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蘇門與元祐文化
作者:蓋琦紓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何寄澎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2
主題關鍵詞:蘇門元祐文化蘇軾四學士六君子道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4)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87
蘇門與盛宋元祐文化具有密切關係,本論文將蘇門作為一文人群體(group)來探究,以文人本身為研究重心,非以作品主題、結構、體裁、語言、類型等為導向,從群體性、集團性的角度抉發蘇門的同質性,如共通的文藝理念、政治理想、學術思想等等,使彼此相互映證、補充,呈現蘇門的整體風貌,並反映當時文學、政治、學術三位一體的文化現象,換句話說,以宏觀的文化視野來研究蘇門,藉此發揮文人團體的功能與作用,蘇門不僅是研究對象,也是元祐文化的研究視角。
論文中借鏡社會心理學的團體人格(group personality)的概念,強調後天環境對個人人格的作用,且同一團體的成員常發展出一定的行為方式,表現共同的人格特性,這乃是個人「社會化」(socialization)的結果,換句話說,團體人格不外是該社會所持有的行為方式,即文化在個人身上的反映。本論文第二、三、四章即分別結合元祐前後的文藝風氣、政治環境、文化思潮來探討它們與蘇門的相互作用,吸取傳統「知人論世」說,不過並非以靜態的「文化背景」、「時代風氣」來呈現,而是重視蘇門在文化情境中的主體性與實踐性。其次,本論文從文藝、政治、宗教、人格四方面去建構蘇門的整體風貌,但這四者並非平行並列,而是呈現金字塔的立體結構,首先探討蘇門的形成與發展,揭示其基本的文藝性質,其次,進一步論述蘇門的政治理想與仕途命運,再其次,探討蘇門三教圓通的思想,及他們如何透過養生、參禪的具體實踐,獲得性命自得之道。最後在前三者的研究成果上再深入抉發蘇門的文化人格的內涵。
在材料取捨方面,目前有關蘇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蘇軾個人成就上,而蘇軾的文藝、政治理念及人生理想等,雖然論述頗多,卻眾說紛紜,少有定論。本論文並不打算將前人各種意見加以歸納、整理,而是從蘇軾、蘇轍、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六人的原典重新出發,爬梳他們詩文辭賦外,尚取材策論、奏議及學術著作如《東坡易傳》、《老子解》等,盡量從上下文的語境中去掌握原典的涵義,並使蘇門彼此之間相互映證、補充;再適度引用宋人文集、筆記材料佐證,或在原典解讀的基礎上進一步辨析、補充、映證今人相關的研究成果,或從前人罕言或未言的地方加以論述。總之,材料取捨、解讀一切以蘇門的原典為基礎,希望藉此尋繹、釐清某些問題的源頭、脈絡,避免陷入今人的眾說紛紜中,或一味因襲舊說。
第二章論述蘇門的形成與發展。蘇門剛開始是一個具有師友關係的文學團體,在元祐以前他們很少有機會相聚,主要藉唱和來進行心理互動、精神交流。元祐時期他們陸續來到京師任職,除了彼此互動更加頻繁外,又與京師文人畫家密切交流,而形成文人學士團體。本章前兩節分別探討師友團體與文人學士團體的形成、性質及群體意識等。第三、四節則以蘇門的文藝實踐為重心,雖然唱和詩多半不是蘇門成員的上乘之作,但它本身則是一種集體活動,且能反映一文學團體所具有切磋詩藝、競才逞能的特性。又蘇門的頻繁唱和與宋詩「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的特徵息息相關,因此從唱和詩切入,將更能凸顯集體作用的意義。至於第四節則闡釋蘇門的文藝理念,彼此相互映證、補充,確立、完成宋韻的內涵,可以說是蘇門對宋代文學藝術的最大貢獻。
第三章結合元祐前後複雜的政治環境來探討蘇門政治理想的實踐,蘇門一生仕宦起伏與新舊黨爭、洛蜀黨爭緊密聯繫。蘇門生逢北宋中期儒學思潮復興之際,具有濃厚的淑世情懷,治學講求經世致用,與從政相通。本章希望跳脫學者慣用的政治鬥爭的視角,乃從儒學經世致用的角度探討各家用世的衝突、進退,並釐清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如一般人多半將反變法與反對改革畫上等號,其實不然,法祖宗依然可以進行改革;又如分析程、蘇兩家在元祐朝進退、對峙的真正原因。如此將可進一步掌握蘇學經世致用的特色。
至於第四章乃結合元祐前後性命(性理)之學盛行的思潮,探討蘇門的習道與學佛。當時儒者吸取了佛老之說、莊禪思維,補充儒家道體論述的不足,整合儒道釋三家思想。我國三教並行自六朝開始,道教、佛教從附庸于儒家的政治教化,經過長久的衝突、融合歷程,終於在元祐前後開花結果,促使道學的產生,南宋周密引老儒沈仲固之說:「道學之名,起於元祐。」道學在當時並未專指某一學派,不僅程頤言「道學」,蘇門文士如蘇軾、張耒文集中亦出現「道學」一詞。蘇門以蘇學安身立命,蘇學也是三教思想融合的產物,為北宋道學的一支流派。本章揭示蘇學儒道釋互補的特質,雖未像程學建立嚴密的思想體系,卻具有強烈的實踐性,且肯定人欲,合乎人情,在當時與南宋皆具有頗大的影響力。
第五章論述蘇門的文化人格,宋代道學思想文化可以說決定宋代文人普遍的心理特徵,包括價值觀念、行為模式。宋人向來重視學問涵養、人品修為,主張人品、文品、藝品合一,具有人格美意識的自覺與追求。因此,本章以人格美作為文化人格的核心,蘇門在作品(詩詞文賦)中不但表現君子剛健正直的品格,亦追求高士達人的超逸、曠達的心境,這乃源自其道學人生觀。又本章最後一節尚闡述蘇門在晚年謫居、閑居的歲月如何超越苦難,洗盡鉛華,以儒道釋三家修養工夫在生活中實踐平淡的人生境界,這可以說是宋人所開創的人生美學,也是道學人生觀的可貴之處。
專著

陶淵明集校箋 陶淵明撰、楊勇校箋 台北:正文出版社 1987.1
白居易集 白居易撰、顧學頡校點 北京:中華書局 1979.10
元稹集 元稹撰、冀勤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 1982
蘇舜欽集 蘇舜欽 台北:漢京文化公司 1984.7
梅堯臣集編年校注 梅堯臣撰、朱東潤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11
歐陽修全集 歐陽修撰、李逸安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 2001.3
溫國文正司馬文集 司馬光 四部叢刊本
曾鞏集 曾鞏撰 陳杏珍、晁繼周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
王臨川全集 王安石 台北:世界書局 1988.10
二程集 程顥、程頤 台北:漢京文化公司 1983.9
嘉祐集 蘇洵 四部叢刊本
丹淵集 文同 四部叢刊本
蘇軾詩集 蘇軾撰、王文誥輯註 北京:中華書局 1982.2
