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漢字構形的再認識--從心理學談起
書刊名:商業設計學報
作者:林金龍
出版日期:1998
卷期:2
頁次:頁1-9
主題關鍵詞:漢字直觀拼形目治編碼複腦文字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2)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03
  • 點閱點閱:41
     首言漢字謹守象形的寫法,自有其穩定性、傳承性及生命力。漢字,由初民以直 觀形式,反映生活面貌,或借形寓意,或比形象事,或企圖「立象以盡意」來構建一個民族 心智的系統工程,可視為一個平面空間的展視結構。先天上,漢字,即具有良好的視覺識別 性,學習者很容易在短時間由進入「事實世界」或「經驗世界」中,完全符合了圖像識別的 心理流程,其所涵攝極端生動、活潑與豐富的認知心理活動彰顯出來,是世界上唯一「目治」 的文字。次敘人腦與文字學習的關聯性,尤以漢字與大腦左、右半球的作用、漢字本身對稱 的存在,方便於語音、字形、語義的編碼及辨識,從認知心理學、神經心理學、書法心理學 及訊息論、失讀症的實際實驗,可看出漢字構形的心理學研究,仍有寬潤的研究空間,末以 瑞典漢學家高本漢之贊賞及漢字本身力、形、意的美感,自有其永�琠吽A但因學界民間仍有 認知錯誤及文化的無知,對漢字之正確了解,仍待吾人之努力作結。
期刊論文
1.張雍長(1994)。漢字構形的心智特徵。古漢語研究,19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樊明亞(1994)。從符號學看漢字特徵。上饒師專學報,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可教、楊奇志(1995)。漢字認知的複腦效應的實驗研究。心理學報,78-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唐紅波(1993)。大腦右半球與漢字辨認。華南師大學(社科版),199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本清(1995)。漢字形體審美特質。贛南師範學院學報,199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劉乃叔(1991)。漢字的魅力。漢字漢語學術研討會。吉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作昕。從人體的訊息接收和大腦功能特點看漢字的優越性。漢字漢語學術研討會,156-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約瑟(1980)。中國之科學與文明。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志誠(1995)。漢字與華夏文化。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湯恩比、梅寅生(1979)。半個世界--中日歷史與文化。新竹:楓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艾金森、西爾格德、鄭伯壎、洪光遠、張東峰(1991)。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戴維.克里斯特爾、方晶、朱瑞平(1995)。劍橋語言百科全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敏生、李濤(1994)。昭雪漢字百年冤案--安子介漢字科學體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91)。中百科全書.心理學。北京:中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約翰.奈斯比、派翠西亞.奧伯汀、伊萍(19920315)。二〇〇〇年大趨勢。台北: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春興(1994)。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臺北:東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許進雄(1995)。中國古代社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吳雪琴、許壽樁(1993)。漢、英文字認知的神經、心理過程比較研究簡況。文字比較研究散論--電腦時代新觀察。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