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劉蕺山對太極的詮釋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徐銘謙
作者(外文):Hsu, Ming-chien
出版日期:2009
卷期:5
頁次:頁183-201
主題關鍵詞:劉蕺山無極太極意根獨體主靜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4
  • 點閱點閱:37
期刊論文
1.楊祖漢(20071200)。論蕺山是否屬「以心著性」之型態。鵝湖學誌,39,33-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鍾彩鈞(20070600)。謝上蔡、李延平與朱子早年思想。清華學報,37(1),35-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介裕(20010500)。宋儒李延平之義理探析。中國文化月刊,254,49-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榮灼、鄭志健(20090200)。劉蕺山的「生命現象學」。鵝湖,34(8)=404,3-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立驩(2007)。周敦頤《太極圖說》「無極」與「太極」關係之硏究。鵝湖月刊,第33卷第1期=總號第3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尹文漢(2000)。論劉宗周的慎獨學說。池州師專學報,第14卷2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敏浩(2001)。從劉宗周議佛看儒佛異同。新亞學術集刊:天人之際與人禽之辨--比較與多元的觀點,期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曹樹明(2004)。劉蕺山的慎獨論。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卷1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瑩暖(2001)。朱子所理解的佛教思想--以心性意涵與修持工夫為討論中心(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柯正誠(2004)。劉蕺山「盈天地間一氣」思想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廖俊裕(2003)。道德實踐與歷史性:關於蕺山學的討論(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立驤(2003)。劉蕺山哲學思想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余建中(1993)。劉蕺山哲學硏究。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侯潔之(2003)。道南學脈觀中思想硏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朱熹(198003)。延平答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宗炎(1986)。周易象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申(1992)。話說太極圖。北京:知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蔣義斌(1997)。宋代儒釋調和論及排佛論之演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宗羲、全祖望、黃百家。宋元學案。成都:四川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申(1997)。周易與易圖。瀋陽:瀋陽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立文(200211)。宋明理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振綱(2000)。證人之境:劉宗周哲學的宗旨。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曹端、王秉倫(2003)。曹端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來(2000)。朱子哲學思想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朱熹(1988)。四書集註。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學智(2003)。明代哲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古清美(1990)。明代理學論文集。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來(2004)。宋明理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敏浩(20010000)。劉宗周及其慎獨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唐君毅(1993)。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蔣義斌(19970000)。宋儒與佛教。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1997)。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鄭吉雄(20040000)。易圖象與易詮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唐君毅(1990)。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吳光(2007)。劉宗周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弼 [晉]韓康伯、孔穎達、陸德明。周易注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夫之。周易內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緯書集成(冊上-中)。石家莊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周敦頤。周濂溪集。叢書集成初編本。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程顥、程頤、王孝魚((二版3)。二程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朱熹、李光地、熊賜履。御纂朱子全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朱熹。晦庵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黃宗羲。明儒學案。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方以智。東西均注釋。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王宏。正學隅見述。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鄭玄 [唐]孔穎達(疏)、陸德明。禮記註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董仲舒。春秋繁露。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熊琬(2005)。宋代理學與佛學之探討。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牟宗三。心體與性體(一)。臺北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牟宗三。從陸象山到劉蕺山。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王健(2007)。在現實真實與價値真實之間--朱熹思想硏究。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何乃川(2007)。閩學困知錄。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劉京菊(2007)。承洛啟閩--道南學派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楊祖漢(2005)。劉蕺山與黃梨洲的氣論。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