蘇軾文集 蘇軾撰、孔凡禮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 1986.3
蘇轍集 蘇轍撰 陳宏天、高秀芳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 1986.3
斜川集 蘇過 叢書集成初編
豫章先生文集 黃庭堅 四部叢刊本
黃山谷詩集注 黃庭堅撰、任淵等注 台北:世界書局 1960.10
山谷集 黃庭堅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商務印書館 1983
黃庭堅全集 黃庭堅撰 劉琳、李勇先、王蓉貴校點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5
淮海集 秦觀 四部叢刊初編本
淮海集箋注 秦觀撰、徐培均箋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10
雞肋集 晁補之 四部叢刊本
張耒集 張耒撰 李逸安、孫通海、傅信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 1990.7
後山集 陳師道 四庫全書薈要本
後山詩注補箋 陳師道撰 任淵注、【清】冒廣生補箋 北京:中華書局 1995.6
濟南集 李廌 四庫全書珍本
姑溪居士全集 李之儀 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4.6
寶晉英光集 米芾 台北:學生書局 1985
石門文字禪 釋惠洪 四部叢刊本
浮溪集 汪藻 四部叢刊本
朱子文集 朱熹撰、陳俊民校編 台北:德富文教基金會 2000
東坡樂府箋 龍榆生校箋 台北:華正書局 1990.3
東坡詞編年箋證 薛瑞生箋證 陜西:三秦出版社 1988.9
蘇門四學士詞校注 龍榆生校注 台北:世界書局
坡門酬唱集 【宋】卲浩編 四庫全書珍本
蘇門六君子文粹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全宋詩(1-50冊)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1.8
全宋詞(1-5冊) 唐圭璋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65
全宋文(1-?) 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四川:巴蜀書社

冷齋夜話 釋惠洪 叢書集成新編 1970
風月堂詩話 朱弁 台北:廣文書局 1973.9
後村詩話 劉克莊 同前 1971
苕溪漁隱叢話 胡仔 台北:世界書局 1976.2
詩人玉屑 魏慶之 台北:世界書局 1992.9
歷代詩話 【清】何文煥編 台北:藝文印書館 1991.9
續歷代詩話 【清】丁仲祜 台北:藝文印書館 1983.6
宋詩話輯佚 郭紹虞輯 台北:華正書局 1981.12
宋人詩話外編 程毅中主編 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1996.3
宋詩話全編 吳文治主編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8
詩藪 【明】胡應麟 台北:廣文書局 1973.9
清詩話 【清】丁仲祜編訂 台北:木鐸出版社 1988.9
清詩話續編 郭紹虞編選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12
昭昧詹言 【清】方東樹 台北:漢京文化事業 1985.9
石遺室詩話 【清】陳衍 台北:商務印書館 1961.12
世說新語校箋 劉義慶撰、徐震堮校箋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9.9
歸田錄 歐陽修撰、李偉國點校 唐宋史料筆記叢刊 中華書局 1981.3
澠水燕談錄 王闢之撰、呂友仁點校 同前
東坡志林 蘇軾撰、王松齡點校 同前 1981.9
龍川略志、龍川別志 蘇轍撰、俞宗憲點校 同前 1982.4
宜州家乘 黃庭堅 筆記小說大觀 台北:新興書局 1978
明道雜志 張耒 陽山顧氏文房本
後山談叢 陳師道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後山詩話 陳師道 歷代詩話本 藝文印書館
師友談記 李廌 文淵閣四書全書本
侯鯖錄 趙令畤 叢書集成初編
卲氏聞見錄 卲伯溫撰、李劍雄點校 唐宋史料筆記叢刊 中華書局 1983.3
卲氏聞見後錄 卲博撰 劉德權點校 1983.3
鐵圍山叢話 蔡條撰 馮惠民、沈錫麟點校 同前 1983.9
春渚紀聞 何薳撰、張明華點校 同前 1983.1
石林燕語 葉夢得撰、宇文紹奕考異、侯忠義點校 同前 1984.5
清波雜志校注 周煇撰、劉永翔校注 同前 1994.9
麟臺故事校證 程俱撰、張富祥校證 同前 2000.12
朱子語類 朱熹撰、黎靖德編 台北:正中書局 1973
羅湖野錄 釋曉瑩 百部叢書集成
容齋隨筆 洪邁 台北:商務印書館 1979.6
東京夢華錄注 孟元老撰 鄧之誠注 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1984.3
宋詩紀事 【清】厲 鶚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6
宋詩紀事續補 孔凡禮輯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7.5
宋人軼事彙編 【清】丁傳靖輯 北京:中華書局 1981.9

東坡禪喜集 【明】徐長孺輯 台北:老古文化事業 1988.4再版
東坡養生集 【清】王如錫輯 台北:莊嚴文化事業 1997.6
蘇詩彙評 曾棗莊主編 四川文藝出版社 2000.1
蘇文彙評 同前
蘇詞彙評 同前
東坡賦譯注 孫民 四川:巴蜀書社 1995.5
論蘇軾的文藝心理觀 黃鳴奮 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 1987.5
蘇軾詩歌研究 王洪 北京:朝華出版社 1993.5
蘇軾禪詩研究 朴永煥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5.11
蘇軾詩詞藝術論 陶文鵬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5
蘇軾論稿 王水照 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1994.12
蘇軾論 朱靖華 北京:京華出版社 1997.12
蘇軾題畫文學研究 衣若芬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9.5new window
赤壁漫游與西園雅集─蘇軾研究論集 衣若芬 北京:線裝書局 2001.6
千古風流-東坡逝世九百年學術研討會 王靜芝、王初慶等著
