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新北市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作者:吳慧蘭
作者(外文):Hui-Lan,Wu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指導教授:陳木金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6
主題關鍵詞:校長教學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教師教學效能Principal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Community, Teaching Effectivenes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52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對象為國民中學教師,使用自編之「校長教學領導量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量表」與「教師教學效能量表」為研究工具,從新北市國民中學抽取1412名受試者進行問卷調查,回收1178分,有效問卷計885份,有效回收率75.13%。所得資料以SPSS及AMOS統計軟體分析,並使用平均數、標準差、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及結構方程模式等,做為本研究主要的統計方法。根據資料分析與討論的結果,歸納出本研究之具體結論如下:
一、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校長教學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現況良好。
二、國民中學教師對校長教學領導知覺會因性別、現任職務、參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學校規模之不同而有所差異。
三、國民中學教師對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知覺會因年齡、任教年資、現任職務、參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學校規模與學校歷史之不同而有所差異。
四、國民中學教師對教師教學效能知覺會因參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任教年資、學校規模與學校歷史之不同而有所差異。
五、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之間具有中度正相關。
六、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對教師教學效能具有中度預測力。
七、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間之結構方程模式適配度良好呈正向結構關係。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對國民中學校長以及對後續相關研究之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ipal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and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o collect the data for this study, a survey was sent out to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New Taipei City. The survey tools were the questionnaire of the Principal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and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e total amount of this survey was 1412 samples, 1178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he effective response samples were 885, and the effective response rate was 75.13%. The study’s quantitativ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Mean, Standard Deviation), Independent t 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 multiple regressions analysi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 tes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test complexities among latent constructs and to support a theoretical model of correlation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revealed as followings:
1.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wareness in Principal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Teaching Effectiveness were above the meddle degree.
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incipal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among teachers in relation to gender, school size, current position, attend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school size.
3.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among teachers in relation to age, teaching experience, current position, attend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school size and school history.
4.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wareness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mong teachers in relation to teaching experience, attend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school size and school history.
5. The study foun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within Principal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and the variable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had medium positive correlations.
6. Principal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had medium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i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7.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Principal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and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models fit these data quite well.
In the end,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put forward concrete proposals to the education authority,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and future research.
中文部分
丁一顧(2011)。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集體效能感關係模式驗證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37,1-26。new window
丁一顧、張德銳(2006)。臨床視導對國小實習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師大學報,51(2),219-236。new window
丁一顧、張德銳(2010)。臺北市教學導師教師領導與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10,55-84。new window
丁琴芳(2008)。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丁文祺(2008)。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教師社群互動、教師專業實踐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new window
尤英愉(2010)。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媒體素養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new window
方麗娟(2011)。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互動與教師專業實踐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 科技大學,雲林縣。
王巧萍(2011)。台中市一所國小發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個案研究—以曙光學習社群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王有煌(2003)。彰化縣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南投縣。
王秀玲、林新發(2005)。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權能、教學創新行為對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以台灣北部地區三縣市為例。國科會(NSC93-2413-H-003-013)。
王秀玲、林新發(2013)。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模式之建構(Ⅱ)。國科會(NSC100-2410-H003-026)。
王秀玲、林新發、張明輝(2011)。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模式之建構(I)。國科會(NSC99-2410-H003-030)。
王秀玲、康瀚文(2012)。國民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現況與展望。教育研究,215,17-29。new window
王秀惠、蔣佳玲(2005)。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效能感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物理教育,6(1),1-10。
王受榮(1992)。我國國民中小學教師效能感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王秋發(2007)。臺中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行為與教師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王亭惠(201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古玉鈴(2011)。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信念、專業成長與教學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白郁瑜(2015)。高雄市國中數學教師十二年國教政策認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石曉玫(2008)。運用學習社群提升偏遠地區幼稚園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以南投縣國民教育幼兒班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朱芳儀(2011)。國小教師參與專業社群的態度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江芳盛(譯)(2004)。對教育新專業主義之評估(原作者Gary Sykes)。載於Joseph Murphy,Karen Seashore Louis 主編,王如哲等譯,教育行政研究手冊(頁363-401)。台北市:心理。
