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小學教師工作權保障體制之研究
作者:商永齡
作者(外文):Yung-ling Shang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班
指導教授:李惠宗
姜麗娟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1
主題關鍵詞:工作權救濟制度教師身分教師聘約工作權Rights to workTeacher&apos&aposs employment contractTeacher&apos&aposs statu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9
我國傳統將教師視為「特殊的職業」,然而隨著時代變遷與全球化的影響,不僅在學校與教師間的關係產生了變化,社會對教師地位的觀感亦逐漸不如以往崇高,而在工會法修正後,此一趨向將更為顯著,因此本研究分別從教師身分、教師聘約、教師工作權等相關法理基礎與工作權利救濟制度之整體架構等四面向,針對教師面對工會法正式賦予勞動者法律定位後,在保障制度上的變化方面提出看法,並針對現行教師工作保障制度,在身分存續保障與工作條件保障措施方面,因權限制訂不清、相關規範未周延、救濟途徑與流程的複雜等缺失處,提出改進之建議。及嘗試針對教育現場中常見工作的實務爭議問題,以法律觀點分析,進而提出解決策略,希冀透過此等教師工作權上的分析歷程,建構較為完善的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權保障制度。
傳統教師工作權保障之救濟制度,多半依教師身分、教師聘約性質作為救濟制度上判別的基準點,因而在身分上將教師區分成兼任行政職的教師為公務員,而未兼行政職的教師為非公務員身分,至於在聘約上則區分為公立教師適用於行政契約,而私立教師適用私法契約的見解,發生爭議時分別適用不同的救濟制度,但在工會法修正通過後,教師已正式擁有勞動者地位,這種教師身分日顯複雜化下,本文不僅發現現行制度存在以下的缺失:1.教師工作權保障機制之規範設計不足;2.教師聘約與工作權常見爭議的難解習題仍未因新制度而有所解決;3.教師工作救濟制度的不足與缺失。另外亦從訪談結果得知各界不僅對如何制訂教師聘約的相關規範意見紛歧,且認為欠缺規範的參與性,有違程序正義之嫌之外,尚對教師勞動權的內涵與細部實務運作仍存歧見。職此之故,本文主張以公、私法混合契約為基礎,統合教師身分、聘約與工作權之關連,不僅有助於統合說明教師的多重身分,也可以兼顧教育本質論、勞動人權與公私協力行為的論點,並能對教師實務常見的爭議問題提出進一步的解釋,俾便解決教師工作權保障體制的不足之處。
Researchers of teacher’s employment contract have often suggested that teacher''s status would likely affect their cognition and attitudes about rights to work. However, which has empirically documented the link between Teacher''s status, employment contract and rights to work is scant. Therefore,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ore how teacher''s status, employment contract and Rights to work are related among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iwan after the modified Labor Union Law.This research involved two methods: 1.Three sets interviews with12 representative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2. A documentary analysis including regulations and rules for teachers’ obligations and rights, teachers’ contracts and some cases presented by the Teacher Grievances Committee was reviewed. These steps were to indicate the related problems about teachers’ employment,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n the teachers’ employment contract.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e links closely about teacher''s status, employment contract and rights to work, and also finds lots of shortcomings of the right-to-work protection system in Taiwan. To conclude, this may be importance in explaining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identity, employment contract and rights to work and to prevent teacher’s right from damaging.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王川玉(1998)。教師權力與責任。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師的權利與義務(頁87-102)。師大書苑。
王澤鑑(1983)。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四冊。初版,台北:三民。new window
王澤鑑(2008)。民法概要。增定4刷,台北:三民。
台中市教師會(2010)。98學年度第二次國中理事長研究手冊。台中:台中市教師會。
成之約(2008)。公部門勞動關係法制的設計與論證,載於焦興凱(主編)等,公部門勞動關係(頁9-29),台北:空大。
吳庚(2004)。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9版,自版。
呂榮海(1991)。勞基法實務1。台北:萬國蔚理。
李惠宗(2004)。教育行政法要義。台北:元照。
李惠宗(2007)。行政法要義。3版,台北:元照。
