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日治時期臺灣文化人的儒學反思意涵--由周定山的〈「儒」是什麼?〉一文談起
書刊名:儒學研究論叢
作者:金培懿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8
卷期:1
頁次:頁107-131
主題關鍵詞:狩野直喜周定山儒學個體性現代性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3
  • 點閱點閱:60
本文首先說明近代以還,日、中、臺三地的儒學反思思潮乃受到日本京都學派創始人狩野直喜的啟蒙,而近代日本學者反思儒學的目的乃在建構「古今殊異」、「和漢殊異」的「新漢學」。接著本文藉由周定山〈「儒」是什麼?〉一文,除說明其如何藉由日人狩野直喜的儒學論述,不僅表達了其強烈抨擊中國自古以來之儒者、儒學的反儒意識,還間接使得日本殖民政權強制推行下的儒學-「漢學」與「孔教」,可能藉由反思「儒學」這一傳統文化而獲得思想論述上的「轉向」。繼而本文說明周定山的儒學論述,不僅遠離了狩野直喜原文的問題意識與核心價值,同時也展現了某種偏執「錯誤論述」中所存在的具體真實。而這一具體事實便是其所揭櫫的儒學反思意涵乃在:其於戰前便預告了臺灣在政權不斷輪替,主流文化不斷變遷下的「個體性」(individuality)覺醒,乃是一種「個體為其自己」(individuality-for-itself)的文化變遷之覺醒。最後,本文指出儒學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價值,其在日治時期作為召喚「國族」意識的能量,不僅區隔出「日本性」與「臺灣性」之儒學傳統的異質性,其亦確立了臺灣自我文化認同的主體性,甚至在近代以還的臺灣現代化過程中,儒學作為調和現代與傳統價值的文化轉化介質,也有發展出異於日本或西洋之「現代性」的多元現代性( multiple modernities)之可能。
期刊論文
1.易白沙(1916)。孔子評議。新青年,1(6),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易白沙(1916)。孔子評議。新青年,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錢玄同(1918)。中國今後的文學問題。新青年,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青木正兒(1921)。本邦支那學革新の第一步。支那學,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大釗(1920)。由經濟上解釋中國近代思想變動的原因。新青年,7(2),47-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元培(1920)。洪水與猛獸。新青年,1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獨秀(19161101)。憲法與孔教。新青年,2(3),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獨秀(1917)。舊思想與國體問題--在北京神州學會講演。新青年,3(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翁聖峰(2005)。國教宗教辨--以「孔教報」為論述中心。臺灣儒學文獻研討會,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翁聖峰(1997)。日據末期的臺灣儒學:以「孔教報」為論述中心。第一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南市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吳毓琪(1998)。台灣南社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秀鈴(2001)。日治時期崇文社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江啟綸(2007)。日治中晚期臺灣儒學的變異與發展--以《孔教報》為分析對象(1936-1938)(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游勝冠(2000)。殖民進步主義與日據時代臺灣文學的文化抗爭(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謝少波、王逢振(2003)。文化研究訪談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慶彰(2000)。日據時期臺灣儒學參考文獻。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狩野直喜(1953)。中國哲學史。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連雅堂(1985)。臺灣通史。臺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定山、施懿琳(1996)。周定山作品選集。影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鶴見俊輔、李永熾(1984)。日本精神史。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佐藤春夫、邱若山(2002)。殖民地之旅。臺北:草根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李大釗(19170130)。孔子與憲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大釗(19170204)。自然的倫理觀與孔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寶三(1998)。狩野直喜與《續修四庫全書提要》之關係。唐代經學及日本近代京都學派中國學研究論集。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虞(1921)。家族制度為專制主義之根據論。吳虞文錄。上海:亞東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虞(1933)。對於祀孔問題之我見。吳虞文續錄。成都:美信印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1937)。儒學。中國史學論文索引(1937-1949)。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狩野直喜(1973)。支那近世の國粹主義。支那學文藪。東京:みすず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狩野直喜(1980)。解題。支那文學史。東京:みすず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狩野直喜(1980)。孝の話。讀書籑餘。東京:みすず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狩野直禎(1993)。狩野直喜。東洋學の系譜。東京:大修館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俊傑(2000)。戰後臺灣文化變遷的主要方向--個體性的覺醒及其問題。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臺北:正中。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神田喜一郎(1984)。和習談義。墨林閒話。東京:同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虞(1921)。吃人與禮教。上海:亞東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金培懿(2005)。近代日本中國學者的儒學反思意涵。國際漢學論叢。臺北:樂學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高田時雄(200205)。君山狩野直喜先生小傳。京大東洋學の百年。京都: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胡適(1986)。說儒。胡適文存。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