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20世紀上半臺中地區閩客族群的分布--幾種日治時期種族祖籍調查的分析比較
書刊名:興大人文學報
作者:許世融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Xu, Shi-rong
出版日期:2014
卷期:52
頁次:頁49-91
主題關鍵詞:臺中盆地漳州客閩客交界地帶鄉貫調查Taichung BasinZhangzhou HakkaBorder zones between Hoklo and HakkaNative place investig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78
  • 點閱點閱:51
清朝治臺後,漢人大量進入臺中地區開墾,由於入墾先後順序以及械鬥等因素影響,逐漸形成「泉人近海、漳人居中、客人居內」的面貌,本文利用日治時期的調查統計資料,檢證了這種分布的正確性,同時藉由連續性的族群分布圖比較得知,20世紀上半臺中地區的閩客分布相當穩定且涇渭分明:介於大安溪到大肚溪間的沿海地帶,以及臺中盆地中心地區是福老優勢區,東邊近山區蕃界則是客家優勢,整個區域被一條無形的閩客交界線從西北斜向東南劃開。以今天的行政區域來看,大臺中市的東勢、新社、石岡屬客家優勢區,此區域左側的太平、北屯、豐原、后里、外埔是閩客間緩衝地帶,閩客交界線大致從這幾個鄉鎮市中央穿過,向北連接濱海的苗栗縣苑裡鎮,向南則與南投國姓的客家優勢區相連,以迄於山邊。本研究同時也發現在臺中盆地東緣地區,祖籍調查與國勢調查呈現不一致的結果。筆者推論,這應當與移民的雙重族群屬性有關。原鄉來自漳州及潮州者,原本即有同時操持閩客語者;而日治時期的調查,或因各調查的分類不一,或因調查者不易理解這種原鄉位於閩客交會區的族群歸屬,遂造成調查資料上的混淆。惟日治中期以後,盆地東緣移民已完全福老化,以致近代語言學者在此處的調查,將其完全劃入漳州腔優勢區。
After the Qing Dynasty took ov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aiwan, numerous Hans moved into the Taichung Basin. It gradually became common that Quanzhou people lived near the sea, the Zhangzhou people dwelled in the middle, and the Hakka people resided close to the mountains. The author utilizes the investigated statistic data of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and examines the validity of the distribution data. It has been discovered that there are several inconsistencies regarding the east edge of the Taichung Basin.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it may be related to the dual community attributes of Zhangzhou immigrants which included the Zhangzhou Hoklo and Zhangzhou Hakka.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year 1901 used the classification of native places. The Zhangzhou Hakka were classified as Hoklo. Afterwards, the household surveys mainly classified Min and Hakka. Therefore, the Zhangzhou Hakka was classified into the Hakka group. At the same time, the Zhangzhou Hakka was completely acculturated by Holo during the mid period of Japanese occupation. Consequently, contemporary linguistic scholars classify it into the priority area of Zhangzhou dialect when they conduct research in the area.
期刊論文
1.許世融(20131100)。臺灣最早的漢人祖籍別與族群分布:1901年「關於本島發達之沿革調查」統計資料的圖像化。地理研究,59,91-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孟祥翰(20060600)。藍張興庄與清代臺中盆地的拓墾。興大歷史學報,17,395-4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麗完(19900600)。清代臺中地方福客關係初探--兼以清水平原三山國王廟之興衰為例。臺灣文獻,41(2),63-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洪惟仁(20110300)。漳州詔安縣的語言分佈。臺灣語文研究,6(1),23-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文良(20030600)。清初臺灣方志的「客家」書寫與社會相。臺大歷史學報,31,141-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溫振華(19830600)。清代臺灣中部的開發與社會變遷。歷史學報,11,43-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洪麗完(19920900)。大安、大肚兩溪間墾拓史研究(1683-1874)。臺灣文獻,43(3),165-2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吳中杰(2010)。大西螺地區閩、客語言與移民源流研究。語言與地理歷史跨領域研究工作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主辦) (會議日期: 201006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施添福(2011)。從「客家」到客家:一個族群稱謂的歷史性與地域性分析。第三屆「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韋煙灶(2010)。雲林縣崙背地區族群與語言分佈的空間關係之探討。語言文化分佈與族群遷徙工作坊,臺中教育大學台語系 (會議日期: 6月25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世融(1897)。殖民政府的「第一客」--1897 年總督府初次客家調查與日治時期客家認識的關聯性。第八屆臺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長榮大學場),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 (會議日期: 201309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高華(2012)。再探福建--廣東與福佬--客家的關係。第九屆語言文化分佈與族群遷徙工作坊(2012 臺灣師大場),在臺灣語言文化與族群遷徙工作坊、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會議日期: 2012/06/30)。臺北:師大地理系。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施添福(2011)。從「客家」到客家(二):客家稱謂的出現、傳播與蛻變。第三屆「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許世融(201108)。兩岸閩客交界地區移民的族群分佈與族群遷徙史之調查研究 (計畫編號:99-2410-H-142-0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1907)。明治三十八年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集計原表(地方之部)。臺北: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洪麗完(1985)。清代台中開發之研究(一六八三-一八七四)(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臺灣慣習硏究會、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6)。臺灣慣習記事。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施添福(1999)。清代在台漢人的祖籍分布和原鄉生活方式。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惟仁(1991)。台灣方言之旅。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廖寄彰(2010)。台灣省詔安張廖氏大族譜。雲林:雲林縣元子公張廖姓宗親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枝萬(1951)。臺中彰化史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臺灣總督府民政部總務局學務課(1907)。日臺大辭典。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總務局學務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66)。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1907)。明治三十八年臨時臺灣戶口調查要計表(街庄社別住居及戶口等)。臺北: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1922)。大正九年十月一日第一回臺灣國勢調查(第三次臨時臺灣戶口調查)要覽表。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1933)。(昭和五年)國勢調查結果表(州廳編--臺中州)。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鄭錦全(2012)。語言時空變異微觀。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臺灣總督府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1937)。昭和十年國勢調查結果表。臺灣總督府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1927)。大正十四年國勢調查結果表。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臺灣慣習研究會、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4)。臺灣慣習記事。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廖瑞銘(2006)。太平市志。臺中:太平市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臺灣慣習研究會、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4)。臺灣慣習記事。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臺灣總督府官房臨時戶口調查部(1917)。大正四年第二次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集計原表(地方之部)。臺灣總督府官房臨時戶口調查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中國社會科學院、澳大利亞人文社會科學院(1987)。中國語言地圖集。朗文(遠東)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1905)。臺灣土地慣行一斑。臺北: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4)。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伊能嘉矩(1909)。大日本地名辭書:臺灣之部。東京:富山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豐原公學校(1931)。豐原鄉土誌。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28)。臺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臺北:臺灣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統計課(1909)。明治38年臨時臺灣漢譯戶口調查記述報文。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全臺臺灣堡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日治時期五萬分之一地形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央研究院(200309)。臺灣歷史文化地圖系統,臺北:中央硏究院。,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余光弘(1995)。澎湖移民與清代班兵。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