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族認同的摸索--評介盧建榮著《分裂的國族認同:1975∼1997》和《臺灣後殖民國族認同1950∼2000》
書刊名:臺灣風物
作者:陳威廷
出版日期:2004
卷期:54:1
頁次:頁153-165
主題關鍵詞:國族認同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72
  • 點閱點閱:9
期刊論文
1.盧建榮(2002)。台灣史學界的後現代狀況。漢學研究通訊,2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豫、李霞、舒小昀(2000)。新文化史學的崛起--與劍橋大學彼得.伯克教授座談側記。史學理論研究,1,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蔣竹山(20010300)。「文化轉向」的轉向或超越?--介紹四本論歐美新文化史的著作。新史學,12(1),233-2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盧建榮(19950600)。從造像銘記論五至六世紀北朝鄉民社會意識。歷史學報,23,97-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盧建榮(20020525)。歷史與敘述。「心理學的開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輔大心理學系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盧建榮(20020111)。邊緣學門的奮戰:象牙塔外與妖風小廟內。人文社會學術的 <文化轉向> 會議,文化研究學會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蘇世杰(20030605)。專業化史學與國家化的歷史--德國歷史主義與法國年鑑學派的興起。國立成功大學西洋史資料中心第一次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晴佳(2002)。臺灣史學五十年(1950-2000) : 傳承、方法、趨向。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長泰(2003)。新文化史與中國政治。臺北:一方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盧建榮(20030000)。臺灣後殖民國族認同:1950-2000。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盧建榮(19990000)。分裂的國族認同:1975-1997。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Kennedy, Valerie、邱彥彬(2003)。認識薩伊德:一個批判的導論。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White, Hayden、陳永國、張萬娟(2003)。後現代歷史敘事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宋國誠(20030000)。後殖民論述--從法農到薩依德。臺北:擎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廖炳惠(2003)。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張茂桂(20010200)。評蕭阿勤«Contemporary Taiwanese Cultural Nationalism»及盧建榮《分裂的國族認同:1975-19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盧建榮(20001110)。歷史文本製作與國族主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國誠(20030927)。遊離在東西文化邊界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單德興(20030928)。鐘為誰鳴,巴勒斯坦之音沉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宋明焯(20030928)。薩依德:思想「流亡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Stone, Lawrence、古偉瀛(2001)。歷史敘述的復興:對一種新的老歷史的反省。歷史:理論與批評。人文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盧建榮(2002)。與文學共枕的歷史學:歷史不是社會科學的婢女卻是文學的朋友。新文化史。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Hobsbawm, E. J.(2002)。論敘事體的復興。論歷史。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盧建榮(2001)。毒蛇猛獣來了--新文化史的實戰操作手冊。性別、政治與集體心態。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盧建榮(1996)。後現代歷史學指南--讓我們重畫國內大學歷史教學的版圖。歷史的再思考。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