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原鄉情與故鄉愛--鍾理和戰前與戰後心境拼圖
書刊名: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學報
作者:林燕玲
作者(外文):Lin, Yen-ling
出版日期:2005
卷期:6
頁次:頁267-282
主題關鍵詞:鍾理和鄉土文學鄉土作家祖國認同本土意識Chung, Li-heLocal literatureLocal authorNational identityNative consciousnes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9
  • 點閱點閱:32
期刊論文
1.張良澤(19740400)。鍾理和作品的日本經驗和祖國經驗。中外文學,2(1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素蘭(19770300)。毀滅與新生--試析鍾理和的「故鄉」。臺灣文藝,54,54-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丹橘(19960400)。鍾理和的文學觀及其作品中的農民世界。臺灣新文學,4,223-2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西甯(1979)。脈流著純純的中國文化血統:紀念理和。書評書目,78,29-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兩峰(1964)。鍾理和論。台灣文藝,1(5),15-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兩峰(1977)。故鄉.故鄉。台灣文藝,1(54),3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海音(196410)。一些回憶。台灣文藝,1(5),9-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衡茂(1964)。陌生者的哀念。台灣文藝,1(5),2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雙不(1980)。雙不齋談書--原鄉人。書評書目,90,87-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良澤(1974)。鍾理和作品概述。書評書目,10,117-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火泉(1964)。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台灣文藝,1(5),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映真(1960)。介紹第一部臺灣的鄉土文學作品集。筆匯,2(5),37-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莊園(1980)。鍾理和傳拍成電影「原鄉人」有感。台灣文藝,14(57),257-2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彭瑞金(198910)。土地的歌.生活的詩:鍾理和的《笠山農場》。台灣春秋,221,328-3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壹闡提(1980)。「原鄉人」出現的意義。台灣文藝,14(57),243-2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游喚(1992)。鍾理和日記中的典故。明道文藝,1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葉石濤(1966)。鍾理和評介。自由青年,3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鄭清文(1989)。重讀鍾理和的短篇小說。台灣春秋,2(1),336-3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鄭美玲(1977)。鍾理和作品論。文心,5,101-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廖清秀(196410)。悼念理和兄。台灣文藝,1(5),2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謝嘉珍(1974)。鍾理和短篇小說集。書評書目,9,116-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鄭清文(1971)。讀 「鍾理和短篇小說集」。青溪,51,69-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鍾鐵民(1964)。父親,我們。台灣文藝,1(5),10-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鍾鐵民(1980)。原鄉人及其他。台灣文藝,14(57),246-2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鍾鐵民(19941201)。父親。聯合文學,11(2),105-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呂正惠(19941200)。特立一代的鍾理和。聯合文學,11(2)=122,97-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史君美(19731100)。來喜愛鍾理和。文季,2,60-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林海音(19770300)。追憶中的欣慰--「鍾理和全集」出版而寫。臺灣文藝,54,75-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花村(19770300)。<鍾理和短篇小說集>讀後。中華文藝,13(1),120-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許南村(19770800)。原鄉的失落--試評<夾竹桃>(鍾理和全集)。現代文學,復刊1,83-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許素蘭(19740700)。鍾理和小論。臺灣文藝,11(44),44-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葉石濤(19941200)。新文學傳統的承繼者--鍾理和。聯合文學,11(2)=122,93-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鍾肇政(19941200)。為文學而生, 為文學而死--紀念鍾理和八秩冥誕。聯合文學,11(2)=122,91-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鍾鐵民(19770300)。我看鍾理和小說中的人物。臺灣文藝,54,40-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韓淑惠(19770300)。談鍾理和筆下的農民世界。臺灣文藝,54,65-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李喬(19941200)。理和文學不朽--從「復活」的救贖觀談起。聯合文學,11(2)=122,95-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彭瑞金(19941200)。艱困年代的文學見證人--鍾理和。聯合文學,11(2)=122,99-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鍾鐵民(19911200)。鍾理和文學中所展現的人性尊嚴。臺灣文藝,8=128,42-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徐賜月(19740700)。論鍾理和的人生觀與文學觀。臺灣文藝,11(44),47-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陳雀華(19720400)。鍾理和小論。臺灣文藝,35,82-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彭瑞金(19770300)。葉石濤-張良澤對談。臺灣文藝,54,7-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彭瑞金(19770300)。試論鍾理和社會參與。臺灣文藝,54,18-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彭瑞金(19940400)。鍾理和小說「校長」。臺灣文藝,2=142,72-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劉秀燕(19840700)。活過、愛過、寫過:鍾理和研究。臺灣文藝,89,29-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張良澤(19731100)。從鍾理和的遺書說起理和思想初探。中外文學,2(6),100-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張良澤(19731100)。