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混血的現代性:冷戰體系下的台灣軍隊(1949-1979)
作者:楊金柱
作者(外文):Yang,Chin-chu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學系
指導教授:黃金麟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9
主題關鍵詞:混血的現代性台灣軍隊Hubrid ModernityTaiwan Arm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2
本文全篇論述架構,將以台灣軍事社會(1949-79)生活世界做為現代化施行場景,刻劃在此場景中軍隊之體制形塑、武器獲得、反共戰爭文化生產及蔣介石領導模式等做為論析主軸,對其30年來現代性特質及內涵進行動態而細緻的系統化詮釋與評析。作者自忖已大致回答了撤台後1949-79年的30年間,國軍建軍進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尤當面對傳統和現代、美國化和自主性間的矛盾、衝突、抉擇時,軍隊是如何堅持、折衷甚或妥協的營建出具有台灣特質的軍事現代性,並在情境平臺上做了清晰交待。易言之,作者在對自1949年撤台30年間國軍建軍歷程中,所呈顯的現代性特質,進行系統性的反思工作。同時,也對西方中心的現代性論述進行詰問,亦即對國軍「混血的現代性」之生成,其如何可能相關因素的探討。作者亦將秉持社會學者對人的關懷基點,在規範性價值與理想的「現代性」這個近代典範式論述的框架下,探究它如何以求同求全的虛妄來掩飾和壓抑多元性及異質性,從這個立場出發,現代性後果的呈顯除「一般性」外,必還有「特殊性」甚或「危險性」,此為作者在文本中所關切的面向。
參考文獻

一、中文專書與期刋論文

丁鼎等(訪問)
2001 《戡亂時期知識青年從軍訪問紀錄》,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上官予
1979 《秋尋集:電視民歌、流行歌等研究評論》,台北:民眾日報。
于豪章
2000 《于豪章上將紀念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中國文藝協會(編輯)
1960 《文協十年》,台北:中國文藝協會。
中國租稅研究會
1970 《中華民國稅務通鑑》,台北:中國租稅研究會。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編輯委員會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中華民國外交部(編)
1972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中外條約輯編》,台北:商務印書館。
孔令晟(口述)
2002 《孔令晟先生訪談錄:永不停止永不放棄、為革新而持續奮鬥》,台北:國史館。
文崇一
1995 《歷史社會學:從歷史中尋找模式》,台北:三民。
方知今
1995 《陳誠大傳》,台北:學欣。
王之
1993 《王之回憶錄》,台北:雄峰。
王正華
1973 〈黃埔建校經費初探〉,《黃埔建校六十週年論文集(上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頁439-81。
王玉麒
2000 〈蔣緯國將軍與明德小組〉,《傳記文學》,77卷3期,頁65-69。
王奐若
2002 〈明德小組與海軍官校的一段往事〉,《傳記文學》,80卷5期,頁93-103。
王靖之
1985 《一步一酸辛》,台北:欣林。
王爾敏
1966 《淮軍志》,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皮述民、邱燮友、馬森等
2003 《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台北:駱駝。
石日富(編輯)
1986 《中正紀念堂簡介》,台北: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石馬祥、莊鎮忠、陳秀竹
2000 《榮民口述歷史:用生命寫歷史的英雄》,金門: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成令方
1991 《戰爭、文化、國家機器》,台北:唐山。
朱西寧
1985 《八二三注》,台北:三三書坊。
朱浤源(主編)
2000 《孫立人言論選集》,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朱浤源、張瑞德(訪問)
1994 《羅友倫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研究近史所。
艾愷
《西方史學論著中的蔣介石》,芝加哥大學。
衣復恩
2005《我的回憶》,台北:立青。
何智霖編輯
2004a 《陳誠回憶錄:北伐平亂》,台北:國史館。
2004b 《陳誠回憶錄:抗日戰爭》,台北:國史館。
何應欽(講詞)
1969 《何應欽將軍講詞選輯》,台北:何氏宗親會。
余光中
1982 《余光中詩選,1949-81》,台北:洪範。
余伯泉
1997 〈台灣地區軍艦國造之研究:1949-92〉,《台大社會學刋》,第25期,頁221-61。
吳振建
