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地景、歷史與敘事:竹塹文學的地方詮釋及其文化情境
書刊名:臺灣文學研究學報
作者:陳惠齡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Wei-lin
出版日期:2014
卷期:18
頁次:頁77-119
主題關鍵詞:竹塹新竹地方詮釋文學想像文化情境竹塹文學Zhu QianHsinchuLocal interpretationLiterature imaginationCultural situationZhu Qian literatu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98
  • 點閱點閱:133
本論文以「竹塹」為命題,乃植基於「竹塹」名詞襲用已久的歷史事實,因而將「竹塹」一詞視為隱喻性符碼的「地方意識」,強調由地方的視角出發,探述竹塹區域歷史經驗中所伴隨的文學實踐及其文化情境之脈絡。我們固然無法在短製篇幅中,盡覽從明鄭、清領、日殖到當代的竹塹文學發展歷程,然而藉由相對的「空間方位」與「時間序位」,卻可以嘗試規模出,在某一特殊時空中所產製或再現的地方詮釋與文學想像。本文論述進程主要以清領階段自然八景與私人園林的書寫,日治與國府時期「北埔」文學中的歷史記憶,以及都會、人文與自然同構的「當代新竹」書寫,作為觀測軸線。「記憶」是對已經過去的時間的一種感知意識,而「空間」則是作為界定及重新定義歷史的媒介,不管是「傳統竹塹」或是「現代新竹」,皆有其專屬的文化記憶與特殊的地方敘事,本文因此乞靈於文學書寫地方的想像與詮釋,期能尋找另一種講述竹塹集體歷史記憶的方式。
Based on "Zhu Qian" and from the local perspectiv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text of literary practice and cultural situation in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Zhu Qian area. This paper proceeds to discuss the writing of eight natural landscapes and private gardens during the Ching Dynasty, historical memory in "Beipu" literature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nd National Government Period, and "Hisinchu" contemporary writing co-constructed by city, culture, and nature. "Memory" is the perceived consciousness of the past. "Space" is the medium to define and re-define history. Either "traditional Zhu Qian" or "modern Hsinchu" has its own cultural memory and unique local narrative. From the discussion of literary writing of the local imagin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this paper hopes to find a way to narrate Zhu Qian's collective historical memory.
期刊論文
1.孫連成(20100600)。有關清代臺灣義民研究探析。歷史教育,16,137-2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美娥(19970600)。新竹地區傳統文學史料存佚現況(清朝--日據時代)。國家圖書館館刊,86(1),117-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顏崑陽(20061200)。「後山意識」的結構及其在花蓮地方社會文化發展上的異向作用與調和。淡江中文學報,15,117-1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董恕明(2011)。在輕與重之間--臺灣當代原住民作家漢語小說概觀。百年小說研討會,國家圖書館、文訊雜誌社(合辦) (會議日期: 2011/05/21-2011/05/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麗霞(2010)。臺灣清代八景的權力結構與回歸意涵--以「臺灣府八景」為例。中國文學之學理與應用--紅樓夢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銘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筱婷(1999)。〈姜紹祖抗日歌〉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施懿琳(1991)。清代臺灣詩所反映的漢人社會(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美娥(1999)。清代台灣竹塹地區傳統文學研究(博士論文)。輔仁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銘磻(2000)。臺灣報導文學十家。臺北: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三山(199504)。中國建築與園林:天人合一構架世界。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宇文所安、陳引馳(200705)。中國「中世紀」的終結:中唐文學文化論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浩治、林柏燕(200810)。新竹縣志續修。新竹:新竹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天尉(1995)。方志學與地方史研究。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德南(2010)。新竹區域社會研究。新竹:新竹市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培桂、郭嘉雄(197702)。淡水廳志。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朝龍、詹雅能(2011)。新竹縣采訪冊。臺南:臺灣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萬益(2011)。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龍瑛宗。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銘磻(1993)。最後一把番刀。新竹市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銘磻(2004)。新竹風華。臺北:愛書人雜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旺成(197606)。臺灣省新竹縣志。新竹:新竹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美娥(2013)。魏清德全集。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鄭用錫、王國璠、高志彬、楊浚(1992)。北郭園全集。臺北: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恆豪(199102)。龍瑛宗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9705)。歷屆「竹塹文學獎」。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魯濱遜、何炳松(201212)。新史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Dicks, B.、馮悅(2012)。被展示的文化:當代可參觀性的生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古蒙仁(1978)。黑色的部落。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畢慶昌(1958)。新竹新志。臺北:中華叢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榮洛(2002)。臺灣客家傳統山歌詞。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蘇子建(1994)。塹城詩薈。新竹:新竹市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哲永、吳褔助(2007)。全臺文。文听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呂紹理(2006)。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施懿琳(2008)。全臺詩。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Bourassa, Steven C.、彭鋒(2008)。景觀美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段義孚、潘桂成(199703)。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黃旺成、郭輝(1983)。新竹縣志。臺北市: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純甫、黃美娥(1998)。張純甫全集。新竹:新竹市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劉麗卿(200404)。清代臺灣八景與八景詩。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郁永河(197903)。裨海紀遊。臺北:眾文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花松村(199904)。臺灣鄉土續誌。臺北:中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林占梅、徐慧鈺(1994)。林占梅資料彙編。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鄭用錫、柯培元、詹雅能、張光前(2006)。淡水廳志稿。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龍瑛宗(1987)。杜甫在長安。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龍瑛宗、陳千武、林至潔、葉笛、陳萬益(2006)。龍瑛宗全集.中文卷.第五冊評論集。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高拱乾(1960)。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7)。欽定平定臺灣紀略。臺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連橫(1994)。臺灣通史。臺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廖一瑾(1999)。臺灣詩史。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尹章義(2003)。臺灣客家史研究。臺北: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黃美娥(20040000)。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Cresswell, Tim、徐苔玲、玉志弘(2008)。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蕭瓊瑞(20070000)。懷鄉與認同:臺灣方志八景圖研究。臺北:典藏藝術家庭。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新竹縣尖石鄉公所,http://www.hccst.gov.tw/content_edit.php?menu=2318&typeid=2318, 2013/10/27。  new window
2.陳佳妏(20131016)。滾滾波濤聲不息,斐然有緒煥文章--論清代臺灣八景詩中的自然景觀書寫,http://ws.twl.ncku.edu.tw/hak-chia/t/tan-ka-bun/pak-keng-si.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新竹縣尖石鄉,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0%96%E7%9F%B3%E9%84%89, 2013/10/27。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