李惠宗(2009)。案例式法學方法論。1版1刷,台北:新學林。new window
李惠宗(2009)。憲法要義。5版1刷,台北:元照。
周志宏(2003)。教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高教。new window
徐宗國譯(2005)。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秦夢群(2004)。美國教育法與判例。台北:高教。
畢恆達(2010)。教授為何麼沒告訴我。台北:小畢空間。
許育典(2007)。教育法。台北:高教。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 台北:五南。new window
陳敏(2007)。行政法總論。5版,台北:新學林。
程明修(2006)。行政法之行為與法律關係理論。2版刷,台北:新學林。
黃立(2000)。民法債篇總論。2版2刷。台北:元照。
黃淑玲(2008)。世界主要國家教師素質管理制度之比較分析,收於楊深坑、王秋絨、李奉儒編,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制度之比較研究(頁273-312)。台北:高教。new window
黃越欽(2006)。勞動法新論。修訂三刷,台北:翰蘆。
楊通軒(2007)。集體勞工法--理論與實務。台中:五南。new window
葉俊榮(2004)。全球化對行政法的挑戰:從行政法人的建制談起,收於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頁365-380)。台北:元照。
董保城(1992)。教師身分之我見,收於瞿立鶴編,教師法定身分權(頁43-62)。台北:全國教師會。
劉志鵬(2000)。勞動法裁判選輯(三)。初版第2刷,台北:元照。
劉春堂(2001)。民法債編通則(一)契約法總論。初版一刷。台北:三民。
劉興漢(1992)。教師不是公務員:從工作特性分析說明,收於瞿立鶴編,教師法定身分權(頁62-81)。台北:全國教師會。
蔡志方(2004)。行政救濟與行政法學(五)。台北:正典。new window
蔡志方(2007)。行政救濟法新論。三版一刷,台北:元照。
薛化元(1997)。教師地位與權利義務。台北:業強。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9)。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圖書。
呂榮海、楊盤江(1978)。從社會變遷的角度來探討--契約類型、信託行為。台北:蔚理法律。
楊洲松、紀佳琪(2008)。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制度之研究,收於楊深坑、王秋絨、李奉儒編,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制度之比較研究(頁243-272)。台北:高教。new window
二、博碩士論文
王兆基(2002)。組織歷程與教師身分形構:台北縣教師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王威翰(2007)。教師聘約法律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王德鵬(2005)。論外國人勞動者團結權之保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何曉琪(2005)。我是誰?實習教師身分認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山大學,高雄市。
汪紹銘(1991)。教師聘任契約之研究--法源、性質與教師權利與義務(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周世珍(2001)。公務人員保障制度之理論與實務(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台北市。new window
周筆秀(2006)。高級職業學校教師申訴制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林中鋒(2003)。教師搜索行為之法律問題研究(碩士論文)。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石猛(2001)。行政訴訟類型之選定與人權保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山大學,高雄市。
林信志(2001)。我國公立國民中小學教師檢定與聘任制度之研究--以臺北縣市為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台北市。
林炫秋(1990)。論罷工權之行使與限制--中德法制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台北市。
侯志翔(2003)。我國公立中小學教師勞動基本權之研究(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徐振鏵(2007)。公立中小學教師聘約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正大學,嘉義縣。
涂燕玲(2003)。國民小學教師角色衝突之研究(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宗佑(2009)。從勞動基本權談公用事業人員之罷工權(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陳銘義(2003)。台灣省私立學校教師聘約內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曾嘉業(2003)。國民小學教師聘任政策之執行評估(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
黃得翔(2001)。我國中小學教師工作權保障之研究(碩士論文)。中正大學,嘉義縣。
黃嘉晉(2006)。我國教師勞動基本權開放與限制之研究--兼論我國教師依工會法組織工會應有之配套措施(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縣。
黃駿逸(2001)。美國聯邦公務人員勞動三權之研究—兼論我國考試公務人員協會法草案(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台北市。
董素芬(2003)。社會變遷中的教師角色--台灣國小教師角色期望變化之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詹順斌 (2006)。教師申訴評議法律問題研究--以臺北縣''臺灣省教師申訴評議為中心(碩士論文)。國防管理學院,台北市。