1986 《海峽兩岸軍人婚姻規定之比較研究》,國防管理學院碩士論文。
吳淑鳳編輯
2004 《陳誠回憶錄:國共戰爭》,台北:國史館。
宋平
1988 《總司令、委員長、總裁、主席、總統的蔣介石》,香港九龍:利文。
李元平
1992 《俞大維傳》,台北:臺灣日報。
李天鐸
1997 《台灣電影、社會與歷史》,台北:台北市中國電影史料研究會。
李松林
1993 《蔣介石晚年》,安徽人民出版社。
李俊程
2005 《軍旅生涯三十年:李俊程回憶錄》,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李復甸、朱言明
1991 《蔣中正先生與中國之現代化》,台北:華岡。
沈克勤
1998 《孫立人傳》,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卓文義
1998〈八二三台海戰役前的空軍建設〉,《中華軍史學會會刊》,第4 期,頁69-114。
周唯中
1984 《我國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政策之研究》,政治大學公行系碩士論文。
周琇環(編)
1995 《台灣光復後美援史料》,台北:國史館。
周陽山
1993 《民族與民主的當代詮釋》,台北:正中。
林照真
1996 《覆面部隊:日本白團在臺祕史》,台北:時報文化。
邱七七
1985 《集忠誠勇拙於一身:陳誠傳》,台北:近代中國。
金門文獻委員會
1969 《金門之音歌曲集》,金門文獻委員會。
金耀基
1982 〈中國現代化的動向〉,《中國現代化的歷程》,台北:時報,頁3-34。
2004 《中國的現代轉向》,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胡宗南先生紀念集編輯委員會
1963 《胡宗南先生紀念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施治
1981 《中外軍制和指揮參謀體系的演進》,台北:中央文物。
洪陸訓
1999 《武裝力量與社會》,台北:麥田。
美國高曼夫人
1963 《荒漠甘泉》,台北:國防部。
胡璉
1976 《金門憶舊》,台北:黎明文化。
韋政通
1976 《現代化與中國的適應:近百年來思想問題的剖析》,台北:牧童。
郝晶瑾
2002a 〈八二三戰役:美國對中華民國的角色〉,《歷史月刊》,8月號,頁67-74。
2002b 〈美國在台部署核武始末〉,《歷史月刊》,8月號,頁74-5。
風雲論壇編輯委員會(編)
1987 《總統府內幕》,台北:洞察。
夏功權(口述)
1995 《夏功權先生訪談錄》,台北:國史館。
孫宅巍
1994 《蔣介石的寵將陳誠》,台北:台灣先智。
孫建中(編輯)
2004 《國軍裝甲兵官兵口述歷史訪問紀錄》,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殷海光
1982 〈中國現代化的問題〉,《中國現代化的歷程》,台北:時報,頁35-84。
祖凌雲
2003 《風雲際會:一位退役飛將軍的回憶錄》,台北:麥田。
翁元(口述)
2001 《我在蔣介石父子身邊的日子》,台北:圓神。
翁台生
1990 《黑貓中隊:U2高空偵察機的故事》,台北:聯經。
1991 《CIA 在臺活動秘辛:西方公司的故事》,台北:聯經。
馬樹誠等(訪問)
2003 《陸軍軍官學校第四軍官訓練班官生訪問紀錄》,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高文閣
1993 《戰爭邊緣40年:冷戰實錄和談祕辛》,台北:風雲時代。
高承恕
1982 〈布勞岱與韋伯:歷史對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的意義〉,《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研究民族所,頁95-134。
國史館
2002 《雷震案史料彙編》。台北:國史館。
國立台中圖書館
2006 《陸海空軍士官服役條例》,法律法源網站。
國立編譯館
1960 〈海峽的月亮〉,《國小國語課本高級第一冊》,頁39-41。
1969 《國民中學國文課本第3冊》。
國防部
1953 《政工通訊》,52期。
1955 《假退(除)役軍官須知》。
1963 〈陸軍歌選:蔣經國詞 許德舉曲〉,陸軍總部灌製。
1964 〈總統對軍事教育訓詞選輯:陸官40週年校慶紀念講詞〉。
《國軍檔案》。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1961 《國民革命軍建軍史略》。
1980 《國軍建軍備戰工作紀要》。
1981 《美軍在華工作紀實》。
1984 《國軍60年大事年表》。
國防部總政治部
1952 《國軍基層政工幹部訓練教材》。
1956 《軍官革命理論讀本》。
1956 《軍歌》。
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
2004 《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
國軍新文藝輔導委員會
1973 《國軍新文藝運動重要文件》,台北:國軍新文藝輔導委員會。
張力(訪問)
1991 《黎玉璽先生訪問記錄》,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張力等
