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高屏六堆地區客家教育人物--以李添春、鍾國珍、徐傍興、溫興春為線索之考察
書刊名:客家研究
作者:黃文樹
作者(外文):Huang, Wen-shu
出版日期:2016
卷期:9:2
頁次:頁119-182
主題關鍵詞:高屏六堆地區客家教育人物李添春鍾國珍徐傍興溫興春Liu Dui Area of Kaohsiung and PingtungHakka educational figuresLi Tian-chunZhong Guo-zhenXu Pang-xingWen Xing-chu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7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李添春(1934)。寺廟管理人制度批判。南瀛佛教,12(1),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添春(1934)。寺廟管理人制度批判。南瀛佛教,12(2),7-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添春(1934)。寺廟管理人制度批判。南瀛佛教,12(3),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添春(1931)。齋教概說。南瀛佛教,9(1),61-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添春(19680400)。臺灣住民之家神及其對神之觀念。臺灣風物,18(2),9-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添春(19710600)。臺灣道教。南瀛文獻,16,39-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添春(19620600)。臺北地區之開拓與寺廟。臺北文獻,1,67-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添春(1971)。臺灣佛教史資料--上篇曹洞宗史。臺灣佛教,25(1),4-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添春(1940)。臺灣佛教の特質。南灜佛教,18(8),8-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添春(1940)。臺灣佛教の特質。南灜佛教,18(9),13-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添春(19601000)。臺灣的齋教與教匪。臺灣佛教,14(10),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卜國光(19850800)。臺灣少棒運動功臣徐傍興博士。傳記文學,47(2)=279,30-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卜國光(19960800)。追懷徐傍興博士。六堆雜誌,革新56,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邱貴雄(20040800)。團結客家、重振徐傍興精神。六堆雜誌,革新104,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邱麗珠(20011100)。辦學績優的大番薯教育家--溫興春。六堆風雲,92,20-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添春(19651100)。佛學概論導言。中國佛教,10(3),1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添春(19730800)。禪的人生觀。新覺生,11(8),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瑞景(19970600)。憶記擔任教務主任時的溫興春先生。六堆雜誌,革新61,33-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徐宏志(20071200)。徐傍興博士生平。六堆雜誌,124,25-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徐宏志(20071100)。徐傍興博士傳拍電影之淺見。六堆風雲,125,35-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耿殿棟(19850800)。悼念徐傍興教授逝世一周年:他是創辦美和中學美和護專及倡導美和棒球奉獻一生的外科醫師。傳記文學,47(2)=279,24-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添雄(20071200)。屹立臺灣教育界的溫興春校長。屏東文獻,11,186-2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溫春蘭(20070300)。溫興春 春風化雨半世紀。客家,201=224,54-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鍾永發(19930900)。溫興春與美和護專。六堆雜誌,革新39,24-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鍾永發(19940800)。教澤貽徽--徐傍興博士逝世十週年紀念大會。六堆雜誌,革新44,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鍾孝上(20040800)。徐傍興博士是大中國主義者。六堆雜誌,革新104,24-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淑慧、蔡明坤(2003)。徐傍興和他的志業(1909-1984)--以教育事業為例。美和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108-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11)。99年至100年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振賢(2004)。客家人的教育觀--以美濃地區客家人為例。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明坤(2004)。徐傍興與他的志業(1909-1984):以美和棒球隊為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竹貞(2010)。六堆忠義祠與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添雄(2003)。高屏六堆客家的歷史文化與民情風俗(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鍾怡彥(2014)。美濃作家的在地書寫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鴻松(2005)。全球化衝擊下鄉土教育深化之研究:一位美濃社區教師的詮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伊蓉(2013)。高雄市美濃區龍肚鍾富郎派下伙房伯公及菸樓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建德(2004)。萬巒鄉客家聚落嘗會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蕭盛和(2004)。一個客家聚落區的形成及其發展:以高雄縣美濃鎮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洪馨蘭(2011)。敬外祖與彌濃地方社會之型塑:圍繞一個臺灣六堆客方言社群之姻親關係所展開的民族誌(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宋美盈(2004)。徐傍興與臺灣六堆客家發展(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曾美芳(2014)。客家宗族對地方發展的影響--以後堆內埔的江南戶鍾氏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曾寬(2007)。故鄉--大將徐傍興博士。屏東:六堆客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彩金(2008)。六堆忠義祠人文與歷史。屏東:六堆忠義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還月(2002)。臺灣客家風土誌。臺北:常民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伊能嘉矩、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江慶林(2011)。台灣文化誌。