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東漢末年「黃憲現象」所展現的隱逸型態與理想人格
書刊名:嘉大中文學報
作者:朱錦雄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u, Chin-hsiung
出版日期:2010
卷期:3
頁次:頁43-66
主題關鍵詞:黃憲隱逸形態理想人格范曄Huang XianSeclusion styleIdeal personality modelFam Y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8
  • 點閱點閱:44
東漢末年的黃憲,雖然其「言論風旨,無所傳聞」,但在當時的史料中,卻留下了耐人尋味的「黃憲現象」。本文試圖透過隱逸型態與理想人格典範兩個角度,以了解「黃憲現象」所隱藏的涵義。從「隱逸型態」來看,黃憲是屬於一種「隨周遭發生之事而動」的隱逸型態。而從「理想人格」來看,應顯示了兩個層面的涵義:第一是反映出漢末觀人價值的取向,有一部分的目的是趨向於塑造類型性人物的理想典範。透過理想人格典範的塑造,可以在社會上形成一種模仿的風氣,進而達至所欲推展的某種價值觀。第二個層面則是使黃憲成為了眾人各取所需的理想人格典範。透過了解這種情形,我們可以發現漢末對於理想人格的標準產生了新舊交替的現象。而「黃憲現象」正顯示了這種新舊典範轉變的情形。
Huang, Xian is a special man at the end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Not many historical records about Huang, Xian have been kept. However, he influenced many people at that time. This article mainly is to analyze his influences at the end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he focus is placed, especially, on seclusion style and ideal personality model.
期刊論文
1.郜積意(2002)。漢代隠逸與經學。漢學硏究,2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魏敏慧(1990)。東漢隱逸風氣探析(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錦雄(2005)。魏晉「會通」思潮下之「通隱」現象硏究(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麗真(1978)。魏晉清談主題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余英時(1980)。中國知識階層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崔述(1989)。考信錄。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明(1994)。中古士族現象研究:儒學的歷史文化功能初探。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唐長孺(2002)。魏晉南北朝史論叢(外二種)。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范曄、李賢(1997)。後漢書。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象、成玄英、陸德明、郭慶藩、王孝魚(1993)。莊子集釋。臺北市: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義慶、劉孝標、余嘉錫(1989)。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熹(1983)。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許尤娜(20010000)。魏晉隱逸思想及其美學涵義。臺北市: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冠宏(20000000)。聖賢典型的儒道義蘊試詮:以舜、甯武子、顏淵與黃憲為釋例。臺北: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余英時(1987)。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澤厚、劉綱紀(1987)。中國美學史。臺北: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仁祥(19950000)。先秦兩漢的隱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趙翼、王樹民(2007)。廿二史劄記校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宮崎市定、韓昇、劉建英(2008)。九品官人法研究--科舉前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陶淵明、袁行霈(2003)。陶淵明集箋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寶楠、高流水(1998)。論語正義。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徐清泉(2003)。中國傳統人文精神論要--從隱逸文化、文藝實踐及封建政治的互動分析入手。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茂同(1997)。歷代職官沿革史。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湯用彤(1995)。魏晉思想乙編•魏晉玄學論稿。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93)。日本學者硏究中國史論著選譯。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