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中高齡失業勞工再就業需求與政策因應之研究
作者:鐘琳惠
作者(外文):Chung,Lin-Hui
校院名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
指導教授:詹火生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8
主題關鍵詞:中高齡失業問題中高齡失業勞工就業需求就業途徑就業政策職業別關鍵詞研究法規模生命middle-to-old aged unemployment problemsmiddle-to-old aged unemployment populationemployment needsemployment approachemployment polic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6
本研究目的係針對台灣自1990年代末期隨著人口高齡化與產業結構轉變等因素,而日趨嚴重的中高齡人口失業問題與政府政策因應的作法進行研究。本研究主要探討的焦點問題是中高齡失業勞工是否有再就業的需求?影響中高齡失業勞工再就業需求的因素為何?而現有政府各項協助中高齡人口的就業政策或措施,是否能合乎中高齡失業勞工的再就業需求?
因此本研究採取生命歷程、人口老化及社會需求等為研究觀點,並以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與深度訪談法等為蒐集研究資料的工具。以叢集抽樣法選取403位已領六個月失業給付的中高齡失業勞工進行問卷調查,同時深度訪談六位中高齡失業勞工及四位勞工行政人員。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為:
1. 中高齡失業勞工的失業週期愈長,其再就業的需求愈下降,同時無再就業需求則增加。
2. 教育程度、居住地區、家庭經濟、失業前薪資及失業前公司規模等五項因素與中高齡失業勞工在失業時有無再就業需求有顯著相關。
3. 失業週期、年齡、教育程度、家庭結構及家庭經濟等五項因素對領取六個月失業給付後的中高齡失業勞工,與其再就業需求有顯著相關。
4. 中高齡失業勞工的再就業途徑,主要包括政府協助就業、就業型態與自行創業等三部分;在協助就業部分,中高齡失業勞工在失業後尋求職業訓練的意願不高;在就業型態方面,超過5成中高齡失業勞工願意從事全時或兼職皆可的工作;在自行創業部分,大多數中高齡失業勞工無自行創業意願。
5. 中高齡失業勞工的教育程度、居住地區、性別因素、家庭經濟狀況與失業前職業別及薪資等因素與其再就業途徑有顯著相關。
本研究最後參考前述發現,提出協助中高齡失業勞工的政策原則為「多元需求」、 「年齡漸進」、「年齡撤離」及「終身學習」等四項原則,同時針對政府中高齡就業政策與措施、企業進用中高齡勞工及對中高齡失業勞工分別提出建議。
In response to the growing middle-to-old aged unemployed population as a result of ageing population and fast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since the late 1990s in Taiwan, this study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re-employment needs of the middle-to-old aged unemployed population, to discover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re-employment needs of the middle-to-old aged unemployed population, and to examine whether government policy and programs have been responded to meet the needs of those middle-to-old aged unemployed population.
Then three research perspectives are applied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is study: life course perspective, disengagement theory of social gerontology, and social needs perspective. Three methods are used in the collection of research data: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depth interview.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has, by using the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sampled 403 middle-to-old aged unemployed population who have received unemployment insurance cash benefit more than 6 months. The depth interview method has interviewed 6 middle-to-old aged unemployed employees, and 4 labor administration officers.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1. The longer of the unemployment length of those middle-to-old unemployed population, the less of their re-employment needs. In other words, the need for re-employment of those middle-to-old aged unemployed population will be decreasing with increasing unemployment length.
2. The following factors have 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need for re-employment of those middle-to-old aged unemployed population at time of unemployment: level of education, residential region, family income sources, salary prior to unemployment, and company scale prior to unemployment.
3. The following factors have 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need for re-employment of those middle-to-old aged unemployment population after receiving 6 months unemployment cash benefit: length of unemployment, age, level of education, family structure, and family income sources.
4. The re-employment approaches of those middle-to-old aged unemployed population include job assistance, type of employment, and self-employment. In job assistance, this study discovers that middle-to-old aged unemployed population have expressed their less willingness to receive vocation training. In type of employment, more than half of the middle-to-old aged unemployed population prefer to take part time or full time job. In self-employment, most of the middle-to-old aged unemployed population have less interest to establish their own business.
