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法治教育的核心價值:友善校園理念的實踐
書刊名:教育政策與管理
作者:梁弘孟 引用關係蘇筱婷
作者(外文):Liang, Hung-mengSu, Hsiao-ting
出版日期:2016
卷期:1
頁次:頁21-50
主題關鍵詞:人性尊嚴友善校園法治教育校園霸凌Human dignityFriendly campusThe practice of law-related educationSchool bull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54
  • 點閱點閱:10
期刊論文
1.黃旭田(20060600)。「友善校園」的困境、反省與推動策略。全國律師,10(6),33-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育典(20110500)。校園霸凌的法律分析。月旦法學,192,97-1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畢恆達(2000)。從葉永誌的死檢視男性特質:從兩性平等到性別平等。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3,125-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Tam, F. W. M.、Taki, M.(2007)。Bullying among girls in Japan and Hong Kong: An examination of the frustration-aggression model。Educational Research & Evaluation,13(4),373-399。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羅丰苓、盧台華(2013)。國中普通班級身心障礙受凌學生遭受同儕霸凌輔導歷程之研究。第十八屆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葳葳(2015)。網路霸凌現象與因應。第十一屆教育理論與實務對話研討會。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吳國淳(1989)。教導中重度智能不足兒童社會技巧成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證嚴(2009)。靜思語。臺北:慈濟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育典(2010)。從法治國家到人權保障的希望工程--以人權教育為中心。台北市:元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育典(2013)。法治國與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核心的教育法。臺北市:元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震山(2001)。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志宏(2013)。校園法治教育學生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教育部(2010)。99年度友善校園工作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教育部(2011)。校園「暴力霸凌」手冊--老師版。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惠馨(2011)。創新與實踐:臺灣法學教育。臺北市: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崇趁(2012)。教育經營學。臺北市: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Francis, C. A.(2015)。Mindfulness meditation made simple: Your guide to Finding true inner peace。Raleigh, NC:Paradigm Press。  new window
11.Kraizer, S.(2007)。10 days to a bully-proof child。New York, NY:Marlowe & Company。  new window
12.莊耀嘉(1993)。馬斯洛:人本心理學之父。臺北:桂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鄭崇趁(2011)。校園霸凌的成因與對策,http://guidepaper.edu.tw/?epaper_sn=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教育部(2011)。認識校園霸凌,http://140.111.1.88/news/detail/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1)。臺灣校園霸凌現象調查報告,https://www.children.org.tw/research/detail/69/2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許育典(2011)。法治教育在臺灣中小學的實踐與檢討。兩岸四地法律發展:法學教育與法治教育。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溫明麗(2013)。校園霸凌之道德面向的現象詮釋學分析。校園霸凌:理論與實務。臺北市:高等教育。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國兆、鍾明倫(2013)。校園霸凌之性質與類型。校園霸凌:學理與實務。臺北市:高等教育。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