江素幸(2014)。國民小學校務評鑑實施入班觀察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江嘉杰(2014)。偏鄉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組成、運作及影響之探究。學校行政,89,142-163。
江儀梅(2014)。高雄市國中教師知覺校長教學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江鴻喻(2015)。國民小學參與專業學習社群教師教學效能與學生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以貢獻平台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谷靜如(2014)。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多元評量知能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阮氏好(2013)。越南胡志明市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new window
阮怡菁(2006)。非音樂科系畢業國小音樂教師教學效能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教育大學,臺北市。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何文純(2006)。國民小學社會資本與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秀春(2014)。加強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有效作法之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9),145-162。
吳明清(2002)。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理論與政策,16(1),99-114。new window
吳明隆(2005)。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第二版),台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變異數分析實務。台北市: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市:五南。
吳俊憲(2010)。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意涵、理論與推動策略。靜宜大學師培實習輔導通訊,11,3-7。
吳修瑋(2006)。台北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國榮(2003)。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行為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南投縣。
吳堂鐘(2016)。國民中學學習領導、學習環境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new window
吳清山(1991)。班級經營的基本概念:班級經營。臺北市:心理。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new window
吳清山(1997)。學習型組織理論及其對教育革新的啟示。國教月刊,43(5-6),1-7。
吳清山(2005)。優質學校中課程發展、教師教學與專業發展之指標內涵及實踐策略分析。教師天地,134,21-31。
吳清山(2010)。從教師MP3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營造。教師天地,169,12-19。new window
吳清山(2012)。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學生學習。教育人力與專業,29(1),1-4。new window
吳清山、林天祐(2001)。教學領導。教育資料與研究,43,121。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辭書。台北:高等教育。
吳清山、林天祐(2010)。專業學習社群。教育研究月刊,191,125-126。new window
吳清基(1990)。精緻教育的理念。台北市:師大書苑。
吳景州(2012)。雲林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轉型優質計畫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吳慧玲(2014)。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 與教師工作投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吳壁如(2000)。教師效能感之內涵分析。研習資訊。175,57-66。
呂瑞美(201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實施現況與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臺北市。
李安明(1997)。我國國小校長教學領導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86-2413-H-134-006)。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new window
李安明(1999)。「為教學而行政」的校長教學領導:理論與實務。教育政策論壇,2(2),158-201。new window
李安明(2004)。我國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成長之調查。國科會(NSC91-2413-H-134-005)。
李安明(2005)。我國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效能之調查研究。國科會(NSC92-2413-H-134-009)new window
李安明(2010)。我國國小校長教學領導:理論與實務。國科會(NSC97-2410-H-134-004)
李安明(2010)。我國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專業發展與學生學習成果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教育學門教育行政與政策、師資培育領域專題計畫成果發表會。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系。new window
李廷亮(2011)。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芃葵(2011)。南投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知識領導對教師專業社群互動成長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國際企業學系,臺中市。
李永吟(1997)。小組教學與合作學習。載於李永吟、單文經合著,教學原理。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永吟(1998)。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心理。
李明芸(2004)。校長教學領導之研究一以桃園縣一所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李明智(2010)。高雄縣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校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李爭宜(2014)。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參與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李金蓮(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創新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李昱瑩(2014)。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對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李美葺(201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推動與成效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李純慧、程鈺雄(2009)。花東地區身心障礙源班教師專業角色知覺及教學效能之研究。東臺灣特殊教育學報,11,53-78。new window
李國瑋(2013)。高雄市高中職教師專業社群參與、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敏龍(2014)。國中教師成就動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以台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李榮忠(2014)。屏東縣國小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與教學效能知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李麗琦(2012)。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互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
杜文彬(2013)。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傾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辛俊德(2009)。國民小學社群特徵與教師教育信念及專業表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邱忠賢(2015)。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邱貞綺(2015)。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邱貴發(1996)。情境學習理念與電腦輔助學習-學習社群理念探討。台北:師大書苑。
邱曉音(2007)。中北部原住民族地區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郭碧玄(2009)。以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為徑建構學校專業學習社群。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15,163-206。
周子仁(2013)。臺中市國小教師休閒活動參與、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周孟蓉(2014)。國小弱勢低成就學生知覺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周淑敏(2012)。國中教師組織承諾、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工作投入的中介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周新富(199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教師效能信念與學生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岳美秀(2012)。臺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台南市。
彼得‧杜拉克(1966)。有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台北市:中華企管出版部。
林上智(2011)。華語文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文律(1999)。校長評鑑。學校行政,1,45-58。
林忠仁(2009)。國民小學校長分佈領導、灰猩猩效應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林明地(2000)。校長教學領導實際:一所國小的參與觀察。教育研究集刊,44,143-172。new window
林明地(2000)。校長領導的影響:近三十年來研究成果的分析。國科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0(2),232-254。(國科會專案NSC88-2413-H-194-020)。