5. The following factor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ir different types of employment: level of education, residential region, gender factor, family income sources, and job prior to unemployment, and salary prior to unemployment.
On the basis of these findings, this study finally puts forth its policy proposals underpinned by the following four basic principles: diversification of needs, ageing disengagement, gradual withdrawal, and life-long learning. All proposals are respectively geared to government employment policy and programs, enterprises job recruitment of middle-to-old aged employee, and middle-to-old aged unemployed population.
中文部分
內政部 (2006)。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內政部編印。
王雯潔 (2000)。關廠歇業中高齡勞工所得保障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瑞宏 (2004)。職業訓練機構辦理中高齡失業者再就業訓練方案規劃與成效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王莉姣 (2006)。OECD國家高齡就業政策之發展─兼論我國因應高齡社會就業政策之規劃。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主計處 (2005)。台灣地區中高齡者就業狀況之研析。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就業市場情勢月報第5期,行政院經建會人力規劃處。
行政院主計處 (2006)。95年受僱員工動向調查統計報告。行政院主計處編印。
行政院主計處 (2007a)。94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行政院主計處編印。
行政院主計處(2007b)。96年人力資源重要指標。
行政院主計處(2008a)。96年勞動力統計-就業、失業統計。
行政院主計處(2008b)。96年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年報。行政院主計處編印。
行政院主計處(2008c)。96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行政院主計處編印。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1996)。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台灣地區民營事業單位僱用中高齡勞工及派遣人力調查報告。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編印。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2000)。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台灣地區中高齡勞工就業狀況調查報告。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編印。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6)。國際勞動統計。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編印。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7)。因應高齡社會就業政策之民意與需求調查報告。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編印。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8)。高齡社會就業政策白皮書。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編印。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2007)。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領滿六個月失業給付者屆滿二個月之後續就業服務情形」調查統計資料。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2004)。人口老化相關問題及因應對策研討會總結報告。「人口老化相關問題及因應對策」研討會。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印。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2004)。就業情勢月報,專題分析:2004年歐盟促進高齡者就業對策。
江琦玉 (1995)。從年齡歧視探討中高齡勞動者就業問題—兼論反年齡歧視立法之必要性。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豐富 (2001a)。中高齡與基層勞工之失業情勢及因應策略。載自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主編:當前失業問題研討會。
江豐富 (2001b)。中高齡與基層勞工之失業問題及因應策略。自由中國之工業,第91卷第7期,頁41-48。
成之約 (1999)。中高齡勞工就業的障礙與突破:兼論我國中高齡勞工就業促進政策。勞工行政,129期,頁2-14。
成之約 (2004)。部分時間工作發展與所得分配問題。國家政策論壇,春季號。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成之約(2007)。中高齡與女性勞工就業促進與協助的探討。中華救助總會社會福利論壇:就業安全相關議題之探討。
成令方(2000)。見樹又見林: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實踐與承諾。台北:群學。
朱柔若譯(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Neuman, W.Lawrence著)。台北:揚智。
