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陳懷澄的街長公務職責與文人生活:以〈陳懷澄日記〉為論述中心(1920~1932)
書刊名:臺灣史研究
作者:李毓嵐
作者(外文):Lee, Yu-lan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3:1
頁次:頁75-120
主題關鍵詞:陳懷澄鹿港街長傳統文人櫟社傅錫祺Chen Huai-chengChief of Lukang StreetTraditional literatiOak Poetry SocietyFu Hsi-ch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65
  • 點閱點閱:68
期刊論文
1.李毓嵐(20090600)。日治時期臺灣傳統詩人的休閒娛樂--以櫟社詩人為例。臺灣學研究,7,51-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廖振富(20111200)。〈傅錫祺日記〉的發現及其研究價值:以文學與文化議題為討論範圍。臺灣史研究,18(4),201-2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耀椿(20100200)。鹿港街長、櫟社詩人陳懷澄藏書。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34,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慧玉(19971200)。保正、保甲書記、街庄役場--林老和、李炳坤、楊彩南、徐國章訪問錄。臺灣風物,47(4),69-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慧玉(19951200)。保正、保甲書記、街庄役場--口述歷史(李金鎮、陳榮松、陳金和)。臺灣史研究,2(2),187-2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文松、閻立(201201)。植民地期台湾総督府国語學校における日本人と台湾人校友の役割:「共治庄政」:草屯地域における渥美寛蔵と洪清江の関係を中心に。日本経済史研究,15,131-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文松(20121200)。「庄政」大對決:以日治中期臺中州草屯庄炎峰青年會為中心。臺灣風物,62(4),27-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慧玉(19940600)。保正[曾玉崙]、保甲書記[陳金水、黃進財]、街庄役場[張添財]。臺灣風物,44(2),69-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若文(20021200)。日治臺灣的自治行政(1920-1934)--以小梅庄為例。淡江人文社會學刊,13,53-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0101200)。旗山街首任街長陳順和先生軼事(補正篇)。高縣文獻,29,89-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若文(20071200)。論街庄公文書的解讀和研究途徑--以小梅庄為例。臺灣風物,57(4),9-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毓嵐(20120600)。林獻堂與婦女教育--以霧峰一新會為例。臺灣學研究,13,93-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許雪姬(20061200)。林獻堂與櫟社。兩岸發展史研究,2,27-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許薰文(20091200)。日治時期櫟社文人陳懷澄及其詞作內容。彰化文獻,13,6-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順德(19910900)。汐止街長陳定國傳奇的一生。臺灣風物,41(3),45-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文松(20111200)。日治時期臺灣「雙語學歷菁英世代」及其政治實踐:以草屯洪姓一族為例。臺灣史研究,18(4),57-1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廖振富、張明權(20130900)。〈傅錫祺日記〉所反映的親人互動及其家庭觀。臺灣史研究,20(3),125-1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蔡慧玉(19931100)。保正、保甲書記、街庄役場--口述歷史(1)。史聯雜誌,23,23-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蔡慧玉(19951200)。保正[呂為]保甲書記、街庄役場[王連彩、賴江和]。臺灣風物,45(4),83-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蔡慧玉(19961200)。日治臺灣街庄行政(1920-1945)的編制與運作:街庄行政相關名詞之探討。臺灣史研究,3(2),93-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吳文星(19880500)。日據時期臺灣書房教育之再檢討。思與言,26(1),101-1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吳文星(19780900)。日據時代臺灣書房之研究。思與言,16(3),62-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蔡淵洯(19830100)。清代臺灣社會領導階層的組成。史聯雜誌,2,25-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許雪姬(2005)。張麗俊生活中的女性。水竹居主人日記學術研討會。臺中:臺中縣政府文化局。69-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許薰文(2009)。日治時期櫟社四家詞析論--林癡仙、陳貫、陳懷澄、蔡惠如(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鳳雀(2014)。黃純青及其詩作研究(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筱涵(2010)。陳懷澄及其文學作品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廖振富(1996)。櫟社三家詩研究--林癡仙、林幼春、林獻堂(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施懿琳(2003)。從(釆詩集〉看臺日漢詩人的互動模式與書寫話語。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學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麗俊、許雪姬、洪秋芬、李毓嵐(2001)。水竹居主人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傅錫祺、高志彬、王國璠(1992)。鶴亭詩集。臺北:龍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雪姬(2000)。鹿港鎮志.宗教篇。彰化:鹿港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村茂夫(1925)。在臺の信州人。臺北:日本公論社臺灣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傅錫祺(1916)。傅錫祺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昭容(2015)。宜樓掬月意樓春:鹿港慶昌行家族史續探。