林明貴、陳怡雲、許珍琳、廖純英、薛仲平(2012)。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現況分析。載於吳金盛等(主編),國民中小學校務經營與專業發展,55-82。
林勇輝(2004)。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和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林美慧(2012)。擴大免試入學方案實施後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林倖如(2013)。高中職教師知覺專業發展評鑑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林海青(1996)。高中教師激勵模式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19,59-92。new window
林海清(1994)。高中教師激勵模式與其工作滿意服務士氣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林淑珍(2013)。雲林縣國小教師環境教育專業知能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台南市。
林清江(1987)。教育的未來導向。臺北:臺灣書店。new window
林紹仁(2006)。專業學習社群運用於師資培育自我評鑑之探究。中正教育研究,5(2),79-111。
林惠煌(2003)。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林進材(1996)。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林進材(2000)。教學理論與方法。臺北市:五南。
林進材(2001)。國小教師教學效能的理論與實際。高雄市:復文。
林進財(1998)。教師效能的研究及其在教學上的應用。教育資料文摘,240,134-147。
林新發(2010)。校長教學領導的意涵與行動實踐步驟。國民教育月刊,51(2),1-6。
林新發、黃秋鑾(2014)。推動校長教學領導以提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策略。臺灣教育論評月刊,3(1),43-62。
侯義福(2011)。臺中市幼稚園園長領導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南若蓉(2014)。資訊素養、線上研習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性─以桃園縣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施心梅(2010)。臺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施淑蓮(2011)。南投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施雅慧(2011)。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建構與運作-以一所國中創新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柯志恩(1999)。教師效能提升之策略。中等教育,50(1),頁12-21。
柯惠薰(2013)。高中職教師休閒滿意、身心健康與教學效能相關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柯麗卿(2009)。獨立研究指導教師教學效能量表之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new window
柳雅梅(譯)(2006)。學校是專業的學習社群-專業發展的合作活動與策略(原作者:S. M. Roberts & E. Z. Pruitt,2003)。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洪玉玲(2014)。高雄市國小校長的轉型領導 、學校創新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洪筱棻(2013)。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情緒管理、逆境商數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紀藶珊(2014)。學校推動精進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研究—學習共同體為焦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胡央志(2007)。高職專業類科教師教學效能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new window
胡銘浚(2014)。國民小學校長教導型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學校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孫志麟(1991)。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孫志麟(2004)。教育政策與評鑑研究—追求卓越。臺北市:學富文化。new window
孫志麟(2005)。跨越科層:學校組織對教師自我效能的影響。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8(1),29~62。
孫志麟(2008)。專業學習社群: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平臺。「九十七學年度教師專業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6-29。臺中市。
孫志麟(2010)。專業學習社群: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平台。學校行政雙月刊,69,138-158。
徐子喬(2014)。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職餐旅群新進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
徐世宗(2012)。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徐善德(1997)。高職教師工作價值觀、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new window
徐碧君(2010)。臺灣地區教學卓越幼稚園創新經營、組織承諾、教師專業社群及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new window
涂秀苓(2013)。屏東縣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信念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秦夢群(2009)。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研究成果報告(精簡版)。國科會(NSC97-2410-H-004-028)。
秦夢群(2010)。教育領導理論與應用。台北市:五南。
秦夢群、吳勁甫(2011)。國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之多層次分析。教育與心理研究,34(2),1-31。new window
高苙騰(2010)。桃園縣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高博銓(2009)。學校教師學習社群發展的個案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2(1),61-74。new window
許翠媛(1998)。從預防青少年偏差行為的觀點談「親職教育、親師合作和學校社區化」。北縣國教輔導,6,60-63。
郭 蘭(2003)。國民中學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灣中部四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郭小蘋(2011)。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後設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興大學,台中市。
郭小蘋、吳勁甫(2011)。台灣地區近年來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學位論文研究走向之分析。嘉大教育研究學刊,27,001-47。
郭冠宜(2015)。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情緒智力、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郭美雲(2012)。國小教師取消免稅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桃園縣平鎮市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萬能科技大學,桃園縣。
郭碧玄(2009)。以教師專業展為徑建構學校學習社群。竹縣文教,39,99-101。
郭福豫(2015)。高職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new window
陳木金(1996)。國民小學學校教學配合措施對教師教學效能之影響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3,227-252。
陳木金(1997a)。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陳木金(1997b)。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評鑑量表編製之研究。藝術學報,61,221-251。new window
陳木金(2006)。從班級經營策略對教學效能影響看師資培育的實務取向。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1),33-62。new window
陳木金、邱馨儀、張維倩、林惠煌(2013)。以學定教的校長教學領導模式,2013兩岸三地校長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51,117-134。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木金、謝紫菱、邱馨儀(2006)。國民小學的學校學習文化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1,51-82。new window
陳正昌(2011)。多變量分析方法:統計軟體應用。台北:五南出版社。
陳志順(2008)。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學組織變革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育利(2013)。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工作績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佩英、焦傳金(2009)。分散式領導與專業學習社群之建構: 一所高中教學創新計畫的個案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4(1),55-86。new window
陳佳雯(2011)。台南市國民中學教師情緒管理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陳怡潔(2007)。國中校長教學領導、教師領導與家庭教養文化對學生表現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明謙(2007)。基隆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玫良(2009)。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課程領導、組織承諾和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陳奎憙(2001)。教育社會學導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姵霖(2013)。臺北市市立國中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姿伶(2015)。臺南市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台南市。
陳建州(2001)。建構終身學習社會的第一步: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中間機構」模式。現代化研究,27,89-97。
陳美鈴(2012)。高屏地區原住民國小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教師教學效能與學校競爭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修平(2013)。高級中等學校校長教學領導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new window
