範疇為華語教學學程的實習教師,在海外的CFL的華語教學情境中,發現「多維華語教學實習」在增長實務知識、調整教學意象、溫和建構跨文化意識、促進主動學習能力、提昇教學能力、理解CFL教學等方面,具有引導性的成效。本研究對於海外華語教學團實習教師的培育所採取的是「學習-實習群組」的框架,主要是在實習教師建構教學知能時提供正面的協助,冀能提供未來華語教學課程以及實習規劃的參考。這個群組的概念是一種單純為華語教學實習教師進行的分組觀摩學習與成效分析評估的指導策略,採3-5人為一個「學習-實習群組」,成員除了行前集訓階段的群組學習與討論外,也必須在教學實習階段,規劃自己執教班級,並參與群組中其他成員的課前規劃、課堂教學觀摩與紀錄、課後交流評估與討論等步驟。這個教學實習群組類似於學習共同體的概念,更能著重在課堂教學實務的彼此互動學習。群組概念較不同的地方式是這個框架是在指導教師與群組組長共同主導下展開,目標值在於更有效率地指導多人實習團隊,以群組的方式讓團隊內部藉由「合作」與「競爭」曲線達到最高價的「俱揚效應」。本文最後更討論到「Ap - It」與「It - It」兩種模式的互動交流,除了「協同反省」之外,更能達到Ap - It之間教學與情意的互協,確保能夠有效提升實習教師的教學能力與素質
期刊論文
1.崔希亮(2010)。漢語國際教育「三教」問題的核心與基礎。世界漢語教學,2010(1),73-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美玉(19981200)。教室觀察--一項被遺漏的教師專業能力。研習資訊,15(6),60-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如瑜(20090400)。從CSL到CFL情境的教學探討--應華系學生的印尼實習反思。中原華語文學報,3,75-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宋如瑜(20170600)。華語實習教師課堂語言偏差分析。華語文教學研究,14(2),65-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欣蓓、陸洛(20141200)。當我們同在一起:個人與團隊契合、情感性承諾與知識分享行為之關聯。臺大管理論叢,25(1),287-3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汪雯婷(2016)。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全方位、多渠道教育實習形式初探--以蘇州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為例。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6(2),90-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沙宗元(2017)。漢語國際教育海外實習跨文化適應問題及對策。海外華文教育,2017(6),797-8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姚蘭(2016)。中國漢辦「漢語國際推廣師資」之規劃重點。華文世界,118,153-1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姚蘭、馬寶蓮(20061200)。華語熱,人才荒:臺灣華語教師之培訓與認證。華文世界,98,10-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林(2017)。海外教學實習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意義。教育觀察,2017(3),84-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書文、李柏令(2017)。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研究生海外實習對其專業發展的影響研究--以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項目為例。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7(1),157-1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泉、朱瑞平(2014)。全國對外漢語本科專業實習對就業影響調查報告。中國大學生就業,22,38-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應燕平(2014)。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畢業實習形式探討--以瓊州學院為例。長春教育學院學報,18,58-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姚蘭(20070600)。1949年以來兩岸僑教與華語文教育之回顧。華文世界,99,22-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呂佩珊、何昆益(2014)。從「多維華語教學實習」論華語師資養成。2014臺灣華語文教學年會會議,233-2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劉金松(2002)。高雄市國民中學實習教師工作困擾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恒(2017)。對外漢語實習教師角色適應問題的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廣西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嘉彌(20030000)。師徒式教育實習之理論與實踐。臺北:心理。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文科(1983)。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皮亞傑理論的應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oyer, E.(1995)。The basic school: A community of learners。Princeton, NJ: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new window
4.Cocklin, B.、Coombe, K.、Retallick, J.(2013)。Learning Communities in Education: Issues, Strategies, and Contexts。New York:Routledge。  new window
5.江惜美(2010)。華語文教學研究。新學林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盛光(2009)。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21世紀教師教育報告書。新加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姜麗萍(2008)。對外華語教學論。北京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文樹(2011)。幼稚園教育實習輔導。臺北市:秀威資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Wenger, Etienne(1998)。Communities of Practice: Learning, Meaning, and Identit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0.Lave, Jean、Wenger, Etienne(1991)。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