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戒嚴時期(1949~1987)的土風舞活動
書刊名:藝術評論
作者:董孟修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Tung, Meng-hsiu
出版日期:2023
卷期:45
頁次:頁1-36
主題關鍵詞:戒嚴時期救國團活動理論深度訪談內容分析The period of Martial LawChina Youth CorpsActivity theoryDepth interviewsContent analysi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09
  • 點閱點閱:94
期刊論文
1.李天民(20000800)。交際舞的演變發展。藝術學報,66,75-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國超(20111200)。從第一國家到第二國家:原住民歌舞的符碼轉換與政治歌唱(1945-1960)。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10,37-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敏雄(20130500)。社區大學MV流行熱舞融入式課程實踐經驗之個案研究。藝術教育研究,25,1-31+33-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曹勝雄、林濰榕(20110300)。冒險遊憩中的挑戰來源。戶外遊憩研究,24(1),57-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斐卿、林盈秀、蕭述三(20130600)。教師合作設計課程的困難--活動理論觀點。教育實踐與研究,26(1),63-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孫俊彥(20120900)。儀式性質與歌舞系統:談馬蘭部落豐年祭歌舞的類型問題。民俗曲藝,177,1-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瑋瑩(20180700)。「體」現中國?:1950-1960年代威權統治下的臺灣民族舞蹈與創作能動性。文化研究,26,9-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曾清淡(2010)。廖幼芽--舞出花樣人生。學校體育,121,131-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董孟修(20170600)。「中橫健行隊」學員之體驗內涵。戶外遊憩研究,30(2),23-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龍立(20160900)。活動理論簡介及評析。國教新知,63(3),3-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智明(2020)。一個時代的結束--編輯室報告。文化研究,3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偉綺(20191200)。土風舞又土又瘋?!臺灣新世代土風舞者的承啟與使命。臺灣舞蹈研究,14,140-1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道生(19991100)。原住民傳統民謠教學之探討--簡介九段式聽唱教學法。原住民教育季刊,16,85-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許淑婷(20101200)。舞蹈文化演變的探討--以實用舞蹈與表演舞蹈為例。朝陽人文社會學刊,8(2),33-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玉秀(2018)。華夏民族古老的土風舞。中華民國國際民俗舞蹈協會雙季刊,31,68-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芳枝(2018)。張慶三和土風舞。中華民國國際民俗舞蹈協會雙季刊,31,5-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芳枝(2018)。早期推動土風舞活動的救國團。中華民國國際民俗舞蹈協會雙季刊,31,44-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芳枝(2018)。五燈奬的「土風舞比賽」。中華民國國際民俗舞蹈協會雙季刊,31,49-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培豐(20191200)。不同時空下的臺日天涯淪落人:1960年代臺語流行歌曲和社會邊緣人。文化研究,28,61-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曾瑞媛(20100600)。教他們跳舞:談視障學童之創造性舞蹈課程設計理念。運動研究,19(1),95-1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楊昌雄(19811200)。臺北市婦女土風舞活動現況調查研究。體育學報,3,157-1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董孟修(20180500)。土風舞者認真休閒生涯之教育經驗。藝術教育研究,35,93-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董孟修(20191200)。臺灣戒嚴時期至2018年的露營活動。戶外遊憩研究,32(4),91-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楊昌雄(2018)。看書學跳舞的時代。中華民國國際民俗舞蹈協會雙季刊,3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志興(1998)。一首卑南族歌曲傳播的社會文化意義。原住民音樂世界研討會。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117-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雅萍(2014)。台灣舞蹈史回顧與展望(1995-2013)。2014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 (會議日期: 12月6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昌雄(2007)。臺灣早期土風舞推廣與發展經驗。臺灣土風舞發展50週年研討會,中華民國國際民俗舞蹈協會主辦 (會議日期: 3月25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俊斌(2005)。Haiyan(g)/海洋--試論當代臺灣原住民音樂的文化綜攝。東華大學。(16)1-(16)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須文宏(2007)。臺灣土風舞活動的前瞻與回顧。臺灣土風舞發展50週年研討會,中華民國國際民俗舞蹈協會主辦 (會議日期: 3月25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盛雄(2001)。現代台灣露營活動之發展與露營地周邊環境之相關研究(博士論文)。東京農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天民(1964)。舞蹈藝術論。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向明(2005)。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天民、余國芳(20050000)。臺灣舞蹈史。臺北:大卷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慶三、陳芳枝(1976)。土風舞之路:從入門到進階。臺北市:臺灣時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慶三、陳芳枝(1983)。中國土風舞暨創作舞全集。弦歌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黃國超(2014)。山地服務是怎麼來的?,https://www.civilmedia.tw/archives/159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