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社會學視角下的母女觀察--以電影《藍色協奏曲》、《喜福會》為例
書刊名:大葉大學通識教育學報
作者:胡正文
作者(外文):Hu, Cheng-wen
出版日期:2014
卷期:14
頁次:頁89-110
主題關鍵詞:母女關係社會脈絡自我認同電影文本Mother-daughter relationshipsSocial contextSelf-identityMovie scrip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82
  • 點閱點閱:177
會議論文
1.臧廣琳、沈明室(2012)。1996年台海危機美國、中共角色分析:戲劇論觀點。八十八週年校慶暨第19屆三軍官校基礎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蔡宜娟(2012)。親密與衝突的母女關係:以客家女性論述傳承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文正(2011)。電影文化意象。臺北:秀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樊明德(2004)。以電影開啟生命智慧。台北:學富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Indick, William、井迎兆(2001)。編劇心理學。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Crisp, Richard J.、Turner, Rhiannon N.、李政賢(2009)。社會心理學。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Goffman, Erving、徐江敏、李姚軍(1981)。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Chodorow, Nancy J.、張君玫(2007)。母職的再生產:心理分析與性別社會學。臺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Phillips, Patrick、李芬芳(2011)。解密電影--不可不知的5個故事。台北: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春興(1983)。青年的認同與迷失。臺北: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潘淑滿(2002)。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心理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Giannetti, Louis D.、焦雄屏(1992)。認識電影。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Bazin, André、崔君衍(1995)。電影是什麼?。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立行(2005)。影視理論與批評。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光中、秦文力、周愫嫻、Smelser, Neil J.(1991)。社會學。台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Goodman, Norman、陽琪、陽琬(1995)。婚姻與家庭。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高宣揚(1998)。當代社會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光國(19980000)。知識與行動:中華文化傳統的社會心理詮釋。臺北:心理。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蔡文輝(1987)。家庭社會學。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童星(2003)。社會規範與角色行為。現代社會學理論新編。南京: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