陳素貞(2010)。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組織學習與教學效能關係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勝福(2005)。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與教師效能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寬裕、王正華(2013)。論文統計分析實務:SPSS與AMOS的運用。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慧敏(2003)。國民小學教師之校長教學領導知覺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屏東縣。
陳藝方(2012)。屏東縣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之教學信念和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高博銓(2011)。教師社群發展的問題與因應。教育研究月刊,201,39-48。new window
高傳晃(2009)。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張丸浩(2012)。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統合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台中市。
張文宜(2012)。國民小學教師服務領導、班級經營知能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張世彗(1999)。國小一般智能優異班教師自我效能模式之驗證暨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臺北市。new window
張吉良(2011)。中彰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
張美紅(2012)。臺北市幼兒園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張紋綺(2015)。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實施與教師專業對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台北市。
張素貞、吳俊憲(2012)。大學與學校專業夥伴合作之個案研究-以專業學習社群為焦點,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8(1),1-30。new window
張國強(2010)。臺中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互動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張淑宜、辛俊德(2011)。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表現關係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5(1),83-103new window
張淑婷(2013)。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參與專業發展評鑑態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張清濱(1988)。學校行政。台北:台清。
張景媛、鄭章華、范德鑫、林靜君(2012)。「教師學習社群」發展對話式形成性評量實務及其對學習成效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3(3),717-734。new window
張景富(2012)。臺中市(山海屯區)國民小學推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實施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張雅妮(2008)。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新仁、王瓊珠、馮莉雅(2010)。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同路偕行、攜手合作、關注學習、師生雙贏。教師天地,169,20-26。
張裕弘(2009)。行銷,請先從內部做起-淺談以內部行銷策略提升教師教學效能。教育行政雙月刊,64,66-77。
張碧娟(1999)。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教學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張德銳(1994)。國小教師教學評鑑系統之研究-執行成果報告。臺北市:教育部。new window
張德銳(1996)。教育行政研究。台北:五南。new window
張德銳(2004)。教學導師臨床視導對新進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國科會(NSC91-2413-H-133-003)。new window
張德銳、王淑珍(2010)。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在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中的發展與實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1(1),61-90。new window
張德銳、李俊達(2007)。中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學協助系統。教育研究月刊,153,40-51。new window
張德銳、裘友善、簡紅珠、成虹飛、張美玉、高淑芳(1994)。國小教師教學評鑑系統之研究。臺北:教育部。new window
張德鋭(2002)。以教學檔案提升教師教學效能。教育研究月刊,104,25-31。
張潤書(2009)。行政學。台北市:三民書局。
張賢坤(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張瓊瑤(2014)。國民中學學習型組織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2009)。中小學教師學習社群手冊(張新仁編輯小組主持人)(第二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領頭羊葵花寶典(張新仁、馮莉雅、潘道仁等主編),教育部:臺北市。
教育部(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開啟孩子的無限可能。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3)。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白皮書。教育部,臺北市。
曹玉福(2006)。國民中小學校長教學領導、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梁茂森(1992)。高級職業學校教師教師成敗歸因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梁鳳珠(2011)。台南市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莊智驛(2012)。臺北市公立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現況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新北市。
莊雅雯(2014)。十二年國教政策下臺中市公立國中教師對於教師教學效能及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未發表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許文雄(201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富泓(2010)。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智涵(2015)。宜蘭縣國民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及對其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市。
許詩佩(2010)。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研究-以同德國小閱讀教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許德便(2012)。國民中學校長服務領導、教師教學創新、社群互動與學校效能關係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new window
喻鳳英(2013)。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new window
曾信榮(2010)。高中職工業類科學校教師教學效能、教育專業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new window
曾智盟(2008)。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曾增福(2004)。桃園縣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曾增豪(2011)。新竹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游曉芳(2011)。新北市國民中學組織氣氛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馮莉雅(2013)。從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探究國中專業學習社群之成效:以高雄市為例,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6(2),65-90。new window
黃上芳(2009)。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需求評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
黃于哲(2011)。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策略、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黃永和(2009)。情境學習與教學研究。臺北市:國立編譯館。new window
黃秀美(2014)。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態度與教學效能之關聯性-以桃園市公立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黃秀霞(2013)。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教師社群互動、學校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new window
黃昆輝(2002)。教育行政學。臺北市:東華。
黃芳銘(2004)。社會科學統計方法學結構方程模式。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黃芳銘、楊金寶(2002)。國中生家庭階級影響偏差行為模式之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47(2),203-230。new window
黃建翔、吳清山(2013a)。國民中學教師專業發展、專業承諾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TEPS資料庫為例。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6(2),117-140new window
黃建翔、吳清山(2013b)。提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可行策略探究:「資料導向決定」觀點。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研究學報,47(1),39-58。new window
黃政傑(1993a)。教學法與教學效能。載於黃政傑(著):課程教學之變革,155-168。臺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3b)。課程改革。臺北市:漢文。
黃昱碩(2006)。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課程發展委員會組織再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秋鑾(2009)。臺灣地區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習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new window
黃秋鑾(2010)。教師進修的另一管道─以「學習社群」提升教師專業成長。北縣教育,71,29-36。
黃振球(1992)。績優學校。台北:師大書苑。
黃偉菖(2008)。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黃皓彥(2011)。屏東縣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黃雅琳(2009)。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黃煜程(2001)。國中理化教師所營造的學習環境對學生成就動機的影響-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黃憲君(2014)。校長領導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5),148-151。