劉炯意(2003)。我國中小學教師聘任制度及聘任契約之研究(碩士論文)。中正大學,嘉義縣。
樂浩然(2005)。高等教育機構組織教師工會之研究:以國立X技術學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鄭淑嬌(2003)。國小教師聘任制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台北市。
鄭惠娟(2004)。我國教師身分保障之研究(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new window
蕭明珠(2001)。資訊時代的教師身分認同:一個國小老師的行動探索(碩士論文)。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簡士寬(2001)。桃園縣實施國民小學教師聘任制度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蘇榮長(2006)。國民小學超額教師介聘之調查研究--以宜蘭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張瑞庭(2000)。國民小學教師聘任制度實施狀況及其改進途徑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李美滿(2005)。公立中等學校教師聘任制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海洋大學,基隆市。
張炳賢(2006)。論中小學教師聘任之法律關係(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蔣麗蓉 (2007)。我國公立中小學教師申訴制度相關問題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大學,高雄市。
卓宋(2007)。高級中等學校教師申訴制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謝漢東(2004)。公立國民中小學教師申訴制度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上營(2010)。台南縣國民中小學教師申訴運作及相關案例之研究(碩士論文)。致遠管理學院,台南縣。
胡復興(2008)。桃園縣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運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台北市。
陳宗佑(2009)。從勞動基本權談公用事業人員之罷工權(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彭常榮(2004)。勞動者爭議行為合法性研究:以醫師罷工為中心(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謝承益(2010)。論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案件之暫時權利保護機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秀蘭(2008)。我國勞動基準法之國際法源析探--以國際勞工組織公約為核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三、期刊論文
台中市教師會(2009)。工會、工會、工會!為什麼要工會。臺中市教師會訊,17,頁7-14。
文超順(2006)。台灣地區縣市國民中小學超額教師介聘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45,頁237-246。
江嘉琪(2008)。行政契約 第五講行政契約法律關係的進展,月旦法學教室,63,頁30-42。
吳志光(2005)。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調查結果之執行—以教師法之相關規定為核心。全國律師,9(9),頁68-84。
吳志光(2010)。公立學校教師身分變更之行政救濟程序─評最高行政法院98年7月份第一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月旦法學雜誌,178,頁275-287。
李建良(1995)。遭解聘的大學教授-公法與私法的區別。月旦法學雜誌,7,頁35-36。
李建良(2002)。不雅的名字-不確定法律概念之解釋適用與司法審查。月旦法學教師(3):公法學篇,初版1刷,頁126-127。
李建良(2002)。行政秩序罰與一事不二罰原則。月旦法學教室(3):公法學篇,初版1刷,頁200-201。
李建良(2008)。行政契約與私法契約區分的新思維-從青年公園設施委託經營管理維護契約定性問題談起〉。月旦法學雜誌,157,頁304-324。
李惠宗(2002)。言行乖張的老師,月旦法學教室(3):公法學篇,初版1刷,頁42-43。
李惠宗(2002)。禁譜辦公室戀曲-基本權第三人效力或基本權衝突。月旦法學教師(3):公法學篇,初版1刷,頁82-83,台北:元照。
李惠宗(2003)。憲法工作權保障系譜之再探-以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為中心。憲政時代,29(1),頁121-157。
李惠宗(2004)。都是離職證明書惹的禍?--道德義務與不當聯結禁止原則。台灣本土法學雜誌,61,頁137-152。
李震山(2002)。行政法意義下之法律明確性原則,月旦法學教室(3):公法學篇,初版1刷,頁120-121。
林更盛(1998)。論作為解雇事由之勞工確不能勝任工作。中原財經法學,第4期,頁93-111。new window
林更盛(2000)。論廣義比例原則在解雇法上之適用。中原財經法學,5,頁57-90。new window
林更盛(2002)。對工作規則法律性質的幾點初步想法-評最高法院八十年第二二四三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91,頁318-328。
林明昕(2005)。行政契約法上實務問題之回顧--兼論公、私法契約之區別。中正大學法學集刊,18,頁253-296。new window
姚志明(2008)。契約法總論:第三講 契約之效力-契約之履行,第二單元-情事變更、雙務契約與涉他契約之效力。月旦法學教室,72,頁49-63。
馬信行(2008)。教師申訴制度對台灣高等教育組織與行政程序健全化所發揮的附帶功能。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9(2),頁95-118。new window
商永齡(2008)。超額教師處理機制問題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58,頁198-215。
張桐銳(2007)。公務員與基本權。中原財經法學,18,頁159-190。new window