2001 《海軍艦隊發展史(二)》,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張力等(訪錄)
1998 《海軍人物訪問記錄(第一輯)》,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張文煥(張家友)
2004 《驀然回首》,台北:大天貿易。
張玉法、陳存恭(訪問)
1991 《劉安祺先生訪問記錄》,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張至礽
2003 《流亡六十年誠叙,1929-1989》,台中:自印本。
張朋園等(訪問)
1996 《王微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張國治
2003 〈致金門〉,《金門新詩選集》,金門:縣立文化中心。
張緒滋
1991 《戰亂餘生:傘兵司令張緒滋回憶錄》,台北:祥雲。
梁良
2004 《看不到的電影》,台北:時報文化。
許逖
1989 《百戰軍魂-孫立人將軍》,台北:懋聯文化基金會。
許舜南
2002 〈國軍近五十年戰略敎育之研究〉,《中華軍史學會會刊》,第7期,頁229-73。
許實強、汪暉(選編)
1999 〈發展的迷思〉,《文化/社會研究譯叢》,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郭冠麟(主編)
2004 《北斗星下的勇者:空軍第三十四中隊-黑蝙蝠中隊口述歷史訪問紀錄》,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2005 《國軍眷村發展史:從竹籬笆到高樓大廈的故事》,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陳正杰、郭傳信
2003 《媒體與戰爭》,台北:匡邦文化。
陳存恭、張力(訪問)
1986 《石覺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陳佩周
1996 《空軍中隊的故事》,台北:聯經。
陳明洲
2002 《軍歌歌詞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祖耀
2000 《西貢往事多少》,台北:黎明。
陳郴
2002 〈德國在華軍事顧問-「明德專案工作」研究〉,《中華軍史學會會刊》,第7 期,頁319-47。
陳誠
1962 〈開征國防臨時特別捐,充實國防力量〉,《稅務旬刊》,382期,頁3。
陳榮捷
1992 《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陳鴻獻
2005 〈蔣中正先生與白團(1950-1969)〉,《近代中國》,第160期,頁91-119。
陳鴻獻(主編)
2005 《國軍砲兵口述歷史》,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陳鐵健、黃道炫
1992 《蔣介石與中國文化》,香港:中華書局。
陸軍總部
1986 《曾胡治兵語錄註釋》。
陶涵
2000 《臺灣現代化的推手:蔣經國傳》,台北:時報文化。
喬良、王湘穗
1999 《超限戰》,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勞思光
1993 〈中國現代思潮之流變及評估〉,《現代中國的歷程》,台北:黎明。
勞聲寰(口述)
2000 《陸空兩棲軍事生涯》,台北:麥田。
彭大年(編輯)
2005 《塵封的作戰計畫:國光計畫口述歷史》,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彭瑞金
1991 《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
曾國藩
1986 《曾文正公家書(第三輯)》,台北:黎明。
華錫鈞
1999 《戰機的天空:雷霆、U2到IDF》,台北:天下遠見。
費孝通
1973 《鄉土中國》,文俠出版社。
馮放民(鳳兮)
1984 〈戰鬥過來的日子〉,《文訊》,第9期。
黃仁
1994 《電影與政治宣傳》,台北:萬象。
黃仁、王唯
2004 《台灣電影百年史話(上)》,台北:台灣學生。
黃仁宇
1988 《放寬歷史的視界》,台北:允晨。
2000 《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台北:時報文化。
2001 《黃河青山:黃仁宇回憶錄》,台北:聯經。
黃仁霖
1984 《黃仁霖回憶錄》,台北:傳記文學。
黃金麟
2001 《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1895-1937)》,台北:聯經。
2004 〈近代中國的軍事身體建構,1895-1945〉,《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刋》,台北:中研究近史所,43:173-221。
黃崇憲
2005 《「現代性」的多義性/多重向度》,台中:自印本。
黃瑞褀
2003 《現代性、後現代性、全球化》,台北:左岸文化。
傳記文學
2001 〈與大歷史對話:黃仁宇研討會摘要記錄〉,《傳記文學雜誌社》,第78卷,第三期,頁71-3。
楊帝澤
1989 《飲水思源》,台北:中央日報。
楊晨光
2004〈國軍未完成的軍事務革命(1943-1945):以國軍美式裝備化部隊為中心的探討〉,《中華軍史學會會刊》,第10期,頁157-87。