台北:洪葉文化公司 2001
蘇軾史論散文研究 謝敏玲 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0.5
蘇詩研究史 王友勝 湖南:岳麓書社 2000.5
蘇軾研究史 曾棗莊等著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1.3
放逐與回歸-蘇東坡及其同時代人 洪亮 江西: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1993.12
蘇軾傳 王水照、崔銘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0.1
三蘇傳 曾棗莊 台北:學海出版社 1996.6
三蘇研究 曾棗莊 四川:巴蜀書社 1999.10
黃山谷的詩與詩論 李元貞 台大文史叢刊 1972.12new window
黃庭堅研究論文集 江西文學藝術研究所編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9.9
黃庭堅詩歌創作論 吳晟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8.10
蘇門四學士 周義敢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2
兩宋雅韻 張海鷗 台北:雲龍出版社 1996.1
困境與超越-宋代文人心態史 馬茂軍、張海沙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11
兩宋文學史 程千帆、吳新雷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中國古代文學史長編(宋遼金卷) 郭預衡主編 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 1993.1
宋代文學思想史 張毅 北京:中華書局 1995.4
宋代文學與思想 台大中文所主編 台北:學生書局 1989.8
宋明理學與文學 馬積高 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9.10
唐宋四大家的道論與文學 朱剛 北京:東方出版社 1997.10
宋金四家文學批評研究 張健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83.5
宋代文學通論 王水照主編 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2000.6
第一屆宋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 成功大學中文系主編 高雄:麗文文化 1995.5
宋代文學研究叢刊(1-5期) 張高評主編 高雄:麗文文化 1995-1999
首屆宋代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王水照等編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1.6
宋詩概說 【日】吉川幸次郎著、鄭清茂譯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77.4
宋代詩文縱談 黃啟方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7.8
宋詩派別論 梁昆 台北:東昇文化事業 1980.5
宋詩選註 錢鍾書 台北:木鐸出版社 1984.9
宋詩研究 胡雲翼 四川:巴蜀書社 1993.10
宋詩史 許總 四川重慶出版社 1992.3
宋詩縱談 趙仁珪 北京:中華書局 1994.6
宋代詩歌史論 韓經太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5.12
宋代詩學通論 周裕鍇 四川:巴蜀書社 1997.1
宋代詩學 湖南人民出版社 張思齊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0.11
文字禪與宋代詩學 周裕鍇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1
兩宋題畫詩論 李栖 台北:學生書局 1994.7
宋詩綜論叢編 張高評主編 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1993.10
宋詩之傳承與開拓 張高評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0.3
宋詩之新變與代雄 張高評 台北:洪葉文化公司 1995.9
會通化成與宋代詩學 張高評 台南:成功大學出版組 2000.8new window
宋詩融通與開拓 張宏生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12
宋代的七言古詩(北宋卷) 王錫久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3.11
西崑體研究 曾棗莊 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1993.10
西崑研究論集 周益忠 台北:學生書局 1999.3
江西詩社宗派研究 龔鵬程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3.10new window
詩史本色妙悟 龔鵬程 台北:學生書局 1993.2增訂版
宋代詠茶詩研究 石韶華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6.9
北宋四大家理趣詩研究 黃美鈴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6.9
北宋的古文運動 何寄澎 台北:幼獅文化事業 1992.8new window
北宋詩文革新運動 程杰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6.12
宋人賦論及作品散論 何玉蘭 四川:巴蜀書社 2002.1
北宋文人與黨爭 沈松勤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8.12
北宋新舊黨爭與文學 蕭慶偉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6
唐宋詞社會文化學研究 沈松勤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0.1
靈谿詞說 繆鉞、葉嘉瑩 台北:正中書局 1993.8
唐代社會與元白文學集團關係之研究 馬銘浩 台北:學生書局 1991.6
唐前生命觀和文學生命主題 錢志熙 北京:東方出版社 1997.6
