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近代臺灣菁英的民事爭訟調停與和解訴訟經驗 : 以張麗俊與林獻堂日記為核心
作者:陳世榮
書刊名:日記與臺灣史研究 : 林獻堂先生逝世50週年紀念論文集;上冊;許雪姬 (總編輯) ; 王美雪 (執行編輯)
集叢:日記中的司法經驗
頁次:379-457
出版日期:2008
出版項: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主題關鍵詞:臺灣菁英民事爭訟調停和解訴訟張麗俊林獻堂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99
期刊論文
1.陳昭如(20060700)。性別與國民身分--臺灣女性主義法律史的考察。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35(4),1-1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04)。調停の舊慣に就ての問答。臺灣慣習記事,4(8),699-7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臺法月報社(1918)。岩本判官の退官。臺法月報,12(7),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臺法月報社(1925)。情報一束:松岡開氏辯護士登錄。臺法月報,19(3),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26)。情報一束:常見辯護士。臺法月報,20(3),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寺田浩明、王亞新(1999)。清代民事審判:性質與意義--日美兩國學者之間的爭論。北大法律評論,1(2),603-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俊瑩(20051200)。日治時期臺灣人與近代法律的交會--以張麗俊《水竹居主人日記》為例。政大史粹,9,89-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坪生(1903)。民事調停と其の舊慣。臺灣慣習記事,3(1),5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趙曉力(1999)。中國近代農村土地交易中的契約、習慣與國家法。北大法律評論,1(2),427-5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Huang,PhilipC.C.(1993)。Public Sphere’/‘Civil Society’ in China:The Third Realm between Stateand Society。Modern China,19(2),216-240。  new window
11.Huang, Philip C. C.(1993)。Between Informal Mediation and Formal Adjudication :The Third Realm of Qing Justice。Modern China,19(3),251-298。  new window
12.Buxbaum, David C.(1971)。Some Aspects of Civil Procedure and Practiceat the Trial Levelin Tanshui and Hsinchu from 1789 to 1895。Journal of Asian Studies,30(2),255-279。  new window
13.劉恆妏(20020300)。戰後臺灣司法人之研究--以司法官訓練文化為主的觀察。思與言,40(1),125-1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許雪姬(20061200)。日治時期臺灣的通譯。輔仁歷史學報,18,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戴炎輝(19530800)。清代淡新檔案整理序說。臺北文物,2(2),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泰升、堯嘉寧、陳韻如(20040200)。「淡新檔案」在法律史研究上的運用--以臺大法律學院師生為例。臺灣史料研究,22,30-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洪秋芬(19920600)。日據初期臺灣的保甲制度(1895-190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1,437+439-4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洪秋芬(20040600)。日治時期殖民政府和地方宗教信仰中心關係之探討--豐原慈濟宮的個案研究。思與言,42(2),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昭如(20020300)。創造性別平等,抑或與父權共謀﹖--關於臺灣法律近代西方法化的女性主義考察。思與言,40(1),183-2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昭如(19991200)。權利、法律改革與本土婦運--以臺灣離婚權的發展為例。政大法學評論,62,25-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洪秋芬(20001200)。日治初期葫蘆墩區保甲實施的情形及保正角色的探討(1895-190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4,211-213+215-2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志弘(2005)。生活中的法律感性:以水竹居主人日記為本的探査。水竹居主人日記學術研討會。臺中:臺中縣文化局。423-4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沈靜萍(2004)。從日治時期臺中地院證書原簿初探臺灣居民身份事項之運作。日治時期法院檔案整編研討會,臺灣法律史學會主辩 (會議日期: 2004/1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見川、臺中縣政府文化局(2005)。水竹居主人日記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水竹居主人日記學術研討會。臺中:臺中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雪姬(2002)。由《水竹居主人日記》看豐原慈濟宮的改建及張麗俊所扮演的角色。地方文獻學術研討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2年10月16-18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村永史朗(1999)。臺灣日治時期的民事爭訟調停(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峻立(1997)。調處:十九世紀臺灣社會民事紛爭解決途徑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韻如(2004)。帝國的盡頭--淡新檔案的姦拐故事與申冤者(碩士論文)。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堯嘉寧(2005)。