許育典(2006)。教育法學的發展。律師雜誌,324,頁10-39。
許宗力(1992)。教師與特別權力關係。師說,44,頁16-20。
許禎元(2004)。教師兼任導護工作與適法性析論─1993年教改實施後的觀察。學校行政雙月刊,32,頁115-128。
許籐繼、羅綸新(2006)。國民中小學教師擔任校外交通導護工作之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51(2),頁237-256。new window
黃程貫(1989)。勞資爭議法律體系中之罷工的概念、功能及基本法律結構,政大法學論叢,39,頁175-222。
楊佳元(2008)。委任契約不生效力或終止時之相關法律問。月旦法學雜誌,154,頁94-110。
楊智傑(2009)。教師行為不檢有損師道及其懲處效果之檢討。國會月刊,37(11),頁42-63。new window
葛克昌(2010)。公立學校解聘等爭訟之救濟途徑--最高法院98年7月第一次聯席會議決議。月旦裁判時報,2,頁34-39。
廖福特(2007)。台灣與國際人權條約-開始接觸,尚未完備。月旦法學教室,61,頁63-73。
趙達瑜(2008)。我國公務員保障事件不同意見書之研究。公共行政學報, 29,93-132。new window
劉士豪(2005)。我國之勞動憲法。銘傳大學法學論叢,4,頁145-196。new window
劉士豪(2005)。勞動基本權在我國憲法基本權體系中的定位(下)。政大法學評論,88,頁67-131。new window
劉士豪(2005)。勞動基本權在我國憲法基本權體系中的定位(上),政大法學評論,87,頁1-62。new window
劉建宏(2003)。基本權各論基礎講座七—工作權。法學講座,23,頁1-8。
劉建宏(2008)。行政罰法上單一行為概念之探討—一行為違反數個行政法上義務規定而受處罰者。月旦法學雜誌,152,頁205-217。
蔡志方(1992)。從釋字第308號解釋談教師的法律地位。師說,52,頁10-17 。
蔡志方(1992)。論教師工作權之憲法保障及其界限。師說,44,頁7-11。
蔡志方(1993)。論我國教師之權利救濟制度。教育資料文摘,31(3),頁89-102。
蔡志方(1998)。論各級學校教評審行為之法律性質及其救濟,月旦法學雜誌,41,頁115-125。
蔡志方(1999)。論行政訴訟法上各種訴訟之關係。台灣行政法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74-126。
蔡茂寅(1997)。工作權保障與勞動基本權的關係及其性質。律師雜誌,219,頁23-26。
衛民(1996)。公共部門教師組織--從勞動三權中團結權的分析。空大行政學報,6,頁55-74。new window
鄭津津(2006)。美國勞資爭議行為正當性之探討。台北大學法學論叢,60,頁75-109。new window
鄭津津(2007)。勞工確不能勝任工作爭議問題之研究評最高法院九十五年度台上字第一八六六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44,頁229-244。
四、官方出版品
王浦傑(2003)。行政程序法之內涵及其實際-由各行政行為作成之程序立論。司法研究年報,23(16),頁123-141,台北:司法院。
沈珊珊。(1996)。教師專業與自主權之社會學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CS852413H134010)。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法治斌(2001)。教師權益救濟之相關問題。訴願新制專論暨研討會實錄(頁151)。台北:台北市政府。
董保城(2001)。教師權益救濟之相關問題。訴願新制專論暨研討會實錄(頁141-158)。台北:台北市政府。
鄭勝龍(1991)。我國團體協約制度之現況與展望。收錄於團體協約法制論文集(頁93-162),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張桐銳、劉如慧(2007)。公務員借調及兼職制度運作及檢討之研究,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人力處96年度委託研究案,頁18。

五、網路資料
中華勞資事務基金會(無日期)。工會法之檢討─論政府從業人員與組織工會,無日期,頁256,http://fclma.org/ShowPost/1498.aspx,瀏覽日期,2010/3。
永逸(無日期)。華澳人語。http://www.waou.com.mo/wa/2003/06/20030628a.htm,瀏覽日期:2010/01/25。
行政院衛生署花蓮醫院(無日期)。情感性精神病,無日期,http://www.hwln.doh.gov.tw/main_sec.php?index=hygiene_detail&id=447&no=a12&mid=56&pid=56&sid=04,瀏覽時間:2010/3/28。
宜蘭縣政府。國民小學超額教師遷調他校服務實施原則。2003,取自:http://law.e-land.gov.tw/law/public/rule/rule_2.asp?todo=FullText&type=Old&no=宜行80-82&mod=1,瀏覽日期:2008/10/2。
明尼蘇達大學人權中心資料庫(無日期)。結社自由和保護組職權利公約,http://www1.umn.edu/humanrts/chinese/CH-ilo87_Big5.html,瀏覽日期:2010/3。
林昭禛(2001)。從結社自由評析勞資關係法制。國政評論,2001/9/29,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S/090/SS-C-090-137.htm,瀏覽日期:2010/2。
香港教育統籌局(2008)。2008/09學年資助中學及特殊學校處理過剩教師及實驗室技術員事宜。2008/10/2,取自: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4691/arrangements%20for%20surplus%20tr%20and%20lt%20200809%20(c).pdf,瀏覽日期:2009/8。
高雄市教育局(2003)。國中課業輔導及補救教學是否適用教師法第十七條規定義務有關事宜座談會紀錄。http://www.hjjh.kh.edu.tw/,瀏覽時間:2010/2/18。
張弘勳(2009年6月)。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之教育指標系統。中華民國學校行政學會電子報,2009/9, http://epaper.sara.org.tw/index.php?id=140。
張永明(2008)。工作權,http://hre.pro.edu.tw/zh.php?m=16&c=585,瀏覽日期:2009/10。
