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祭祀圈研究的反省與後祭祀圈時代的來臨
書刊名: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作者:張珣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ang, Hsun
出版日期:2002
卷期:58
頁次:頁78-111
主題關鍵詞:祭祀圈後祭祀圈地域性崇拜都市宗教Religious sphereDe-territoralismTerritorial cultUrban relig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9) 博士論文(4) 專書(8) 專書論文(13)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8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28
  • 點閱點閱:521
期刊論文
1.蕭鳳霞(1990)。文化活動與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關於中山小欖菊花會的考察。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4,5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aar, Barend J. Ter(1995)。Local Society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Cults in Early Modern China: A Preliminary Study。Studies in Central and East Asian Religions,8,1-43。  new window
3.劉永華(1994)。文化傳統的創造與社區的變遷。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4(3),57-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銘銘(19991200)。危亡與超生:1896年中國東南沿海的超度儀式。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7,169-2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石奕龍(1994)。晉江石圳村的神鬼信仰。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4(2),86-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瑋嬪(20001200)。人觀、空間實踐與治病儀式:以一個臺灣西南農村為例。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56,44-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雨村(19960600)。宗族與宗教組織原則的轉換與並存--以雲林六房天上聖母的祭祀組織為例。思與言,34(2),175-1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羅一星(1992)。明清佛山北帝崇拜的建構與發展。中國社會經濟研究史,1992(4),52-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崧興(19730900)。濁大流域的民族學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春聲(1993)。從游火帝歌看清代樟林社會。潮學研究,79-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珣(19960600)。光復後臺灣人類學漢人宗教研究之回顧。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1,163-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溫振華(19801200)。清代一個臺灣鄉村宗教組織的演變。史聯雜誌,1(1),91-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鄭振滿(1989)。明清福建的里甲戶籍與家族組織。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9(2),38-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Wang, Ming-ming(1995)。Place, Administration, and Territorial Cult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A Case Study from South Fujian。Late Imperial China,16(1),33-78。  new window
15.施振民(19730900)。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彰化平原聚落發展模式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91-2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美容(19881200)。由地理與年籤來看臺灣漢人村庄的命運共同體。臺灣風物,38(4),123-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許嘉明(19730900)。彰化平原福佬客的地域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65-1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美容(19900600)。彰化媽祖的信仰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8,41-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木內裕子(19870900)。廟宇活動與地方社區:以屏東縣琉球鄉漁民社會為例。思與言,25(3),25-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美容(19950600)。從南部地區的「巖仔」來看臺灣的民間佛教。思與言,33(2),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崧興(19911200)。臺灣漢人社會研究的反思。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7,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岡田謙、陳乃蘖(19601200)。臺灣北部村落之祭祀範圍。臺北文物,9(4),14-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美容(19871200)。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2,53-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世慶(19720900)。民間信仰在不同祖籍移民的鄉村之歷史。臺灣文獻,23(3),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980)。清代一個臺灣鄉村宗教組熾的演變。史聯雜誌,1,91-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Sangren, P. Steven(2001)。American Anthropology and the Study of Mazu Worship。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zu Cult and the Modern Society。Yunlin:Chao-tian Temple。  new window