鍾理和的文學觀。文季,2,48-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張良澤(19740100)。鍾理和作品概述。書評書目,9,107-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張良澤(19740300)。鍾理和作品概述。書評書目,11,64-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邱貴芬(19951000)。國家認同與文化認同不可混為一談。中外文學,24(5)=281,125-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王麗華(19770300)。鶼鰈之情--夜訪鍾台妹女士。臺灣文藝,54,47-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陳芳明(20010300)。戰後初期文學的重建與頓挫。聯合文學,17(5)=197,150-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陳芳明(20010400)。臺灣新文學史(10)--二二八事件後的文學認同與論戰。聯合文學,17(6)=198,162-1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林載爵(19731200)。臺灣文學的兩種精神--楊逵與鍾理和之比較。中外文學,2(7),4-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陳芳明(20010500)。反共文學的形成及其發展。聯合文學,17(7)=199,148-1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1992)。鍾理和逝世32週年紀念暨台灣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鍾理和逝世32週年紀念暨台灣文學學術研討會。高雄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石濤。新文學傳統的承繼者--鍾理和《笠山農場》。鍾理和逝世32週年紀念暨台灣文學學術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吳雅蓉(1999)。超越悲劇的生命美學--論鍾理和及其文學(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姿如(2000)。鍾理和文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幼萍(1999)。鍾理和笠山農場語言運用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慧芬(1999)。台灣客籍作家長篇小說中人物的文化認同(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羅尤莉(1996)。鍾理和文學中的原鄉與鄉土(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馬克思(1990)。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台北市: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島利郎(1999)。台灣新文學與魯迅。台北市: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97)。鍾理和全集。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良澤(1974)。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大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良澤(1996)。台灣文學、語文論集。彰化市: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石濤(1995)。一個台灣老朽作家的五0年代。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鍾理和、鍾肇政、錢鴻鈞(1998)。台灣文學兩鍾書。台北市:草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涂翠花、黃英哲(1994)。台灣文學研究在日本。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應鳳凰(2004)。鍾理和論述--1960-2000。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彭瑞金(1997)。台灣新文學運動40年。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映真(1984)。孤兒的歷史.歷史的孤兒。台北市: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曉波(1985)。臺灣的殖民地傷痕。臺北:帕米爾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芳明(1998)。左翼臺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彭瑞金(1994)。鍾理和傳。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照(1995)。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戰後文學史散論。台北:聯合文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許俊雅(1997)。台灣文學論︰從現代到當代。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芳明(1994)。典範的追求。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班納迪克.安德森、吳叡人(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蔡文章(19961114)。笠山下的香火傳承,承繼文學種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鍾鐵民(19941214)。笠山下的故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古秀如(19941225)。平妹印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良澤(19761129)。關於「鍾理和全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良澤(19731213)。鍾理和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素蘭(19950330)。落雨的暗暝讀鍾理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梅遜(19800123)。我與鍾理和的一段友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梅遜(19600816)。弔鍾理和先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彭瑞金(19950217)。生命的鍊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彭瑞金(19940716)。鍾理和文學的生活經驗與生命體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彭瑞金(19960715)。日記裡的文學--寫在《鍾理和日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彭瑞金(19970825)。鍾理和全集再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彭瑞金(19971010)。悲情年代文學不悲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葉石濤(19920628)。鍾理和日記裡的海內外作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葉石濤(19941214)。倒在血泊中的筆耕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廖清秀(19970801)。重讀理和的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鍾鐵民(19951015)。我的祖父與笠山農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謝人堡(197611)。談「夾竹桃」。鍾理和殘集。遠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方以直(1976)。悼鍾理和。鍾理和殘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鍾肇政(1993)。時代脈動裡的臺灣客籍作家。客家台灣文學論。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