教育部全國不適任教師資訊網(無日期)。http://www.gmjh.tnc.edu.tw/gmteamworking/personel/laws/臺南縣政府辦理所屬各級學校95學年度教師成績考核查核作業流程.doc,瀏覽日期:2010/2/18。
教育部統計處(2009)。教育統計 (98年版)。2009/9, 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20295,瀏覽日期:2010/1/8。
教育部統計處(2010)。近16年我國教育發展統計分析(83~98學年度)。http://www.edu.tw/statistics/publication.aspx?publication_sn=1592,瀏覽日期:2010/11/26。
郭添財(2007)。台南縣教師考績不應以比例設限。國政評論,2007/12/4,http://www.npf.org.tw/date?day=4&month=12&year=2007&topic=1,瀏覽日期:2010/3。
陳金泉(無日期)。勞動契約實務。無日期, http://www.kcchen.com.tw/law/law02.htm,瀏覽日期:2010 /3。
陳金泉(無日期)。團體協約法律實務。http://www.kcchen.com.tw/,瀏覽日期:2010/2。
陳愛娥(2003)。憲法工作權涵義之演變:我國與德國法制之比較。2003/12,http://politics.soc.ntu.edu.tw/news/921226_8.pdf,瀏覽日期:2009/11。
陳漢中(2007)。從校園民主、法治教育談學生受教權與教師基本權-以人性尊嚴為中心。2007/2/9,http://blog.yam.com/hjleelaw/article/8033251,瀏覽日期:2009/11。
陳劍霞(2009)。縣教師考績 放寬限制。中華日報,2009/09/24,http://www.cdns.com.tw/20090925/news/nxyzh/U91002002009092419341337.htm,瀏覽日期:2010/3/29。
焦興鎧(2006)。勞工團結權國際勞動基準之發展。國政研究報告,2006/8/8,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S/095/SS-R-095-006.htm,瀏覽日期:2009/12/13。
隋杜卿(2003)。教師應該擁有完整並受憲法保障的勞動三權。國家政策論壇,2003/1,http://old.npf.org.tw/monthly/0301/theme-236.htm,瀏覽日期:2010/1/16。
黃程貫、劉士豪、林佳和(2008)。本土、理論與實踐–勞動法課程教學改進計畫成果報告書,2008/4, http://hss.edu.tw/upload/user/file/ ,瀏覽日期,2010年4月。
黃錦堂(2004)。工作權, http://homepage.ntu.edu.tw/~hwngntn/20041217job.htm,瀏覽日期:2009/10。
黃錦堂(2004)。工作權。2004/11/16,http://homepage.ntu.edu.tw/~hwngntn/20041217job.htm,瀏覽日期:2009/11。
董保城(2002)。法理審度教師勞動三權。國政分析,2002/10,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1/EC-B-091-071.htm,瀏覽日期:2009/12/13。
監察院(2009)。台南縣政府處理95學年度教師成績考核作業糾正案,2009/1/17,http://www.cy.gov.tw/ourpaper.asp?AP_Code=eDoc&Func_Code=t02&case_id=098000008 ,瀏覽時間:2010/4/12。
歐洲社會憲章。http://conventions.coe.int/Treaty/EN/Treaties/Html/035.htm,1961,瀏覽日期:2009/11。
潘世偉、陳正良、林昭禛(2001)。勞動三法之修正評析與建議。國政論壇,1卷10期, http://old.npf.org.tw/monthly/00110/theme-180.htm,瀏覽日期:2009/12/5。
蔚理國際法律事務所(無日期)。勞動法法源總論,無日期,http://www.weli.com.tw/e-paper%20source%20of%20labor%20law.htm ,瀏覽日期:2010/2。
鄭沛揚(2010)。教師組工會-被奪申訴權,台北市教育e週報,2010/8/15,取自:http://enews.tp.edu.tw/prient.aspx?EDM=EPS200910230949016XP


六、相關法令
台北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聘約準則暫行要點,1997年。
宜蘭縣國民中小暨幼稚園教師聘約準則。
法務部法律字第0920042645號。
花蓮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聘約準則暫行要點。
南投縣縣立中小學暨附設幼稚園教師聘約準則,2007年6月28日,投府教學字第09601255490號修訂。
高雄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聘約準則,2005年6月28日,第1157次市政會議通過。
高雄縣立中小學暨幼稚園教師聘約要點,1997年12月1日。
基隆市市屬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聘約準則,2000年09月08日。
教育部(2003)。92年5月30日台人(二)字第0920072456號函。
新竹市立中小學教師聘約準則,2006年8月修正。
嘉義市國民中小學暨幼稚園學校教師聘約準則,2009年2月16日,府行法字第0980010715 號令修正。
彰化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聘約準則,2005年6月14日,府教學字第0940110182號令。
臺中市公立國民中小學暨附設幼稚園教師聘約要點,1997年7月21日,86府教學字第100835號函訂定。
臺中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聘約準則,2008年4月14日,府法行字第0970102092號令修正。
臺北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聘約準則暫行要點,1997年5月20日。
臺東縣國民中小學及幼稚園教師聘約要點,1997年5月16日,(八六)府教學字第55372號。
臺南市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暨幼稚園教師聘約要點,2008年3月7日教學字第09712513060號函修訂。
臺南縣政府(2009)。臺南縣政府所屬各級學校辦理教師成績考核注意事項。府人考字第0980116668 號函。台南:臺南縣政府。

貳、英文部分