楊世英、張鈿富、楊振昇(2006)。智慧與領導的關係:探究透過領導展現的智慧。教育政策論壇,9(4),119-150。new window
楊正德(2011)。臺北縣國小教師在職進修動機、教學準備度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昌明(2011)。國中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楊玲珠(2010)。臺北市中小學教務主任教學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楊振昇(1999)。我國國小校長從事教學領導概況、困境及其因應策略之分析研究。暨大學報,3(1),183-236。
楊振昇(2002)。析論「教學領導」之內涵與前瞻。課程與教學季刊,5(2),37-54。
楊振昇(2003)。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8,287-318。
楊振昇(2004)。近十年來教育組織變革對教學領導之啟示。教育政策論壇,7(2),107-130。new window
楊振昇(2010)。國民中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行為指標建構與應用之研究研究成果報告(精簡版)。國科會(NSC97-2410-H-260-016)。
楊振昇(2011)。「以關注為本位的變革模式(concerns-based adoption model)」在國民中小學校長教學領導應用之研究研究成果報告(精簡版)。國科會(NSC98-2410-H-260-006)。
楊振富(譯)(2002)。學習型學校:第五項修練教育篇(原著者:Peter Senge et al.,1990)。臺北市:天下遠見。
楊素綾(2011)。技職校院教師教學信念、課程與教學決定和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new window
楊淙富(2012)。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new window
楊智先(2007)。教師社群互動、工作希望感受與創造性轉化之關係:量化模式建構與典範案例分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楊瑞麟(2005)。國小教師組織學習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楊豪森(2008)。綜合高中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專業承諾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new window
楊麗燕(2012)。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葉佳文(2007)。臺灣地區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詹志禹(2003)。台灣地區中小學創造力教育的實況條件與政策推展。教育研究,106,20-36。new window
葉筱梅(2015)。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對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以臺南市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高苑科技大學,高雄市。
廖俞青(2010)。臺中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社群與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台科技大學,臺中市。new window
廖美芬(2010)。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趙金婷(2000)。學習社群理念在教學上的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35,60-66。new window
蔡慶文、范熾文、林清達(2006)。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3,29-445。new window
鄧秀珍、郭秋勳(2007)。國小校長卓越教學領導之個案研究。載於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08-132)。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鄭采珮(2011)。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學生學習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鄭傑文(2013)。教師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相關性研究-以基隆市精進教學計畫學校教師社群成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鄭進丁(1986)。國民小學校長角色之分析。高雄:復文。
鄭詩釧(2005)。國民中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趙廣林(1996)。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劉明德(2005)。中小學校長教學領導核心技術關鍵之探討。學校行政,38,65-75。
劉威德(1994)。國中教師教學成敗歸因、社會支持與教學自我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劉素真(2015)。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專業知能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科技大學,台北市。
歐曉菁(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學校行政支援之研究--以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臺北市。
潘慧玲、張素貞、沈靜濤(2013)。專業學習社群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中介下的發展:一所國中個案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9(2),145-174。new window
蔡宏進(2005)。社區原理(第三版)。臺北市:三民。
蔡明政(2014)。校長科技領導、教師資訊素養及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蔡欣蓉(2015)。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蔡金田(2014)。國民小學校長領導、教師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教育行政論壇,6(1),91-112。new window
蔡美姿(2006)。澎湖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校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蔡培村、武文瑛(2004)。領導學:理論、實務與研究。高雄:麗文文化。
蔡清田、雲大維(2011)。透過課程領導經營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101,107-134new window
蔡喬育(2008)。成人教師教學專業知能與教學效能關係模式建構之研究-以華語文教學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new window
蔡進雄(2001)。學校行政領導。台北市:師大書苑。
蔡進雄(2006)。從學習社群的觀點論校長專業發展。研習資訊,23(4),129-135。
蔡進雄(2008)。教學領導與課程領導關係與整合之探析。教育研究月刊,167,93-103。new window
蔡進雄(2009)。學校經營的新典範:論教師學習社群的建立與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88,48-59。new window
蔡碧蘭(2014)。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正向管教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黎秋妤(2015)。教師知覺校長教學領導、集體效能感與其參與專業學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魯先華(1994)。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臺北市。new window
盧建銘(2013)。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教師幸福感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蕭志展(2011)。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蕭增鈺(2013)。國民小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賴文星(2011)新北市現職國小台語教師教學效能調查─以參加過台語進階研習課程之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賴協志(2014)。活化教學的動能: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觀點。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1(3),83-89。
賴貞琪(2014)。台灣南部地區國民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謝中中(2015)。嘉義市國民小學教師人際溝通能力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謝文全(2009)。教育行政學,第三版。臺北市:高等教育。
謝百亮(2006)。後現代脈絡下國民中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new window
謝金青(1997)。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鑑指標建構與權重體系之建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謝傳崇譯、林新發校閱(2011)。校長教學領導-理論與應用(Militello, M., Rallis, S.F., & Goldring, E.B.原著)。臺北市:心理。
謝豐宇(2012)。國民中學校長服務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鍾文峰(2014)。苗栗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鍾昀珊、戰寶華(2015)。屏東縣偏遠地區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8(2),69-98。new window
鍾國全(2014)。臺北市高中職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鍾文緣(2011)。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學領導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鍾莉娜(2015)。城鄉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歷程之比較研究-以高雄市二所國中教學卓越團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new window
簡玉琴(200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顏鳴辰(2013)。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與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蘇益生(2004)。高雄市國小學教師e-Learning教學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蘇祐慧(2010)。舞蹈才藝班教師教學效能實施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台中市。


英文部分
Ashton, P. T., Webb, R. B., Doda, N. (1983). A study of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r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31834)
Ashton, P. (1984). Teacher efficacy: A motivational paradigm for effective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5 (5), 28-32.
