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大學精神與通識教育的辯證發展
作者:陳幼慧 引用關係莊祐端
書刊名:通識最前線 : 博雅與書院教育人才培育圖像;陳幼慧 (編著)
頁次:3-30
出版日期:2013
出版項: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出版社
主題關鍵詞:大學精神通識教育
學門:教育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7
期刊論文
1.黃俊傑(20060200)。二十一世紀大學生價值觀的培育理念與教育策略。玄奘人文學報,6,211-2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安梧(19990600)。對於臺灣當前幾個通識問題的哲學理解:「知識」與「權力」:一個哲學治療學的觀點。通識教育,6(2),85-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武雄(20020600)。獨立思考與主體經驗--比較通識教育與社區大學的理念。通識教育,9(2),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崗(20031200)。危急時刻的大學精神--重識蔡元培的大學理念。二十一世紀,80,107-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但昭偉(20060100)。教育哲學論述中的博雅教育。通識在線,2,28-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建民(20090500)。通識評鑑與大學自主。通識在線,22,23-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孝信(20090910)。住宿學院專題。通識在線,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孝信(2009)。編輯報告。通識在線,16,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馮朝霖(20020300)。橫繫理性與網化思維。通識教育,9(1),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顧忠華(20040700)。大學評鑑的顯性與隱性功能--以社會科學為例。當代,85=203,28-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葉啟政(20031200)。臺灣社會學的知識--權力遊戲。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35,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江宜樺(20050900)。從博雅到通識:大學教育理念的發展與現況。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14,37-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俊傑(20020600)。二十一世紀全球化時代的大學理念與大學教育:問題與對策。通識教育,9(2),167-1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俊傑(20011200)。邁向二十一世紀大學通識教育的新境界--從普及到深化。通識教育,8(4),49-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世孟(2005)。校園物語之理念與實踐:高雄大學參與式校園場所營造經驗。海峽兩岸「大學的校園」學術研討會,臺灣大學(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世孟、連興隆(2005)。校園總體規劃提升大學競爭力的課題與策略。海峽兩岸「大學的校園」學術研討會,上海同濟大學(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顧忠華(2004)。大學評鑑的顯性與隱性功能--以社會學為例。高等教育:第十一屆張昭鼎紀念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黃俊傑(20060115)。臺灣大學共同與通識教育改革之研究計畫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俊傑(1998)。大學通識教育核心課程之規劃 (計畫編號:NSC86-2511-S353-001)。臺北: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世孟(2006)。校園物語:大學總務長日記。高雄:麗文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Jaspers, Karl、Deutsch, Karl(1960)。The Idea of University。London:Peter Owen。  new window
3.Wagner, Cheryl(2000)。Planning School Grounds for Outdoor Learning。Washington, D.C.:National Clearinghouse for Educational Facilities。  new window
4.李學勤、朱漢民(1997)。儒學教育的歷史發展及其精神。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青(1996)。書院的社會功能及其文化特色。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國立臺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2005)。臺灣大學共同與通識教育改革之研究計畫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幼慧(2010)。學分政策與通識教育。通識在線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復(2005)。書院精神與中華文化。臺北:宏業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Newman, John Henry Cardinal(1852)。The idea of a university。New York:Images Books。  new window
10.林安梧(1999)。臺灣文化治療:通識教育現象引論。臺北:黎明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金耀基(1986)。大學之理念。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傅斯年(2006)。臺灣大學辦學理念與策略。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Bmbacher, John S.、林玉體(2003)。高等教育之哲學。臺北:高等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蔡元培、胡適、楊東平(2001)。大學精神:五四前後知識分子論大學精神之經典文獻。臺北:立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湯志民(2006)。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郭青青(2001)。通識教育:理論與落實--兼論詹姆斯(W. James)宗教理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鄧洪波(2005)。中國書院史。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清江(1986)。教育的未來導向。臺北:臺灣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Dober, Richard P.(1992)。Campus Design。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window
20.黃俊傑(1999)。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韋政通(2004)。中國思想史。水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Dewey, John、林寶山(1989)。民主主義與教育。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Harvard University(2007)。Final 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n General Education-Harvard University Faculty of Art and Science,http://isites.harvard.edu/fs/docs/icb.topic433396.files/GeneralEducation_Final_Report.pdf, 2009/04/20。  new window
2.(20120110)。大專生畢業流向調查,https://www.cher.ntnu.edu.tw/?cat=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9)。98大專青年就業力現況報告摘要,http://www.nyc.gov.tw/getFileName.php?ext=ext&efile=doc&cfile=docDesc&ftb=allDetail&cvalue=954&evalue=200910291605551920521920.pdf, 2012/01/10。  new window
4.徐光台(2003)。通識教育與現代世界,http://www.ntnu.edu.tw/aa/aa5/92.1.4article.doc, 2009/07/01。  new window
5.國立臺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20090910)。個別通識教育改進計畫,http://homepage.ntu.edu.tw/~cge/genei.al/downlodefile/98-1-project/98-1-prmect.doc。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幼慧(20120910)。政治大學核心課程成果報告,http://cis.nccu.edu.tw/CourseMap/CMFrontPageaspx?iFrameSrc=DnfileList.aspx。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6)。在正式教育中提升就業力:大專畢業生就業力調查報告,http://hope.nyc.gov.tw/download/files/090408183317.pdf, 2012/0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坤錦(1999)。知識判別的教育。教育哲學。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秀雄(1998)。從政治學論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