楊瑞宗
1998 《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退伍軍人安置制度比較研究》,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
楊維真
2002 〈蔣中正復職前後對台灣的軍事佈置與重建(1949-50)〉,《中華軍史學會會刊》,第7 期,頁351-80。
葉啟政、林文凱
2002 《對西方社會學思想的反思》,台北:國立臺灣大學。
董顯光
1980 《蔣總統傳》,台北:文化大學。
雷穎
1999 《造化遊戲四十年:雷穎回憶錄》,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2000 〈聯勤總部14年〉,《傳記文學》,77卷3期,頁94-6。
語農
《孫子兵法》,台北:國家出版社。
趙本立
1998 《困知勉行錄》,台北:正中。
趙既昌
1985 《美援的運用》,台北:聯經。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編)
2002 《戰爭新聞建構的集體記憶專題研討會實錄暨論文集》,台北:輔仁大學。
劉台貴(編輯)
2005 《海軍陸戰隊官兵口述歷史訪問紀錄》,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劉永尚,黎邦亮
2003 《驀然回首感恩深:羅中揚將軍回憶》,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劉玉章
1978 《戎馬五十年:劉玉章回憶錄》,自印本。
劉汝明
1966 《劉汝明回憶錄》,台北:傳記文學。
劉現成
1997 《台灣電影、社會與國家》。台北:揚智。
劉鳳翰、何智霖、陳亦榮(訪問)
1993 《汪敬煦先生訪談錄》,台北:國史館。
劉鳳翰(訪問)
2002 《臺籍首位上將總司令陳守山口述歷史》,台北:國史館。
〈國軍(陸軍)在台澎金馬整編經過(民國39年至70年)〉,《中華軍史學會會刊》,第7 期,頁277-317。
劉廣凱
1994《劉廣凱將軍報國憶往》,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劉馥
1992 《中國現代軍事史》,台北:東大。
劉躍儒
2001 《曾國藩,成就一生的49個方圓 》,台北:台灣先智。
歐陽禮
2002 《我的奮鬥:從小兵到陸軍少將師長》,台北:文史哲。
潘國正
1997 《竹籬笆的長影:爸爸媽媽口述歷史》,新竹: 新竹市文化中心。
蔣中正先生在台軍事言論集編輯委員會
1994 《蔣中正先生在台軍事言論集》,台北:近代中國。
蔣中正總統檔案目錄籌筆
1998 《蔣中正總統檔案》,台北:國史館。
蔣介石
1953 《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台北:國防部。
1953 〈軍事教育與軍事教育制度之提示〉,台北:總政治部。
1957 《蘇俄在中國》,台北:中央文物。
1964 〈蔣母王太夫人百歲誕辰紀念文〉,台北:國防部。
蔣公侍從人員史編纂小組
1997 《蔣公侍從見聞錄》,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蔣經國
1969 《一位平凡的偉人》,台北:國防部。
1981 《蔣總統經國先生言論匯編》,台北:黎明文化。
鄭再樵
1986 〈論湘軍的起源及其制度〉,《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第5篇:湘軍與淮軍)》,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鄭為元等
2004 《軍事社會學論文譯介》,台北:政戰學校。
鄭曉時
1991 〈共軍政治角色的回顧與前瞻〉,《巨變下的中蘇共》,台北:新中國。
1992 〈政體與軍隊:台灣文武關係(1950-87)的一個分析架構〉,《中研院人文與及社會科學集刋》,台北:中研院。
鄧祖謀
2000 〈明德專案-德國軍事顧問在台工作秘史序〉,《傳記文學》,76卷5期,頁66-71。
盧非易
1998 《台灣電影:政治、經濟、美學》,台北:遠流。
蕭秋美
1996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簽訂之研究》,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賴暋(訪錄)
1994 《賴名湯先生訪談錄》,台北:國史館。
閻維祉
1997 《一個老芋仔的回想曲》,台北:華岡。
總政治部
1952 《國軍基層政工幹部訓練教材》,附頁。
總統蔣公大事長篇初稿編輯委員會
《總統蔣公大事長篇初稿》,台北:中正文教基金會。
薛月順(編輯)
2004 《陳誠回憶錄:建設台灣》,台北:國史館。
簡弘毅
2003 《陳紀瀅文學與50年代反共文藝體制》,台中:靜宜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榮渠(主編)
1998 《現代化理論與歷史經驗的再探討》,上海:譯文。
羅爾綱
1973 《淮軍志》,香港:香港書局。

二、論文期刋論文與書籍

Althusser, Louis
1971 Lenin and Philosophy and Other Essays(N. Y.: Monthly Review Press).
Aron, R.