Ashton, P. & Webb, R. (1986). Making a difference: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Longman, Inc.: White Plains, NY.
Bandura, A.(1993).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8, 117-148.
Bandura, A. (197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2), 191-215.
Barbeck, M. M, Walsh, M. E. & Latta, E. R.(2003). Meeting at the hyphen: Schools-Universities Cmmunities Professions in Collaboration for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Well Being.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Bateman, D., & Bateman, C. F. (2001). A principal’s guide to special education. Arlington, VA: 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
Blase, J., & Blase J. (2000). Effective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how principals promot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school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38(2), 130–141.
Bolster, S. J., &; Henley, M. D. (2005, April). Transform classrooms with learning communities. NCA CASI e-news, 3, 5.
Borich, G. D.(2006).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Research based practice (6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Borich, G. D. (1986). Paradigms of effective teaching: Their relationship to concept of effective teaching.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18(2), 143-167.
Borich, G. D.(1994). 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New York: Teacher College Press.
Brown, A. L., and Campione, J. C. (1994). Guided discovery in a community of learners. In K. McGilly (Ed.), Classroom lessons: Integrating cognitive theory and classroom practice (pp. 229-270). Cambridge, MA: MIT Press/Bradford.
Brown. J. S.,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 32-42.
Bullard, P., & Taylor, B. O. (1993). Making school reform happe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vers, L.(1988). Teacher efficacy: Its relationship to school level organizational conditions and teacher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ed.),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action, 49,12A.
Cawelti, G. (1987). How effective instructional leaders get result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New Orlean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28935).
Cobern, William W.,(1993). “Contextual Constructivism: The Impact of Culture on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Science.” pp. 51-69 in The Practice of Constructivism in Science Education, edited by Kenneth Tobin. Washington, D. C.: AAA Press.
Coleman, P. (1998). Parent, student and teacher collaboration: The power of three. Thousand Corwin Press, Inc.
Cutler III, W.W.(2000). Parents and schools: the 150-year struggle for control in American.
De Bevoise, W.(1984).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the principal as instructional leader.
Dembo, M. & Gibson, S.(1985).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An important factor in school improvement.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6 (2), 173-184.
Denham, C. & Michael, J.(1981).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A definition of the construct and a model for further research. Educ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 5, 39-63.
Drake, T. L.,& Roe, W. H.(1986).The principalship(3rd ed.). New York: Macmillan.
DuBrin, A. J.(2007). Leadership: Research findings, practice, and skills (5th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DuFour, R., &; Eaker, R.(1998).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at work: Best practices for enhancing student achievement. Bloomington, IN: National Educational Service.
DuFour, R., DuFour, R., Eaker, R., (2008). Revisiting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at Work. Bloomington, IN: Solution Tree.
DuFour, R., DuFour, R., Eaker, R., &; Many, T.(2006). Learning by doing: A handbook fo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at work. Bloomington, IN: Solution Tree.
Duke, D. L. (1982). What can principals do ? Leadership functions and instructional
effectiveness. Nassp bulletin, 65(456), 1-12.
Eddie, W.L. Cheng., Li, H., Peter, L.,& Zahir, I.(2004). A learning culture for strategic partnering in construction. Constuction Innovation,4, 53-65.
Edmonds, R. R.(1979). Effective schools for the urban po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 education. Chicago, I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1(5), 14-20.
Elliott, S.N. et al. (2000). Educational psychology: Effective teaching, effective learning. 3rd ed. Boston: McGraw Hill.
Epstein, J. L., Coates, L., Salinas, K. C., Sanders, M. G., & Simon, B. S. (1997). School, family, 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 Your handbook for action. Thousand Oaks, CA:
Fisler, J. L., & Firestone, W. A. (2006), Teacher learning in a school-university partnership: Exploring the role of social trust and teaching efficacy beliefs,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08(6), 1155-1185.