臺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毓嵐(2010)。世變與時變: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的肆應。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懷澄(1934)。吉光集。嘉義:蘭記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懷澄(1934)。媪解集。嘉義:蘭記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懷澄(2006)。沁園詩存(附無悶詞)。臺北: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鹿港街役場(1921)。大正十年中後役場事務及街況報告。臺中:鹿港街役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傅錫祺(1963)。櫟社沿革志略附錄:櫟社。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臺中州(1937)。臺中州職員錄。臺中:臺中州文書課共誠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臺灣警察協會(1918)。臺灣總督府警察職員錄。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吳文星(2000)。鹿港鎮志(十):人物篇。彰化:鹿港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吳新榮(1981)。吳新榮日記(戰前)。臺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獻堂、許雪姬(2004)。灌園先生日記(七):一九三四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獻堂、許雪姬(2006)。灌園先生日記(十一)一九三九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獻堂、許雪姬、何義麟(2001)。灌園先生日記(三):一九三○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獻堂、許雪姬、周婉窈(2003)。灌園先生日記(五):一九三二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獻堂、許雪姬、呂紹理(2003)。灌園先生日記(六):一九三三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宮崎聖子(2008)。植民地期台湾における青年団と地域の変容。東京:御茶の水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麗俊、許雪姬、洪秋芬、李毓嵐(2004)。水竹居主人日記(七)。臺北:臺中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臺中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許雪姬、王美雪(1998)。霧峰林家相關人物訪談紀錄(下厝篇)。臺中豐原: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傅錫祺(1943)。櫟社四十年沿革志略。台北:興南新聞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單文經(2000)。鹿港鎮志(七):教育篇。彰化:鹿港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廖振富(20070000)。臺灣古典文學的時代刻痕:從晚清到二二八。臺北市:國立編譯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台湾新民報社調査部(1937)。台湾人士鑑。台湾新民報社調査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蔡慧玉(1997)。日治時代臺灣的街庄行政。臺中縣豐原市: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吳文星(20080000)。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黃美娥(20070000)。古典臺灣:文學史.詩社.作家論。臺北:國立編譯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洪敏麟(1984)。臺灣舊地名之沿革。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林進發(1934)。臺灣官紳年鑑。民眾公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林朝崧(1992)。無悶草堂詩存。臺北:龍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黃美娥(20040000)。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葉大沛(1997)。鹿港發展史。左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廖振富(20060000)。櫟社研究新論。臺北市:國立編譯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戴炎輝(19790000)。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林獻堂、許雪姬(2000)。灌園先生日記(四)一九三一年。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林瑛琪(2010)。臺灣的音樂與音樂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陳培煦(1962)。家系片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鹿港街誌昭和三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http://who.ith.sinica.edu.tw, 2012/06/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懷澄(1916)。陳懷澄日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傅錫祺。鹿港公會堂記,彰化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鹿港街役場(1928)。鹿港街街勢一覽表(昭和三年度分),臺中:鹿港街役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江寶釵(2007)。蘭記在嘉南地區的活動。記憶裡的幽香:嘉義蘭記書局史料論文集。臺北:文訊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品滄、李香瑩、林建廷(2015)。黃淑女士訪問紀錄。獄外之囚:白色恐怖受難者女性家屬訪問紀錄。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錦堂(2014)。新化街長梁道與新化街的發展(1920-1936)。南瀛歷史、社會與文化IV:社會與生活。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雅俐(20080000)。音樂、權力與啟蒙:從《灌園先生日記》看1920~1930年代霧峰地方士紳的音樂生活。日記與臺灣史研究:林獻堂先生逝世50週年紀念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慧玉(2007)。日治臺灣的俸給令研究:明治建制、官制釋疑及臺灣基層行政。地方史研究集。嘉義:國立中正大學臺灣人文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