2.林美容(1988)。由祭祀圈到信仰圈--台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第三屆中國海洋發展史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95-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淵絜(2001)。雲林地區媽祖信仰的發展。雲林朝天宮「媽祖信仰與現代社會國際學術會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國祈(1978)。清代臺灣社會的轉型。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美容、許谷鳴(2001)。關渡媽祖的信仰圈。「媽祖信仰與現代社會」國際學術會議。台北:台灣宗教學會。148-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淵絜(2001)。媽祖信仰與現代社會國際學術會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Meskill, Johanna Menzel、王淑琤(1986)。霧峰林家:臺灣拓荒之家,1729-1895。臺北:文鏡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Feuchtwang, Stephan D. R.(1992)。The Imperial Metaphor: Popular Religion in China。London。  new window
3.Sangren, P. Steven(1987)。History and Magical Power in a Chinese Community。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Sangren, P. Steven(1987)。History and Magic Power in a Chinese Community。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李國慶(1999)。日本農村的社會變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彥杰(1997)。閩西的城鄉廟會與村落文化。香港:國際客家學會:海外華人研究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彥杰(2000)。閩西北的民俗宗教與社會。福建:國際客家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旗田巍(1973)。中國村落と共同體理論。東京:岩波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旗田巍(1973)。中国村落と共同体理論。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麻國慶(1999)。家與中國社會結構。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Siu, Helen F.(1989)。Agents and Victims in South China: Accomplices in Rural Revolution。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2.李國祁(1978)。清代臺灣社會的轉型。臺北:教育部社會教育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銘銘、王斯福(1997)。鄉土社會的秩序、公正與權威。北京:中國政法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田仲一成、錢杭(1985)。中國的宗族與戲劇。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鄭振滿(1992)。明清福建家族組織與社會變遷。湖南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Duara, Prasenjit(1988)。Culture, Power and the State: Rural North China, 1900-1942。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7.Ahern, Emily Martin(1981)。Chinese Ritual and Polit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8.王銘銘(1997)。村落視野中的家族、國家與社會。鄉土社會的秩序、公正與權威。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Sangren, Steven(2001)。American Anthropology and the Study of Mazu Worship,Taiwan, Yunlin。  new window
2.林美容,許谷鳴(2001)。關渡媽祖的信仰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三尾裕子(1997)。廟--信仰與社交的中心--民間信仰。臺灣讀本。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鐵梁、趙丙祥(1997)。聯村組織與社區儀式活動:河北省井涇縣的調査。鄉土社會的秩序、公正與權威。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振滿(1997)。神廟祭典與社區空間秩序:莆田江口平原的例證。鄉土社會的秩序、公正與權威。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Feuchtwang, Stephan(1974)。City Temples in Taipei Under Three Regimes。The Chinese Cities Between Two Worlds。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張珣(19830000)。台灣漢人收驚儀式與魂魄觀。人觀、意義與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銘銘(1997)。民間權威、生活史與群體動力:臺灣省石碇村的信仰與人生。鄉土社會的秩序、公正與權威。北京:中國政法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大鳴(2000)。傳統的斷裂與復興:鳳凰村信仰與儀式的個案研究。儀式與社會變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珣(1997)。百年來臺灣漢人宗教研究的人類學回顧。臺灣史研究一百年--回顧與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葉春榮(19950000)。風水與空間--一個臺灣農村的考察。空間、力與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魏捷茲(1996)。澎湖群島的村廟「公司」與人觀。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Feuchtwang, Stephan D. R.(1977)。School Temple and City God。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2.王銘銘(1997)。村落視野中的家族、國家與社會--福建美法村的社區史。鄉土社會的秩序、公正與權威。北京:中國政法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銘銘(2000)。靈驗的「遺產」--圍繞一個村神及其儀式的考察。儀式與社會變遷。北京:社會科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鐵梁(2000)。村落廟會的傳統及其調整:范庄龍牌會與其他幾個村落廟會的比較。儀式與社會變遷。北京:社會科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鐵梁、趙炳祥(1997)。聯村組織與社區儀式活動:河北省井涇縣的調查。鄉土社會的秩序、公正與權威。北京:中國法政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曉春(2000)。區域信仰--儀式中心的變遷:一個贛南客家鄉鎮的考察。儀式與社會變遷。北京:社會科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羅紅光(1997)。權力與權威:黑龍潭的符號體系與政治評論。鄉土社會的秩序、公正與權威。北京:中國法政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Feuchtwang, Stephan(1974)。City Temples in Taipei under Three Regimes。The Chinese City between Two Worlds。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9.劉曉春(2000)。區域信仰--儀式中心的變遷:一個贛南客家鄉鎮的考察。儀式與社會變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