Flammer, A. (1995). Developmental analysis of control beliefs. In A. Bandura (Ed.), Self-efficacy in changing societies (pp. 69–113).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ord, C. M. (1996). A theory of individual creative action in multiple social domai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1(4), 1112-1142.
Greenfield, W. (1987). Moral imagination and interpersonal competence: Antecedents to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In W. Greenfield (Ed.),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 Concepts, issues, and controversies (pp. 56-73). Boston: Allyn & Bacon.
Gibson, S. & Dembo, M.H. (1984). Teacher efficacy: A construct valid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 (4), 569-582.
Gordon, H. R. D. (2003). Selected factors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Perceptions of apprenticeship trainers. Journal of Technology Studies, 29, 56-59.
Guskey, T. R., & Passaro, P. D.(1994). Teacher efficacy: A study of construct dimension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31,627-643.
Hallinger, P. & Murphy, J. (1987). Assessing and developing principal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5(1), 54-61.
Hallinger, P.(1992)The evolving role of American principals: From managerial to instructional to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30(3), 35-48.
Hallinger, P. & Murphy, J. F. (1987). Assessing and developing principal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5(1), 54-61.
Hallinger, P., Murphy, J., Weil, M., Mesa, R. P. & Mitman, A.(1983).Identifying the specific practices, behavious for principals. NASSP Bulletin, 67(463), 83-91.
Heck, R., Larsen, T. J., & Marcoulides, G. A.(1990).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and school achievement :Validation of a causes model.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6(6), 94-125.
Hill, F. H. (1991).Asse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flective practice, content knowledge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 teachers. (ERIC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38565).
Hipp, K. A. (1997). Documenting the effects on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 on teacher efficac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407734)
Hord, S. M.(2004). Learning together, leading together. New York: Teacher Col-lege.
Hord, S. M., &; Sommers W. A. (2008). Leading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Voices from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Hoy, W. K., and Miskel, C. G. (2001).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Keefe, J. W., & Jenkins, J. M. (Eds.)(1991).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handbook. Reston, VA : NASSP.
Ibrahim, A. S. (1985).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s of high school principals, department heads and other administrative staff as perceived by teachers and principal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Jeffrey, G. (2006). What every principal should know about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Inc.
Killion, J.(1999).Islands of Hope in the sea of dreams: A research report on the eight schools that received the Award for Mode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WestEd.
Killion, J.(2000). Teachers who learn kids who achieve: A book at schools with mode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an Francisco, CA: Wested.
Kruse, S. D.,Louis, K. S. & Bryk, A.(1995). An emerging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school-based professional community. In K. S. Louis & A. Bryk(Eds.), Professionalism and community : Perspectives on Reforming Urban Schools(pp.23-42).Thousand Oaks: Corwin.
Krug, S. E. (1992).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8(3), 430-443
Larsen, T. J.(1987). Ident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s and the impact of their implementation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 Service No. ED281286)
Lave, J., & Wenger, E.(1991). 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London:JAI Press LTD.
Lieberman, A., & Miller, L. (2011). Learning community:The start point for professional learning is in schools and classrooms. Standard for Profession Learning, 32(4), 16-20.
Little, J. W. & McLaughlin, M. W. (1993) Teacher’s work: Individuals, colleagues, and contexts.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Louis, K. S., Marks, H. M. &; Kruse, S.(1996). Teachers’professional community in restructuring school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33(4), 757-798.
Marsh, H. W., & Bailey, M. (1991). Multidimensional students’ evaluations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 profile analysi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50310).
McBer H. (2000). Research into teacher effectiveness: A model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Report to the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McEvoy, B.(1987). Everyday acts: How principals influence development of their staffs. Educational Leadership,44(5),73-77.
McEwan, E. K.(1998). Seven steps to effective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McEwan, E. K. (2003). 7 steps to effective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Thousand Oaks, Calif.: Corwin Press.
McHaney, J. H., & Impey, W. D. (1992). Strategies for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using a clinical supervision model.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Mid-South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21st Knoxville , TN,Novemer 11-13, 1992).U.S., Georiga: Geographic srce./country of public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54 268).
McLaughlin, M. W. & Talbert, J. (2006). Building school-based teacher learning communities: Professional strategies to improve student achievement. New York:Teacher college Press.
McMullen, M.B. (1999).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s who talk the DAP talk and walk the DAP walk.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13(2), 216-30.
Medley, D.(1979).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In P. L. Peterson and H. J. Walberg (eds.), Research on teaching: Concepts,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Berkeley, CA:McCutchen.
Minor, L. C., Onwuegbuzie, A. J., Witcher, A. E., & James, T. L. (2002). Preservice teachers’ educational beliefs and their perceptions of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teachers.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96(2), 116-127.
Moneys, S. M.(1992). What is teaching effectiveness?A survey of student and teacher perceptions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51056).
