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空」、「氣」之爭及其背後的道德實踐問題--熊十力思想中的儒佛之辯新探
書刊名: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
作者:李雨鍾
作者(外文):Li, Yu-zhong
出版日期:2016
卷期:52
頁次:頁123-153
主題關鍵詞:熊十力慈悲Xiong ShiliEmptinessQiRenKarunā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36
  • 點閱點閱:36
期刊論文
1.林鎮國(20020600)。Hsiung Shih-li's Hermeneutics of Self : Making a Confucian Identity in Buddhist Words。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8,69-90。new window  new window
2.黃文宏(20071200)。西田幾多郎與熊十力。清華學報,37(2),403-4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永勝(20150300)。氣質之性說的成立及其意義--以漢語思維的展開為線索。臺大中文學報,48,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鳩摩羅什、龍樹菩薩。大智度論。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村元、江支地(1997)。慈悲。Hong Kong:海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僧祐。弘明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汝鈞(2002)。唯識現象學(一):世親與護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熊十力、蕭萐父(2001)。熊十力全集。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錢新祖(2013)。中國思想史講義。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橫山紘一、許洋主(2002)。唯識思想入門。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亨(20140000)。思文論集:儒道思想的現代詮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安梧(2011)。牟宗三前後:當代新儒學哲學思想史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翟志成(1993)。當代新儒家史論。臺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玄奘。成唯識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汝鈞(20050000)。純粹力動現象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儒賓(2003)。儒家身體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賴賢宗(20010000)。體用與心性:當代新儒家哲學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儒賓(20120000)。異議的意義:近世東亞的反理學思潮。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楊儒賓(20130000)。從五經到新五經。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鎮國(19990000)。空性與現代性:從京都學派新儒家到多音的佛教詮釋學。臺北:立緖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印順(2001)。評熊十力的《新唯識論》。熊十力全集•附卷。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牟宗三(2008)。我與熊十力先生。存齋論學集。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杜維明、林鎮國(2001)。探究真實的存在:略論熊十力。熊十力全集•附卷。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梁簌溟(2008)。讀熊著各書書後。存齋論學集。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齊勇(2001)。為熊十力先生辯誣--評〈長懸天壤論孤心〉。熊十力全集●附卷。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述先(1994)。如何正確理解熊十力--讀〈長懸天壤論孤心〉有感。當代新儒家人物論。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