初盛唐詩歌的文化闡釋 杜曉勤 北京:東方出版社 1997.7
元和五大詩人與貶謫文學考論 尚永亮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3.12
憂與遊:六朝隋唐遊仙詩論集 李豐懋 台北:學生書局 1996.3
唐代遊仙詩研究 顏進雄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6.10new window
談藝錄 錢鍾書 台北:書林出版社 1988.11
管錐篇 錢鍾書 北京:中華書局 1986
中國文學論集續編 徐復觀 台北:學生書局 1984.9再版
詩學 黃節 台北:學海出版社
詩史本色與妙悟 龔鵬程 台北:學生書局 1993.2增訂new window
中國詩學之精神 胡曉明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3.9(1990.5初版)
中國禪宗與詩歌 李淼 高雄:麗文文化事業 1994.7
禪思與詩情 孫昌武 北京:中華書局 1997.8
禪魄詩魂-佛禪與唐宋詩風的變遷 王樹海 北京:知識出版社 2000.3
唐代詩歌與禪學 蕭麗華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987.9new window
詩法概述 張思緒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12
漢語詩體學 楊仲義、梁葆莉 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0.12
文體序說三種 【明】吳訥等 台北:大安出版社 1998.6
理學文化與文學思潮 韓經太 北京:中華書局 1997.9
理學文藝史綱 許總主編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1.1
孔子的形象及其文學精神 張宏生 高雄:麗文文化事業 1995.2
文學與美學研討會論文集 淡大中文所主編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0.1
生命精神與文學道路 劉再復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 1989.11
心靈現實的藝術透視-中國文人心態與古典詩歌藝術 韓經太
北京:現代出版社 1990.2
文化建構文學史綱(中唐─北宋) 林繼中 海峽文藝出版社 1993.5
中國文學史之宏觀 陳伯海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5.12
文學史方法論卷 王鍾陵主編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1
主體思維與文學史觀 朱德發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7.6
程千帆先生八十壽辰紀念文集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2.9
王水照自選集 王水照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5

歷代名畫記 張彥遠 畫史叢書本 文史哲出版社 1983.2再版
圖畫見聞誌 郭若虛 同前
益州名畫錄 黃休復 同前
畫繼 鄧椿 同前
宣和畫譜 同前
林泉高致集 郭熙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中國畫學全史 鄭午昌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9
中國書法簡史 湯大民 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1.5
中國畫的題畫藝術 張金鑒編著 福建美術出版社 1987.3
書畫與文人風尚 張懋鎔 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8.12
墨戲與逍遙-中國文人畫美學傳統 彭修銀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5.9
宋代繪畫藝術成就之探研 蔡秋來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77.11
宋代繪畫美學析論 黃光男 台北:漢光文化事業 1993new window
五代北宋的繪畫 高木森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2
北宋圖畫院之新探 佘城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8new window
唐人書法與文化 王元軍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995.3
風雅淵源-文人生活的美學 范宜如、朱書萱 台北:台灣書店 1998.3
中國傳統文人審美生活方式之研究 羅中峰 台北:洪葉文化事業 2001.2new window
中國古代飲茶藝術 劉昭瑞 台北:博遠出版公司 1993.4
中國藝術精神 徐復觀 台北:學生書局 1979.9六版(1966.2初版)new window
禪與中國藝術精神的嬗變 黃河濤 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公司 1994.8
中國美學史論集 宗白華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10
中國美學史大綱 葉朗 台北:滄浪出版社 1986
古典文藝美學論稿 張少康 台北:淑馨出版社 1989.11
中國古代美學範疇 曾祖蔭 台北:木鐸出版社 1987.7
中國古代美學要題新論 張國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4.11
中國古代的人學與美學 成復旺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2.8
充實與虛靈-中國美學初論 曾昭旭 台北:漢光文化公司 1993.2
氣化和諧-中國古典審美意識的獨特發展 于民 東北師範大學出版 1990.6
主體論文藝學 九歌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9.10
文藝心理學 朱光潛 台北:開明書局 1958new window
美學散步 宗白華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6
美的歷程 李澤厚 台北:三民書局 1996.9
華夏美學 李澤厚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1.11