Moorthy, D.(1992). The Canadian principal of the ‘90s manager or instructional leader? Or both? Education Canada, 32(2), 8-11.
Murphy, J.(1990). Principal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In Thurston, R. W., & Lotto, L. S.(Eds.), Advances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 Vol.1(Part B),163-200. Greenwich, Conn.:JAI Press.
Neill, J. (2006). What is locus of control. Retrieved July 11, 2016, from http://www.wilderdom.com/psychology/loc/LocusOfControlWhatIs.html
Newman, F. M., Rutter, R. A., & Smith, M. S. (1989). Organizational factors that affect school sense of efficacy, community and expectation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2, 221-238.
Newman,F..& Wehlage,G.(1995).Successful school restructuring . Madison,WI:Center on organization and restructuring of school.
Nickerson, S. D.,& Sowder, J.T.(2002).What factors influence the formation of teachers’professional communities and why should we care?Proceedings of PME, 26(3),401-408.
Northouse, P. G. (2001). Leadership : Theory and practice (2ed.) . California : Sage.
O'Donnell, R. J., &; White, G. P. (2005).Within the accountability era: Principals'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89(645),56-72.
O’Neill, G. P. (1988).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Canadian Journal of Education, 13(1), 162-185.
Owens, R. G. (198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educ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Oaks, CA: Corwin Press.
Ontario Principal&;apos;&;apos;s Council (2009). The principal a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leader. Thousands Oaks, CA: Corwin Press.
Palermo, The lma D.(2002).Practices of Elementary principals in influencing New Teachers to Remain in Education. Doctoral dissertation,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Pantelides, J. R. (1991). An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fic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s of elementary principal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Unpublished manuscript, Doctoral Dissertation,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Virginia.
Polk, J. A. (2006). Traits of effective teachers. Arts Education Policy Review, 107(4), 23-29.
Pressley, M., Rankin, J., & Yokoi, L. (1996). A survey of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of primary teachers nominated as effective in promoting literacy.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6(4), pp.363-384.
Reitzug, U. C. (1997). Images of principal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From super-vision to collaborative inquiry. Journal of Curriculem and Supervision, 12 (4), 324-343.
Reichstetter, R. (2006). Defining a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A literature review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Report No. 06.05). Raleigh, NC:Wark county public school system.
Reynolds, D., Muijs, D., & Treharne, D. (2003). Teacher evaluation and teacher effectiveness in the United Kingdom. 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17(1), 83-100.
Richmond, G., &; Manokore, V. (2011). Identifying elements critical for functional and sustainable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Science Education, 95(3), 543-570.
Robbins, S. P., & Langton, N. (2007). Organizational behaviou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pplications. Prentice Hall.
Roberts, M. S., & Pruitt Z. E. (2003).School a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Collaborative & activities and strategie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Corwin Press. Inc.
Rosenshine (1986).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explicit teaching. Retrieved from http://www.ascd.orgASCDpdfjournalsed_leadel_198604_rosenshine.pdf.
Ryan, D. W. (1989). Developing a new model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Ontario: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hein, E. H.(1985). Organizations in culture and Leadership. San-Fransico: Jossessy- Bass.
Sergiovanni, T.J.(2000). The lifeworld of leadership: Creating culture, community, and personal meaning in our school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ilcock, P.(1993). Towards a new progressivism in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Educational Studies, 19(1), 107-121.
Snyder, K. J. (1983).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for productive school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0(5), 32-37.
Tang, L. P. (1994). Teaching evaluation in the college of business: Factors related to the overall teaching effectivenes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74716)
Terry, P. M. (1996). The principal and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Professors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Corpus Christi.(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00613)
Ubben, G. C., Hughes, L. W., & Norris, C. J. (2001). The principal: Creative leadership for effective school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Vygotsky, L. S.(1978). Mind in society. Edited by M. Cole, V. John-Stiener, Scribner, S. and E. Souberman.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aters, T., Marzano, R., & McNulty, B.(2003).Balanced leadership: What 30 years of tell us about the effects of leadership on student achievement. Aurora, CO: Mid-Continent Reg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ies.
Weber, J. R.(1989). Leading the instructional program.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09513)
Westheimer, J.(1998). Among school teachers: Community, autonomy, and ideology in teachers’ work.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Woles, K.,& Lovell, J.T.(1975). Supervision for better schools(4thed.).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Woolfolk, A. E., & Hoy, W. K. (1990). Prospective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and beliefs about contro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1), 81-91.
Wray, D., Medwell, J., Fox, R., & Poulson, L.(2000). The teaching practices of effective teachers of literacy. Educational Review, 52(1), 75-84.
Yeung, K.W., & Watkins, D. (2000). Hong Kong student teachers’ personal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efficac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2), 213-235.
Yukl, G. (2010).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7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Zimmerman, B. J. (1995). Self-efficacy an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A. Bandura (Ed.), Self-efficacy in changing societies (pp. 202-231).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