朱韻如 (1999)。中高齡者人力資源應用—台灣與日本之比較研究。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辛炳隆 (2001)。對當前台灣失業問題之因應對策。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辛炳隆(2003)。解決台灣當前失業問題之對策。台灣經濟戰略研討會,第2節,頁22-23。
李誠 (2005)。未老先「休」:台灣中高齡人力資源的浪費。遠見雜誌,9月號,頁70-71。
李漢雄、曾敏傑 (1999)。中高齡勞工就業問題與對策。嘉義: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
李臨鳯 (1998)。我國退休老人再就業問題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李譪慈 (2004)。高齡社會中高齡人力資源的開發與運用。高齡社會與高齡教育,頁87-116。
余靜佳 (2002)。企業僱用與中高齡勞工就業傾向特性之研究。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佳芬 (1995)。中高齡勞工的職務再設計。就業與訓練,第13卷第6期,頁13-16。
紀佳芬 (1997)。中高齡勞工勞動作業環境適應性的意見調查。就業與訓練,第15卷第1期,頁52-56。
吳忠吉 (2003)。當前人力供需問題與對策。發表於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知識經濟、人力與就業系列專題講座」。
吳育昇 (2002)。因應中高齡勞工就業競爭力的職訓策略探討。就業安全,第一卷第一期,頁12-17。
吳惠林、鄭凱方 (2001)。真實面對中高齡失業潮。經濟前瞻雙月刊,第89卷,頁89-94。
吳惠林、鄭凱方 (2003)。台灣中高齡失業與法令。載自第七屆經濟發展研討會論文集,頁1-33。
吳宏翔 (2006)。我國婦女與中高齡勞動力參與率情勢分析與建議。台灣勞工雙月刊,第1卷,頁22-31。
吳岱憶 (2006)。勞動市場邊緣化與社會排除之探討─以台南市中高齡失業個案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碩士論文。
吳婉華 (2006)。傳統產業中高齡失業者再就業歷程之研究─以成衣產業為例。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周玟琪、蘇瑞明 (2006)。延後退休年齡與促進高齡就業。台灣勞工雙月刊,第3卷,頁76-88。
林美姿、陳怡貝、萬敏婉(2005)。新貧窮風暴:人生50=失業。台北:遠見雜誌,頁52-58。
林顯宗 (1993)。高齡者再就業之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林顯宗 (1995)。適合中高齡者之訓練職類、工作職業及就業適應問題之研究。行政院勞委會職業訓練局。
林顯宗、曾敏傑 (1998)。從職務再設計談中高齡適性配置。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林顯宗 (1999)。高齡就業機會之開拓。人力資源發展月刊,137期,頁1-12。
林淑萱 (2007)。高齡婦女的經濟安全保障何去何從。社區發展季刊,第116期,頁142-154。new window
林毓堂 (1995)。從職業分析資料探應中高齡適任之職業。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意容 (2000)。以勞動力狀態來看中高齡失業問題。國立清華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林忠成 (2003)。老人的工作經驗與福利想像。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碩士論文。
邱涵永 (2005)。中高齡轉業工作者的工作價值、生涯發展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保全人員為主要範圍。國立中山大學高階公共政策碩士班。
邱麗勤 (2006)。台灣中高齡就業與輔導政策之研究─以一九九三年後人口高齡化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
范蓓怡 (2007)。從高齡少子化社會探討台灣高齡者就業之必要性。社區發展季刊,第116期,頁156-174。new window
胡幼慧 (2000)。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馬慧君(2007)。社會變遷、社會政策與台灣婦女的生命歷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涂永泰(1993)。台灣地區老人人力運用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得雄 (1996)。人口老化與老人之需求。研考雙月刊,第20卷第1期,頁61-68。
郭振昌 (1995)。推動中高齡職務再設計之理念與做法。就業與訓練,第13卷第6期,頁3-7。
郭振昌 (1995)。婦女及中高齡者就業問題與措施。就業與訓練,第13卷第4期,頁73-81。
郭淳芳 (2000)。促進中高齡者就業,充分運用人力資源。人力資源月刊,141期,頁1-7。
郭芳煜(2005)。目前中高齡者就業問題與措施。社區發展季刊,110期,頁23-28。new window
陳玉豐 (2001)。中高齡勞工就業與失業情形。中國統計通訊,12卷8期,頁2-5。
陳玉芳 (2006)。高齡化社會二度就業的國際潮流。台灣勞工雙月刊,第2卷,頁102-108。
陳向明(2000)。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new window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new window
陳勞芳 (1994)。中高齡者就業問題與方案。台肥月刊,35卷11期,頁14-20。
陳淑芳 (2005)。建構失業者所得保障制度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碩士論文。
陳藑瑛 (2006)。中高齡者再就業經驗之探索。元智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許秀能 (2005)。「公共服務擴大就業計劃」對中高齡失業者再就業之影響─以台北縣某公服計畫進用人員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莊慧玲(1995)。高齡人力資源與部分時間工作之研究。一九九五年後老年學學術研究年鑑,頁49-62。
黃春長(2002)。老年學的主要理論。載自高齡化社會第二章,頁11-26。嘉義師院。
黃英忠 (1995)。高齡人力職務再設計理論之探討。就業與訓練,第13卷第6期,頁8-12。