美的沉思 蔣勳 台北:雄獅圖書公司 1986.2初版
文學美綜論 柯慶明 台北:長安出版社 1986.10再版(1983.5初版)new window
六朝情境美綜論 鄭毓瑜 台北:學生書局 1996.3
華夏文化與審美意識 張文勛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2.7
中國審美文化論 易存國 安徽文藝出版社 2000.8
美學在台灣的發展 龔鵬程編著 嘉義:南華管理學院 1998.8
社會學 【美】布魯蒙、佘爾日尼克合撰 李永久譯 台北:帕米爾書店 1972.4
社會心理學 【美】安‧韋伯著、趙居蓮譯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1998.7
社會心理學 【日】大宮錄郎著、宋明順譯 台北:商務印書館1987.10
文學社會學 何金蘭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1989.8
人性能達的境界 【美】馬斯洛撰 林方譯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87.8
文化模式 【美】潘乃德著 黃道琳譯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1976
文化人類學 基辛撰 張恭南、于嘉雲合譯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1989.9
文化人類學的理論架構 莊錫昌、孫志民 台北:淑馨出版社 1991.2
文化哲學 衣俊卿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1.8
心理人類學 維特‧巴諾撰 瞿海源、許木柱譯 台北:黎明文化 1979.5
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史 燕國材主編 台北:遠流文化 1999.4
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 唐君毅 台北:正中書局 1979.5
人生之體驗 唐君毅 台北:學生書局 1980.10修訂五版(1944初版)
魏晉名士人格研究 李清筠 台北:文津出版社 2000.10new window
魏晉玄學人格美研究 高華平 四川:巴蜀書社 2000.8
盛唐文化精神與詩人人格 傅紹良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9.6
寂滅與再生─中國傳統人格掠影 馬嘯 陳正翁 國際文化出版 1988

後漢書 范曄 北京:中華書局 1997
續資治通鑑長編 【宋】李燾 台北:世界書局 1974
續通鑑長編紀事本末 【宋】楊仲良 台北:文海出版社 1967
宋大詔令集 【宋】宋綬、宋敏求編 台北:鼎文書局 1972
宋會要輯稿 【清】徐松輯 北京:中華書局 1957
宋代名臣奏議 【宋】趙汝愚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12
五朝名臣言行錄 【宋】朱熹 四部叢刊初編本
宋史 【元】脫脫 北京:中華書局
宋史紀事本末 【明】陳邦瞻 台北:三民書局 1956.4
宋論 【清】王夫之 台北:金楓出版社 1986.12
續資治通鑑 【清】畢沅 台北:文光出版社
宋史史事質疑 林天蔚 台北:商務印書館 1987.10
中國文化史 柳詒徵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10
宋代文化史 姚瀛艇主編 台北:雲龍出版社 1995.9
兩宋文化史研究 楊渭生主編 浙江:杭州大學出版社 1998.12
北宋文化史述論 陳植鍔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3
宋代文化研究第九輯 四川大學古籍整理所編 四川:巴蜀書社 2000.8
宋元文史研究 陳樂素主編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88.9
宋代書院與宋代學術之關係 吳萬居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1.9
北宋黨爭研究 羅家祥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3.11
兩宋財政史 汪聖鐸 北京:中華書局 1995.7
宋代臺諫制度研究 刁忠民 四川:巴蜀書社 1999.5
宋代台諫制度研究 虞雲國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1.3
宋朝典章制度 張希清等 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1.3
中日宋史研討會中方論文選編 鄧廣銘、漆俠主編 河北大學出版社 1991.5
第二屆宋史研討會論文集 中國文化大學出版 1996.3
宋史研究論集(1-30) 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兩宋史研究彙編 劉子健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87.11new window
宋代東京研究 周寶珠 河南大學出版社 1992.4
兩宋的「尚醫士人」與「儒醫」-兼論其在宋元的流變 陳元朋
台灣大學文史叢刊 1997.4
王安石政略 熊公哲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0.6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鄧廣銘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12
歐陽修的治學與從政 劉子健 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1984.10補正再版
鄧廣銘治史叢稿 鄧廣銘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7.6
士與中國文化 余英時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12
漢唐史論集 傅樂成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77初版new window
漢唐史論集 趙克堯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3.4
龍的傳人與龍的精神-中國傳統文化透視 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1.1
唐宋飲食文化發展史 陳偉明 台北:學生書局 1995.5