官府中的紛爭解決--以淡新檔案觀察相當於今日新竹市之區域之案件(碩士論文)。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恆妏(1996)。臺灣法律史上國家法律體系對民間習慣規范之介入:以臺灣「典」規范之變遷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邵雅玲(2001)。由淡新檔案看晚清北臺女性的訟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鄭宏基(1998)。從契字看臺灣法律史上有關土地買賣的法規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文凱(2006)。土地契約秩序與地方治理--十九世紀臺灣淡新地區土地開墾與土地訴訟的歷史制度分析(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魏家弘(1996)。臺灣土地所有權概念的形成經過:從業到所有權(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昭如(1997)。離婚的權利史:臺灣女性離婚權的建立及其意義(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恆妏(2005)。從知識繼受與學科定位論百年來台灣法學教育之變遷(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Moser, Michael J.(1981)。Mediation and Litigation in Rural Taiwan: An Ethnographic Study of Law and Dispute Settlement in a Modern Chinese Community(博士論文)。Columbia University,New York, NY。  new window
圖書
1.許雪姬、王美雪(1998)。霧峰林家相關人物訪談紀錄--頂厝篇。台中縣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獻堂、許雪姬(2001)。灌園先生日記(四)一九三一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麗俊、許雪姬、洪秋芬、李毓嵐(2004)。水竹居主人日記(九):一九三二至一九三五。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麗俊、許雪姬、洪秋芬(2000)。水竹居主人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麗俊、許雪姬、洪秋芬、李毓嵐(2001)。水竹居主人日記(三):一九一一至一九一四。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麗俊、許雪姬、洪秋芬、李毓嵐(2004)。水竹居主人日記(十)。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獻堂、許雪姬(2004)。灌園先生日記(九)一九三六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獻堂、許雪姬、張季琳(2006)。灌園先生日記(十二):一九四〇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麗俊、許雪姬、洪秋芬(2000)。水竹居主人日記(二)。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麗俊、許雪姬、洪秋芬、李毓嵐(2001)。水竹居主人日記(四) :一九一四至一九一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萬年宜(1933)。臺灣民事法規輯覽。臺北:臺法月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Allee,MarkA.(1994)。LawandLocalSocietyinLateImperialChina:NorthernTaiwanintheNineteenthCentury。Stanford,Calif:StanfordUniversityPress.。  new window
13.林獻堂、許雪姬(2007)。灌園先生日記(十三):一九四一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獻堂、許雪姬(200012)。灌園先生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臺史所、近史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Moser, Michael J.(1982)。Law and Social Change in a Chinese Community: A Case Study from Rural Taiwan。Oceana Publications。  new window
16.林獻堂(2004)。灌園先生日記(十)。灌園先生日記(十)。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岸本美緒(1999)。明清交替の江南社會:17世紀中國の秩序問題。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許雪姬、薛化元、吳文星、張淑雅(200405)。臺灣歷史辭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宗智、劉昶、李懷印(1998)。民事審判與民間調解:清代的表達與實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獻堂、許雪姬(2004)。灌園先生日記(八):一九三五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泰升(1997)。臺灣法律史的建立。臺北:王泰升。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黃宗智(1996)。Civil Justice in China: Re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Qing。Stanford, Cal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3.林獻堂、許雪姬(2004)。灌園先生日記(七):一九三四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獻堂、許雪姬(2006)。灌園先生日記(十一)一九三九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林獻堂、許雪姬、周婉窈(2003)。灌園先生日記(五):一九三二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獻堂、許雪姬、呂紹理(2003)。灌園先生日記(六):一九三三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張麗俊、許雪姬、洪秋芬、李毓嵐(2004)。水竹居主人日記(七)。臺北:臺中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臺中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林獻堂、許雪姬(2007)。灌園先生日記(十四):一九四二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鈴木辰三(1930)。臺灣官民職員錄。