黃英忠 (2004)。台灣中高齡人口的勞動供給分析。南華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奕嘉 (2003)。台灣職業訓練資源配置與公共職業訓練方案的回應。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志鴻 (2004)。青年與中高齡人士創業模式差異性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敬峰 (2005)。全球化下台灣失業問題與政府因應政策之研究。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童小珠 (2006)。從就業排除到社會排除:失業勞工的社會學分析。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張明寮 (2001)。有效運用婦女及中高齡人力資源減緩外勞進用策略—以高雄市轄區事業單位進用為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晉芬、李奕慧 (2001)。台灣中高齡離職者的勞動參與和再就業─台汽與中石化的實證研究。載自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當前失業問題研討會」,頁91-106。
曾敏傑 (2000)。中高齡員工職務再設計:勞方觀點與資方作法的比較。政大勞動學報,第9期,頁111-148。new window
曾敏傑 (2001)。中高齡勞工失業現況與變遷:1982年與1996年失業潮之比較。台灣社會學刊,25期,頁245-279。new window
曾敏傑(2002)。技術脫節勞工就業政策之探討。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
曾敏傑、劉建良 (2001)。中高齡勞動力退休經濟規劃與再就業意願。東吳社會學報,10期,頁101-154。new window
曾進勤 (2003)。從充權的觀點談高齡人力資源開發運用─以高雄市長青人力資源中心為例。社區發展季刊,第103期,頁261-274。new window
趙幼蘭 (2004)。台灣失業勞工的生活困境與社會排斥之探討。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趙碧華、朱美珍譯(2000)。研究方法—社會工作暨人文科學領域的運用。台北:學富。
詹火生(1979)。試論老人社會學的理論與應用。東吳政治社會學報第三期,頁74-86。
詹火生(1990)。社會福利需求範圍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研究。
詹火生(2001)。失業率上升與政府所應扮演的角色與功能。載自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主講:當前失業問題研討會,頁133-141。
楊長苓(2000)。質性研究工作坊系列一:訪談法(1)。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56,2-7。
楊國德、王瑞宏 (2006)。促進中高齡就業中長期計劃政策建議書。行政院勞委會職業訓練局委託計劃。
葉致延 (1996)。高齡者再就業原因與意涵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碩士論文。
葉秀珍(2001)。當前弱勢勞工與中高齡勞工就業問題之探討。載自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主講:當前失業問題研討會,頁39-47。
葉肅科 (2000)。社會老年學理論與福利政策應用。東吳社會學報,第9期,頁77-122。new window
廖仁傑 (1999)。台灣地區高齡就業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柳青(2003)。勞動環境變遷與男性在職場上「優勢」迷思之探討─以中高齡男性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建良 (1998)。中高齡受僱者退休後再就業意願的決定因素。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梅君 (1993)。退休研究對中高齡人力資源運用的意義。政大勞動學報,第3期,頁169-195。new window
劉梅君 (1996)。高齡就業及其政策省思。人事管理月刊,第3312期,頁4-21。
劉梅君 (1997)。高齡就業及其政策省思(續)。人事管理,3401期,頁17-35。
蔡繼光、李振昌、霍達文等譯(2000)。了解全球化。 Friedman,T.原著,The Lexus and the Olive Tree。台北:聯經。
蔣震夷 (2001a)。以「公共職業訓練」促進中高齡失業者再就業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蔣震夷(2001b)。促進中高齡者參加公共職業訓練及再就業之研究。行政院勞委會職業訓練局委託研究計畫。
盧昱瑩(2007)。年齡歧視為中高齡勞工就業殺手?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津津 (1998)。從美國就業年齡歧視法看中高齡就業促進。載自曾敏傑、李漢雄主編:中高齡勞工就業問題與對策,頁53-80。
藍光照 (2002)。中高齡人士創業模式之研究。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藍科正(1999)。論中高齡就業輔導政策。載自李漢雄、曾敏傑主編:中高齡勞工就業問題與對策,業105-131。
藍科正 (2001)。政府協助失業者政策之評估。載自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當前失業問題研討會。
戴淑媛 (2001)。中高齡者職業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春安、鄒平儀 (1999)。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圖書公司。new window
簡淑綺 (2004)。高齡化對就業的影響。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7卷第1期,頁36-41。new window
蘇麗瓊(2007)。高齡者就業趨勢探討。台灣勞工雙月刊,頁18-32。
鐘琳惠(2008)。台灣中高齡失業人口再就業需求之實證研究。台灣健康照護研究學刊,2008年7月。
龔文廣 (1999)。中高齡者就業問題分析。載自曾敏傑、李漢雄主編:中高齡勞工就業問題與對策,頁1-11。

英文部分
Baldock, John, et al. (1999). Social Polic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arrier, John & Kendall, Ian (1977).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lfare State: A Plausible Account.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6(3).