Clifford, G. J., &Guthrie, J. W. (1998). ED school: A brief fo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oleman, C. (1990). Managing Employee Relations in the Public Sector.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Cooper, B. S. (1992). Labor Relations in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Dilley, R. (2004). Interviews and the philosophy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essay review).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75(1), 127-132.
Ely, M. (1991). 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Circles within circles. N. Y.: The Falmer Press.
Esteve, J. M. (2000).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eachers’ role at t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new challenges for the future. Educational Review, 52(2), 197-207.
Guba, E. G., & Lincoln, Y. S. (1994). Competing paradigm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N. K. Denzin, & Y. S. Lincoln (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pp. 105-117). Thousand Oaks: Sage
Kirk, J. & Miller, M. (1988).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London: Sage.
Klingner, D. E. & J. Nalbandian (1998).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Upper Saddle River: Prentice Hall.
Lingille, B.(2005). Core labour rights: The true story (reply to Alston).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16(3), 409-437.
Muirhead, R.(2004). Just work. Cambridge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hillips, E. M.,&Pugh, D. S.(2000). How to get a PhD: A handbook for students and their supervisors(3rd ed.).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Posner, Richard A.(2005). The law and economics of contract interpretation. Texas Law Review, 83, 1581-1614.
Sauer Robert L.&Keith E. Vlelker (1993). Labor Relations: Structure and Process. N. Y.: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Shenton, A.(2004). Strategies for ensuing trustworthines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projects. Education for Information, 22, 63-75.
Spindler, G., & Spindler, L. (1992). The making of Psychological Anthropology I. Fort Worth: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Swimmer,G. (Ed.).(2001). Public - Sector Labour Relations in an Era of Restraint and Restructuring. Ontario: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ye, B. B. (2000). Hard Truths: Uncovering the Deep Structure of Schooling. N. Y.: Teacher College Press.
Bob Carter, Howard Stevenson&Rowena Passy(2010). Industrial relations in education: transforming the school workforce. N. Y.: London: Routledge.
Nathan L. Essex(2008). School law and the public schools: a practical guide for educational leaders.4th ed., Boston: Pearson/Allyn and Bacon.
John D.R. Craig&S. Michael Lynk (2007). Globalization and the future of labour law(2nd ed). N. 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undlak, Guy (2007). The right to work: Linking human rights and employment policy. 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 146(3/4). ProQuest Eudcation Journals 190.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