尚書正義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藝文印書館 1989
周易正義 同前
論語注疏 同前
孟子注疏 同前
老子道德經 【魏】王弼注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0
莊子集釋 【清】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 台北:天工書局 1989.9
荀子新注 北京大學哲學系注釋 里仁書局 1983
蘇氏易傳 蘇軾 台北:廣文書局 1974.9
老子解 蘇轍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 林慶彰主編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3.3
宋元學案 【清】黃宗羲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87.9
蘇軾思想研究 唐玲玲、周偉民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6.2
蘇轍學術思想述評 陳正雄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2000.12
黃庭堅評傳 黃寶華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8.12
北宋中期儒學復興運動 劉復生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1.7
宋代蜀學研究 胡昭禧、劉復生、粟品孝 四川:巴蜀書社 1997.3
朱熹與宋代蜀學 粟品孝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10
北宋周張二程思想 戴景賢 台北:台大文史叢刊 1993
洛學及其中州後學 盧廣森、盧連章主編 河南大學出版社 1999.5
宋明理學概述 錢穆 台北:蘭臺出版社 2001.2
宋明理學 陳來 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2
宋明理學之概念與歷史 陳榮捷 台北:中研院文哲所 1996new window
宋明思想和中華文明 祝瑞開主編 上海:學林出版社 1995.10
宋明理學通論-一種文化學的詮釋 朱漢民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9
兩宋道學命運的歷史考察 關長龍 上海:學林出版社 2001.12
宋儒微言-多元政治哲學的批判與重建 盧國龍 北京:華夏出版社 2001.4
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 【美】包弼德 劉寧譯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1.1
歷代聖哲所講論之心學述要 朱維煥 台北:學生書局 2001.7
莊子逍遙境的裡與外 李日章 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2000.9
魏晉清談述論 周紹賢 台北:商務印書館 1987.2三版(1966.4初版)
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 羅宗強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2.11
魏晉名士與玄學清談 蔡振豐 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97.8
古本周易參同契集註 【漢】魏伯陽撰、【清】仇兆鰲集註 上海古籍出版 1989
抱朴子內篇校釋 【晉】葛洪著 王明校釋 北京:中華書局 1985.3
悟真篇導讀 【宋】張伯端撰、張振國譯注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1.2
道藏源流考 陳國符 北京:中華書局 1983
龍虎丹道-道教內丹術 郝勤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4.7
不死的探求-抱朴子 李豐懋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1981.1初版
中國道教史 任繼愈主編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1991
中國道教史 卿希泰主編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
道教 【日】福井康順等監修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11
道教通論-兼論道家學說 牟鍾鑑等 山東:齊魯書社 1991.11new window
道教與中國文化 葛兆光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9
道教與中國傳統文化 卿希泰主編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0.10
中國道教宮觀文化 朱越利主編 北京:宗教出版社 1996.11
蘇軾與道家道教 鍾來因 台北:學生書局 1990.5
禪宗與道家 南懷瑾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1.3
道家與禪宗 李霞 安徽大學出版社 1996.6
楞嚴經研究 太虛大師 台北:文殊出版社 1987
圓覺經講義 圓瑛大師 台北:文殊出版社 1987
金剛經別講 南懷瑾 台北:老古出版社 1986
壇經校釋 郭朋校釋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87.8
宋高僧傳 【宋】贊寧撰、范祥雍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 1987.8
景德傳燈錄 【宋】釋道原編纂 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974.12
禪林寶訓 【宋】淨善重集 禪宗全書
五燈會元 【宋】普濟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84.10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 呂澂 台北:里仁書局 1985.1
中國禪宗通史 杜繼文 魏道儒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3.8
禪宗與中國文化 葛兆光 台北:里仁書局 1987.10