Ditch, J. (1991). “The Undeserving Poor: Unemployed People, Then and Now.”, in M. Loncy et al. (eds.), The State or The Market. London: Sage.
Ehrenberg, Ronald G. & Robert S. Smith (1997). Modern Labor Economics: Theory and Public Policy. New York: Addison-Wesley.
Esping-Anderson, G. (1990). 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 Cambridge: Polity.
Fontana & Frey(1994). Interviewing: The art of science , in N.K.Denzin and Y.S. Lincolon(eds).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ousand Oaks,CA:Sage.pp.361-76.
Friedman, Daniel C (2001). The Decision to Retire Early: A Review and Conceptualiz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 285-311.
Friedman, Milton (1962). Capitalism and Freedo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George, V. & Wilding, Paul (1984). The Impact of Social Policy. London: Routledge.
George, V. & S. Miller(eds.) (1994). Social Policy Towards 2000. London: Routledge.
Gilbert, N. et al. (1997). Dimensions of Social Welfare Policy (Fourth Edition).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Goodin, R. E. (1988). Reasons for Welfare .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Gough, Ian (1979).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Welfare State. London: Macmillan.
Ham, Christopher & Hill, Michael (1984). The Policy Process in the Modern Capitalist States. Brighton: Wheatsheaf.
Heichter, Howard (1979). A Comparative Approach to Policy Analysis: Health Care Policy in Four Nat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ill, M. & Bramley, G. (1986). Analysing Social Policy. Oxford: Basil Blackwell.
Hill, M. (1997). Understanding Social Policy. Oxford: Basil Blackwell.
Hooyman, N. R., & Kiyal, H.A.(2002),Social Gerontology: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6th ed),Boston: Allyn & Bacon。
ILO (2000). Realizing decent work for older woman workers, ILO: Gender Promotion Programme.
O’Connor, James (1973). The Fiscal Crisis of the State.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OECD (2004). Ageing and Employment Policies: Japan, OECD, Paris.
OECD (2005). Ageing and Employment Policies:United States, OECD, Paris.
Patton, Michael Quinn (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2nd ed). Newbury Park: Sage.
Rawlins, J. M. (2006). Midlife and older women : family life, work, and health in Jamaica. Kingston, Jamaica : 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 Press.【chapter 3】
Rebick, M (2005). The Japanese employment system : adapting to a new economic environment,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apter 8】
Spicker, P. (1988). Principles of Social Welfare. London: Routledge.
Spicker, P. (1995). Social Policy: Themes and Approaches. Hemel Hempstead: Harvester Wheatsheaf.
Stroh, M. (2000). Qualitative interviewing, In D. Burton(Ed.), Research training for social scientists. SAGE Publications.
Titmuss, R. (1987). “The Social Division of Welfare.”, reprint in The Philosophy of Welfare. London: Allen & Unwin.
Weimer, David L. & Vining, Aidan R. (1998). Policy Analysis: Concepts and Practice. N. J.: Prentice Hall.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