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賴和漢詩的新思想及其寫作特色
書刊名: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作者:施懿琳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9
卷期:2
頁次:頁151-189
主題關鍵詞:賴和漢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13
  • 點閱點閱:29
期刊論文
1.廖振富(19960100)。林幼春、賴和與臺灣文學。文學臺灣,17,頁177-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呈聰(1923)。法律的社會化。台灣民報,1(12),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施懿琳(19930300)。從「應社詩薈」看日據中晚期彰化詩人的時代關懷。中國學術年刊,14,365-3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萬益(1996)。從民間來到民間去--賴和的文學立場。中國文學史暨文學批評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游勝冠(1991)。臺灣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碩士論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連橫(1979)。臺灣通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廖慶洲(1993)。日本過臺灣。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榮鐘、陳逢源、林柏壽、吳三連、蔡培火(1979)。臺灣近代民族運動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賴和、林瑞明(1994)。賴和漢詩初編。彰化縣: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南衡(1979)。賴和先生全集。臺北:明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昭堂、黃英哲(1994)。臺灣總督府。臺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呂紹理(1998)。水螺響起:日據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費正清、章建剛(1991)。劍橋中華民國史。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莊生(1992)。懷樹又懷人--我的父親莊垂勝、他的朋友及那個時代。台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瑞明(1993)。台灣文學與時代精神:賴和研究論集。臺北:允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溫吉(1957)。臺灣蕃政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賴恆顏、許南衡(1994)。賴和先生年表簡編。賴和研究資料彙編(下)。彰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成中英(1985)。啟蒙運動中理性的角色。中國哲學的現代化與世界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Sabine(1988)。西洋政治思想史。西洋政治思想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章君榖、翁倩玉(1990)。翁俊明傳。臺北:中央日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乃信(1989)。無政府主義運動。臺灣社會運動史(第四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萬益(1995)。賴和舊詩的時代精神。種子落地。彰化:財團法人賴和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薛順雄(1997)。賴和舊俗文學作品的時代意義。臺灣文學中的歷史經驗。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