紅土‧禪床-江西禪宗文化研究 段曉華、劉松來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2000.5
中國居士佛教史 潘桂明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0.9
宋代佛教社會經濟史論集 黃敏枝 台北:學生書局 1989.5
北宋佛教史論稿 黃啟江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7.4new window

蘇軾年譜 孔凡禮 北京:中華書局 1998.2
蘇轍年譜 孔凡禮 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1.6
山谷年譜 【宋】黃 台北:學海出版社 1979.10
黃庭堅年譜新編 鄭永曉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7.12
陳後山年譜 鄭騫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4.7
北宋文學家年譜 曾棗莊、舒大剛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6.6
宋人行第考錄 鄧子勉編 北京:中華書局 2001.5
歐陽修資料彙編 洪本健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95.5
蘇軾資料彙編 四川大學中文系唐宋文學研究室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94.4
秦觀資料彙編 周義敢、周雷編 北京:中華書局2001.5
黃庭堅和江西詩派卷 傅璇琮 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1993.10
宋代官制辭典 龔延明 北京:中華書局 1997.4
文化學辭典 覃光廣等主編 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1988
中國歷史地圖集 譚其驤主編 上海:地圖出版社 1985-87
學位論文
皮日休陸龜蒙唱和詩研究 姚垚 台大中文所碩士論文 1979年
元和詩人研究 呂正惠 東吳中文所博士論文 1983年new window
唐代飲酒詩研究 林淑桂 高雄師大碩士論文 1985.5
張耒文學理論的研究 崔仁愛 台大中文所碩士論文 1985.6
烏臺詩案研究 江惜美 東吳中文所碩士論文 1987年
黃山谷詩與書法研究 金炳基 文化中文所博士論文 1988.6new window
蘇軾嶺南詩論析 劉漢初 台灣師大碩士論文 1989年
兩宋題畫詩研究 李栖 東吳中文所博士論文 1991年new window
蘇軾藝術思想研究 鄭文倩 台大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1
蘇黃書畫理論中道與象的辯證問題 范文瑞 淡大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1年
北宋「平淡」文學觀之研究 蕭淳鏵 政大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1.6
兩宋文人書畫美學研究 楊雅惠 台灣師大中文所博士論文 1992年new window
東坡文藝創作理論研究 黃惠菁 台灣師大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2
蘇軾策及奏議之研究 李貞慧 台大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2年
蘇黃唱和詩研究 林卉仙 東吳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6年
活法與江西詩派之形成 蓋琦紓 台大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6.6
形神理論與北宋題畫詩 林翠華 成大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6.6
北宋詩學中「寫意」課題研究 謝佩芬 台大中文所博士論文 1997年new window
宋代陶學研究 羅秀美 中央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7.6
秦觀詩研究 呂玟靜 台大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8.1
秦少游詞研究 楊秀慧 中山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9.6
黃山谷贈物詩研究 蔡雅霓 輔大中文所碩士論文 2000.5
北宋詩歌論政研究 林宜陵 輔大中文所博士論文 2000.6new window
蘇東坡人格與風格的美學研究 洪麗玫 中央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2000.6
至味與知味-趙令畤及其《侯鯖錄》研究 譚傳永 輔仁中文所碩士論文 2000.7
李之儀的詞學理論及其詞作研究 蔡麗芬 中興中文所碩士論文 2000年
唐代和詩研究 陳鍾琇 東海中文所碩士論文 2000年
晁補之及其詞研究 陳文華 中央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2001年
蘇軾「意」與「法」觀與其「古文」創作發展之研究 李貞慧
台大中文所博士論文 2002.1
單篇論文

唐代唱和詩的源流和發展 姚垚 書目季刊第15卷第1期 1981.6
略論我國古代詩論中的“韻” 秦寰明 南京師大學報1984年第3期
蘇門、蘇學與蘇體─兼論北宋的黨爭與文學 薛瑞生 文學遺產 1988年第5期
論蘇東坡的人生幽默及其文化內蘊 劉尊明 湖北大學學報1989年第4期
儒道釋影響宋詩與宋文人畫之建構初探 李栖 高雄師大學報第1期 1990年new window
宋詩元祐體闡論 秦寰明 江海學刊1990年第4期
宋代的茶道與詠茶詩 祝振玉 江海期刊 1990年第4期
蘇文系年補正 周裕鍇 四川大學學報 1996.1
試論北宋元祐詩壇興盛的原因 秦寰明 遼寧大學學報 1991年第1期
文窮而後工-文藝家人格素質的折射 宋生貴 文史哲 1992年第5期
宋詩的復雅崇格傾向 秦寰明 中國社會科學 1993年第4期
狂禪‧蘇黃‧尚意書風 梅墨生 全國第四屆書學討論會論文集
重慶出版社 1993.11
論陶淵明的境界及其代表的文化模式 韋鳳娟 文學遺產 1994年第2期
再論陶淵明的歸隱及其對中國傳統人格的影響 沈寧生 蘇州大學報 1994.2
宋詩話之詠物詩論 崔成宗 中國學術年刊 1994.3new window
酒趣‧詩心-從蘇軾的飲酒看其文化性格 劉揚忠 湖北大學學報 1994:3
試論蘇軾的美學思想與道學的聯繫 張維 社會科會研究 1994:4
描摹個體人生的畫卷-論山谷詩的題材取向 劉靖淵
