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冷戰格局下「面向南洋」的香港左派文藝刊物--以五六十年代的《鄉土》、《文藝世紀》為例
書刊名:中國現代文學
作者:陳偉中
作者(外文):Chan, Wai-chung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8
頁次:頁49-70
主題關鍵詞:冷戰僑委南洋鄉土文藝世紀Cold WarOverseas Chinese commissionNanyangXiangtuWenyi Shij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29
  • 點閱點閱:148
期刊論文
1.潘碧華(2000)。香港文學對馬華文學的影響(1949-1975)。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1),88-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琅(2007)。源克平與《文藝世紀》。文學研究,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譚秀牧(19860105)。我與《南洋文藝》。香港文學,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隼(19911105)。香港刊物綴拾。香港文學,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鍾仕梅(19891125)。中共如何管理香港?。當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文放(19940615)。我在新華社香港分社生活工作的四十二年。東周刊,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絲韋(19850105)。《海光文藝》和《文藝世紀》--兼談夏果、張千帆和唐澤霖。香港文學,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莊國土(1994)。論臺灣當局的華僑教育政策。臺灣研究,19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詠梅(20080000)。尋求新路向:《海光文藝》研究。現代中文文學學報,8(2)/9(1),213-2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滋仁(1990)。中泰兩國關係的回顧與展望。南洋問題研究,199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賡武(2001)。中國革命與海外華人。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江關生(2012)。中共在香港•1949-2012。香港:天地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賡(1982)。陳賡日記。北京:戰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任貴祥、趙紅英(1999)。華僑華人與國共關係。武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南京(1993)。世界華僑華人詞典。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金堯如(1998)。中共香港政策秘聞實錄--金堯如五十年香江憶往。香港:田園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錦樹(2012)。馬華文學與中國性。臺北:麥田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鶇賓(1996)。東北人物大辭典。瀋陽:遼寧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文祥(1999)。香港澳門百科大典。青島:青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570101)。鄉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5706)。文藝世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軒轅輅(1987)。新華社透視。香港:廣角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習少穎(2010)。1949-1966年中國對外宣傳史研究。湖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國務院僑辦幹部學校(2006)。僑務工作概論。中國致公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梁慕嫻(2012)。我與香港地下黨。香港:開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詠梅(2003)。邊緣與中心:論香港左翼小說中的「香港」(1950-1967)。香港:天地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盛文林(2011)。最經典的中國古代常識。北京:台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少奇(2008)。建國以來劉少奇文稿。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警頑(1940)。華僑對祖國的貢獻。上海:光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馬晉強(2000)。當代東南亞國際關係。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志勇(2009)。廣東漢劇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章翰(1977)。魯迅與馬華。新加坡:風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章妮(2012)。三城文學『都市鄉土』的空間想像。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謀、吳傑偉(2013)。亞太研究論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羅海雷(2012)。我的父親羅孚--一個報人、「間諜」和作家的故事。香港:天地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蕭洪(1998)。20世紀世界通鑒。廣州:廣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蔡仁龍、郭梁(1987)。福建黨史資料:華僑抗日救國史料選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華僑華人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編(2002)。華僑華人百科全書•總論卷。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鄭樹森、黃繼持、盧瑋鑾(1998)。國共內戰時期香港本地與南來文人作品選(1945-1949)。香港:天地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莊國土(2001)。華僑華人與中國的關係。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2008)。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潘亞暾、汪義生(1997)。香港文學史。廈門:鷺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邱天助(20020000)。布爾迪厄文化再製理論。臺北:桂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DecJassified Documents Reference System Gale Group,(19571211)。Guideline for United States Programs Affecting the Overseas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  new window
2.Declassified Documents Reference System, Gale Group(19540724)。Future steps in Southeast Asia considered at 724/54 in meeting at State Dept(CK3100286298)。  new window
3.Declassified Documents Reference System, Gale Group(19560713)。Oversea Chinese as an instrument of U.S. policy(CK3100332336)。  new window
4.關夢南(19950220)。文化波瀾的另一面--羅孚談五六十年代的愛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文灼非(19970627)。文化統戰工作三十年追憶--訪資深報人羅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楚金(20120924)。梨園雅韻憶往昔•潮劇春花色色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柳岸(19640506)。讀最近一期的《文藝世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樊善標(1951)。閱讀香港《新生晚報•新趣》1951 年的短篇故事。墨痕深處--文學、歷史、記憶論集。香港:牛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清田(1995)。香港政治左左右右的糊塗史--從左派組黨談起。中方入港尋方向。香港:天地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正偉(1995)。淺論美援與中華民國僑教之關係。東南亞教育研究論文集。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