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錢澄之《莊子內七詁》以儒解莊探析
書刊名:孔孟學報
作者:黃子玲
作者(外文):Huang, Tzu-ling
出版日期:2020
卷期:98
頁次:頁191-213
主題關鍵詞:錢澄之明遺民莊子學莊屈合詁儒道會通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9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張永義(2006)。以莊繼易:錢澄之的莊學觀。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6(5),60-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波(2011)。明代桐城《莊子》研究--以方以智與錢澄之為中心。弘道,46,85-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明華(20171100)。錢澄之《莊子內七詁》發微。鵝湖,43(5)=509,39-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謝明陽(2000)。明遺民的莊子定位論題(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巧紅(2013)。錢澄之《莊屈合詁》研究(碩士論文)。閩南師範大學,漳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金天翮(1974)。皖志列傳稿。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覺浪道盛、大成、大然(1987)。天界覺浪盛襌師全錄。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俊傑(2001)。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臺北:喜瑪拉雅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錢澄之(2000)。田間文集。河北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蔣國保(1987)。方以智哲學思想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舜徽(1982)。清人文集別錄。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安、何寧(2011)。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趙爾巽、國史館(1999)。清史稿校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叔岷(1988)。莊子校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何冠彪(1997)。生與死:明季士大夫的抉擇。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慶藩、王孝魚(1993)。莊子集釋。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君良(2011)。郭店儒簡思想研究。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慶桂(2001)。國朝宮史續編。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鼎祚、王豐先(2016)。周易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熙載、薛正興(2000)。劉熙載文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昭瑛(20160000)。荀子的美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方勇(2008)。莊子學史。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邵雍、郭彧(2010)。邵雍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朱熹(1966)。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朱熹(2017)。周易本義。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孫應鰲(2000)。莊義要刪。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方以智(2010)。浮山文集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錢澄之。田間易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錢澄之(1988)。莊屈合詁。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錢澄之(2010)。田間尺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俍亭淨挺(1987)。漆園指通。臺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陶有浩(2017)。錢澄之易學思想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蔡振豐(2017)。藥地砲莊校注。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錢穆(1967)。莊子纂箋。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黎靖德、王星賢(1986)。朱子語類。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楊國榮(2006)。莊子的思想世界。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老聃、大安出版社編輯部、王弼、河上公(1999)。老子四種。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程頤(1966)。易程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楊儒賓(2004)。儒門別傳--明末清初《莊》、《易》同流的思想史意義。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學術思想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汪學群(20120000)。從儒道互動看清初《易》學的特色。易詮釋中的儒道互動。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君毅(1988)。老莊易傳中庸形而上學之論理結構。中西哲學思想之比較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