長沙水電師院社會科學學報 1995.1
論中國古代作家藝術人格的建構 暢廣元 人文雜志 1995.2
論蘇軾詩文中的理趣-兼論蘇軾推重陶王韋柳的原因 葛曉音
學術月刊 1995.4
宋詞:對峙中的整合與遞嬗中的偏取 韓經太 文學評論 1995.5
論“元祐體” 張仲謀 西北師大學報 1996.1
蘇軾的“閑適之樂” 楊勝寬 四川師範大學學報 1996.1
群體的影響與個體的超越 錢志熙 江海學刊 1996.1
北宋詩卷形式的完成及其美學意義 陳欽忠 興大中文學報第9期 1996.1new window
中國古代文人集團論綱 郭英德 中國文化研究 1996.2
在人格與詩境相通處 李春青 文學評論 1996.2
論文同及其詩歌藝術 夏青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1996.3
論“韻”的美學內涵 陳良運 人文雜志 1996.3
試論元白唱和詩的創作手法 林明珠 東吳中文研究集刊第3期 1996.5new window
試論王維的風度 吳在慶 固原師專學報 1996.5
韓孟詩人集團之詩歌唱和研究 李建崑 文史學報第26期 1996.6new window
《世說新語》所表現之幽默現象及其意義之探究-從美學的觀點出發
文史學報26期 1996.6
中國文化詩學論綱 李春青 社會科學輯刊 1996.6
淡風清骨:兩宋雅文藝主要審美趣尚時代因素探賾 易容 學術月刊 1996.11
蘇軾西園雅集考辨 楊鍾基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6期 1997年new window
宋韻的人文精神及其在宋詞中的體現 孫維城 中國韻文學刊1997年第1期
蘇軾散文中的禪 趙仁珪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1997.4
十年來黃庭堅研究綜述 凌佐義 文學遺產 1997年第4期
試論文化學的批評方法 張仲謀 文學遺產 1997年第4期
論秦觀的策論 吳蓓 浙江學刊 1997年第5期
淮海居士未仕心態平議-兼與後山居士比較 張海鷗 文學遺產1997:6
“縱橫”流為文士說 熊憲光 北京師大學報 1998.1
從人學價值到詩學價值-論蘇轍“養氣說”的深層含蘊 李春青
社會科學輯刊 1998.3
“晉宋人物”與姜夔其人其詞─兼論封建後期士大夫的文化人格 孫維城
文學遺產 1999年第2期
北宋黨爭與“荊公體” 沈松勤 文學遺產 1999年第4期
走近“蘇海”-蘇軾研究的幾點反思 王水照 文學評論 1999.3
〈和光同塵〉或〈壁立千仞〉:黃庭堅的人生抉擇 黃啟方
世新大學人文社會報第1期 1999.5
論蘇東坡書法美學思想 朱孟庭 國文學誌第3期 1999.6new window
蘇軾「清」論研究 謝佩芬 第五屆中國詩學會議論文集 2000.10
晁補之詩詞用典方式初探 羅鳳珠 第五屆中國詩學會議論文集 2000.10
論中國古典詩歌中“理”的審美化存在 張晶 文學評論 2000.2
也談“晉宋人物”、“文化人格”及姜夔 趙曉嵐 文學遺產2000年第3期
宋代題跋文的勃興及其文化意蘊 朱迎平 文學遺產 2000年第4期
抉擇、自由、創造-試論蘇東坡的陶淵明 方瑜 台大中文學報 2000.5
晁補之詞論探析 林宛瑜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集刊第6期 2000.6
宋元文人畫形式與色彩之研究 熊碧梧 復興崗學報 2000.9new window
東坡詩論中的禪喻 蕭麗華 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6期 2001年new window
中唐唱和詩述論 湯吟菲 文學遺產 2001年第3期
夢幻與真如─蘇、黃的禪悅傾向及其詩歌意象之關係 周裕鍇
文學遺產 2001年第3期

北宋新舊黨爭與其學術政策之關係 雷飛龍 政大學報第11期 1965.4
王詵生平考略 翁同文 宋史研究集第5輯 1970
李龍眠之研究 大陸雜誌 1970.4
北宋詩風士風與政治─淺談時君好尚舉士措施及黨爭黨禁的影響 常紹溫
收錄於《宋元文史研究》一書 1988.1
關於宋代的知制誥和翰林學士 陳振 宋史研究論文集 1989.5
翰林學士與宋代政治初探 楊果 同上
蘇軾與參寥子交游考 蘇淑芬 國立編譯館館刊 第24卷第1期 1995. 6
蘇轍之仕宦及其治績 吳武雄 興大中文學報第9期 1996.1
孫覺生平及其與黃庭堅之交遊 林宜陵 臺北科技大學學報32:2 1999.9new window
晁補之年譜 劉少雄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6卷第2期 1996.6new window
論中國文化性格與未來文明 曾昭旭 鵝湖月刊23卷9期 1998.3new window
蘇軾的史論 張元 《宋史研究論集》第25輯
北宋“黨爭”與儒學復興運動的演化 劉復生 社會科學研究(成都) 1999.6
論宋代士大夫政治對皇權的限制 程民生 河南大學學報 1999.3
自我與超越-議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張彬 孔孟月刊38卷9期 2000.5new window
呂夷簡與北宋中葉的政風 陳峰、張瑾 西北大學學報 2001.2

嵇康養生思想之研究 李豐楙 靜宜女子文理學院學報第2期 1979
蘇軾與醫學 魏啟鵬 四川大學叢刊第6期 1980.10
東坡易傳中的「一」 林麗真 《毛子水先生九五壽慶論文集》
台北:幼獅文化事業 1987.4
宋明「三教合一」思潮中的「心性」旨趣論稿 陳俊良 鵝湖15:4 1989.10
論嵇康的〈養生論〉及其人生價值觀 曾春海 哲學與文化18卷1期 1991.1new window
時間、本體與歸根返元-道教內丹哲學基礎之研究 楊銘 道教文化 1995.3
唐代道教飲食文化 吳受琚 宗教哲學季刊第2期 1995.4new window
試論老莊的生死觀-兼探道教的長生之術 呂宗麟new window
宗教哲學季刊第3期 1995.7
從「莊周夢蝶」論莊子的「物化」觀 李美燕 屏東師院學報第10期 1997new window
道教醫藥學的特色 曾錦坤 宗教哲學第4卷第1期 1998.1new window
宋元明清道教生命哲學對精神不死的追求 李剛 宗教哲學5卷2期 1999.4new window
試論道教的人生態度 呂鵬志 宗教哲學第5卷第3期 1999.7new window
道教生死觀-「不死」的養生觀 鄭志明 歷史月刊 1999.8
論〝性命先後〞與〝性命雙修〞 戈國龍 宗教哲學 2000.12new window
張紫陽內丹術的超個人心理學思想 劉秋固 宗教哲學第7卷第1期 2001.3new window
北宋新學的興衰及其理論價值 羅家祥 宋金遼元史 2001:3
荊公新學的創立與發展 王書華 同前
程朱對孔孟仁學的改造與發展 李霞 孔子研究 2001:6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