臺北:鈴木辰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王泰升(2001)。台灣法律史概論。臺北:元照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臺灣總督府(1916)。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林莊生(1992)。懷樹又懷人--我的父親莊垂勝、他的朋友及那個時代。台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吳文星(19920000)。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梁治平(1996)。清代習慣法:社會與國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張麗俊、許雪姬、洪秋芬、李毓嵐(2002)。水竹居主人日記。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黃靜嘉(20020000)。春帆樓下晚濤急:日本對臺灣殖民統治及其影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王泰升(19990000)。臺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臺北: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戴炎輝(19790000)。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Bernhardt, Kathryn、Huang, Philip C. C.、Allee, Mark A.(1994)。Civil Law in Qing and Republican Chin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王泰升,陳昭如,曾文亮,王志弘,沈靜萍(2004)。日治法院檔案的整理與運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071121)。法庭の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野誠。中野文庫,http://www.geocities.jp/nakanolib/mokuji.htm, 2007/7/30。  new window
3.日本國立公文書館(1932)。金錢債務臨時調停法,http://www.archives.go.jp/owning/index.html/公文書館所藏資料, 2007/7/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日本國立公文書館(1939)。人事調停法,http://www.archives.go.jp/owning/index.html/公文書館所藏資料, 2007/7/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泰升。台灣總督府檔案在法律史研究上的運用,http://www.law.ntu.edu.tw/03/professor/tswang/台灣總督府檔案在法律史研究上的運用.doc, 2006/1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長尾景德(1919)。民事爭訟調停に就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德懋。履歷書(082-01-016-0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德懋(1907)。山地業主確認并開墾廢止請求之訴狀(082-01-0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德懋(1907)。判決正本(082-01-0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德懋(1907)。送達狀(082-01-0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德懋(1924)。戶籍資料(082-01-016-0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臺灣總督府(1897)。民事爭訟調停規程(府令第三一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臺灣總督府(1897)。民事爭兹調停ニ代人ヲ禁ス(府令第六0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臺灣總督府(1904)。廳長ヲシテ民事爭訟調停及ヒ其執行ヲ取极ハシムル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臺灣總督府(1904)。廳長ヲシテ民事爭訟調停等ヲ取极ハシムル律令施行細則發布ノ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臺灣總督府(1910)。府令第四十九號廳長ヲシテ民事爭訟調停等ヲ取极ハシムル律令施行細則中改正ノ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臺灣總督府(1910)。民事爭訟調停ノ執行手續其他ニ關シ通牒ノ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泰升、松平德仁(2003)。舊台灣總督府法院司法文書の保存と利用。明治前期の法と裁判。東京:信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泰升(2000)。台灣法律史研究方法與資料蒐集。台灣法律史研究的方法。臺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泰升(2002)。從日本公文書館史料探究日治台灣立法權運作狀況。台灣法的斷裂與連續。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泰升(2002)。重現台灣第一座法學專業圖書館:台灣高等法院舊藏法律資料簡介。台灣法的斷裂與連續。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雪姬(1998)。林垂凱先生訪問紀錄。霧峰林家相關人物訪談紀錄(頂厝篇)。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雪姬(1998)。林榮宗先生訪問紀錄。霧峰林家相關人物訪談紀錄(頂厝篇)。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滋賀秀三(1998)。清代訴兹制度之民事法源的概括。明清時期的民事審判與民間契約。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世慶(1993)。介紹臺灣史料:檔案、古文書、族譜。臺灣史與臺灣史料。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滋賀秀三、王亞新(1998)。清代訴訟制度之民事法源的考察:作為法源的習慣。明清時期的民事審判與民間契約。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許雪姬(2000)。張麗俊先生《水竹居主人日記》的史料價值。水竹居主人日記。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寺田浩明、王亞新(1998)。明清時期法秩序中「約」的性質。明清時期的民事審判與民間契約。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