1968 Peace and War: A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 Y.: Praeger Publishers).
Berger, Peter and Brigitte Berger
1974 The Homeless Mind: Modernization and Consciousness(N. Y.: Vintage Books).
Black, C. E.
1966 The Dynamics of Modernization; A Study In Comparative History(N. Y.: Harper & Row).
Bourdieu, Pierre
1992 Language and Symbolic Power(London: Polity Press).
Braudel, Fernand
1980 On History(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Burchell, Graham, Colin Gordon, and Peter Miller
1991 The Foucault Effect: Studies in Governmentality(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kering, Roger and Stig Förster (ed.)
2000 Great War, Total War: Combat and Mobilization on the Western Front, 1914-1918(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reighton, Colin and Martin Shaw (ed.)
2000 The Sociology of War and Peace(London: Macmillan).
Dreisziger, N.F. (ed.)
1981 Mobilization for Total War: The Canadian, American and British Experience( Waterloo, Ontario: Willfrid Laurier University Press).
Durkheim, Emile
1965 The Elementary Forms of The Religious Life( N. Y.: Free Press).
Elias, Norbert
1982 The Civilizing Process: Sociogenetic and Psychogenetic Investigations
(Oxford: Basil Blackwell).
Ignatieff, Michael
2000 Virtual War: Kosovo and Beyond( London: Metropolitan Books).
Joas, Hans
2003 War and Modernity(Cambridge : Polity Press).
Kaldor, Mary
1999 New & Old Wars(N.Y.: Polity Press).
Lawrence, Philip K.
1997 Modernity and War: The Creed of Absolute Violence(N.Y.: St. Martin’s Press).
Mann, Michael
1986 The Source of Social Power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States, War and Capitalism: Studies in Political Sociology(N.Y.: Basil
Blackwell).
Marwick, Arthur (ed.)
1988 Total War and Social Change(N.Y.: St. Martin’s Press).
Milward, Alan S.
1991 War, Economy and Society, 1939-1945(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ocock, Chris
1989 Dragon Lady: The History of The U-2 Spyplane(Shrewsbury England: Airlife Publishing).
Powell, Walter W. and Paul J. DiMaggio (eds.)
1991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Regan, Patrick
1994 Organizing Societies for War: The Process and Consequences of Societal Militarization(Westport, CT: Praeger Publishers).
Scale, Robert H.
1990 Future Warfare(U. S. Army War College: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Shaw, Martin
1991 Post-Military Society(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Shils, Edward
1975 Center and Periphery: Essays in Macrosociology(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Tilly, Charles
1990 Coercion, Capital, and European States, AD 990-1990(Cambridge: Basil Blackwell).
2001 Dynamics of Contention(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The Politics of Collective Violence(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offler, Alvin and Heidi Toffler
1995 War And Anti-War: Making Sense of Today’s Global Chaos(N.Y.: Waner Books).
Wallerstein, Immanuel
1991 Unthinking Social Science: The Limits of Nineteenth-Century Paradigms(N.Y.: Polity Press).
Watson, Bruce W.(ed.)
1993 Military Lessons of the Gulf War(London: Greenhill Books).
Weber, Max
1958 The Potestant Ethic &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N. Y.: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78 Economy and Society: An Outline of Interpretive Sociolog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三、英文專書中譯本
Ackerman, Julia
1986 〈論開發中世界之部隊現代化〉,《軍隊現代化研討會論文》,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Bonnewitz, Patrice
2002 《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台北:麥田。
Clausewitz, Carl Von(克勞塞維茲)
1980 《戰爭論》,台北:軍事譯粹社。
Berger, Peter
1978 《飄泊的心靈:現代化過程中的意識變遷》,台北:巨流。
Dodd, Nigel
1999 《社會理論及現代性》,台北:巨流。
Foucault , Michel
1993 《知識的考掘》,台北:麥田。
1992 《瘋顛與文明》,台北:桂冠。
1992 《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台北:桂冠。
1995 《臨床醫學的誕生》,台北:時報文化。
1998 《知識考古學》,北京:三聯。
Giddens, A.
2002a 《民族-國家與暴力》,台北:左岸文化。
2002b 《現代性與自我認同》,台北:左岸文化。
2002c 《吉登斯訪談錄》,台北:聯經。
Rankin, Karl L.
1964 《藍欽使華回憶錄》,臺北:徵信新聞社。
Stephens, Michael D.
1994 《各國軍事教育訓練制度》,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