台北:台灣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添春(1956)。臺灣省通志稿.卷二:人民志宗教篇。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纂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添春、林普易、高賢治(1995)。臺灣宗教。臺北:眾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曾彩金(2001)。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第八篇藝文篇。屏東:六堆文化教育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尹章義(2008)。萬巒鄉志。屏東:萬巒鄉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允斐、鍾榮富、鍾永豐、鍾秀梅(1997)。高雄縣客家社會與文化。高雄:高雄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明恭(2001)。竹田鄉史志。李明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維安、徐正光、羅烈師(2008)。多元族群與客家--臺灣客家運動20年。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美濃鎮誌編纂委員會(1997)。美濃鎮誌。美濃:美濃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釋普濟(1988)。五燈會元。台北:文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熹(1985)。四書章句集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宋義達(2001)。麟洛採訪冊。宋義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正一(1989)。長治鄉志。屏東:長治鄉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鍾壬壽(1975)。六堆客家鄉土誌。屏東:長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曾彩金(2001)。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第六篇教育篇。屏東:六堆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森松(1993)。美濃人物臉譜。高雄:高雄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森松(2006)。美濃鎮百家姓:美濃鎮姓氏源流、老夥房和新廳下。高雄:今日美濃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簡炯仁、陳謹瑛、林秀昭(2007)。高雄市客家史。高雄:高雄市文獻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釋聖嚴(1990)。牧牛與尋劍。台北:東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曾彩金(2001)。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第十一篇人物篇。屏東:六堆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曾彩金(2006)。溫興春校長口述歷史訪談紀錄。屏東:六堆文化研究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楊碧川(1997)。高雄縣簡史/人物志。高雄:高雄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典婉(2004)。臺灣客家女性。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簡炯仁(2001)。屏東平原的開發與族群關係。屏東:屏東縣政府文化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劉還月(2000)。臺灣的客家人。臺北:常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李添春、王世慶(1971)。臺灣省通志.卷二:人民志宗教篇。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奧田彧、李添春(1940)。海南島農村經濟論。臺北:田野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釋星雲、妙廣法師(2016)。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張樂陶(1993)。中國現代史。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劉盛興(1997)。六堆客家鄉土人物誌。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鍾秀梅、宋長青(20130000)。臺灣客家婦女研究:以美濃地區鍾、宋兩屋家族婦女生命史為例。南投:臺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行政院客家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李添春、陳國政(1984)。李添春教授回憶錄。臺北:冠芳印刷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曾喜城(2003)。徐傍興博士紀念文集。屏東:屏東縣屏東平原鄉土文化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江燦騰(1997)。臺灣當代佛教--佛光山、慈濟、法鼓山、中臺山。臺北:南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劉還月(2001)。臺灣客家族群史:民俗篇。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林正慧(20080000)。六堆客家與清代屏東平原。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鳩摩羅什(1997)。佛遺教經。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釋道宣(1996)。續高僧傳。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王金塗、蘇月琴(1995)。高雄縣人物軼事傳說。高雄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王紹卿(1997)。重修屏東縣志.卷六人物志。屏東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李蘭海、曾慶貞(2007)。六堆客家教育人才口述歷史:黃性善先生訪問記錄。屏東縣客家聯合扶濟發展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何來美(2011)。客家身影:客家典範人物。聯合報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美和中學(1994)。徐傍興博士逝世十周年紀念專輯。美和中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葉倫會(2014)。臺灣客家人的故事(三):校長的故事。普林特印刷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郭勤有(2004)。六堆客家傑出人才口述歷史。屏東縣內埔鄉松柏長青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曾純純(2005)。書寫客家生命:六堆鄉賢回憶錄。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曾慶貞、張添雄(2007)。屏東縣內埔鄉人物誌。屏東縣客家聯合扶濟發展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奧田彧、山分一郎、李添春(1941)。海南島土地制度調查復命書。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溫興春(1989)。溫興春問政錄。溫興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溫蘭英(2014)。溫興春校長文物集。六堆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1998)。新个客家人。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鍾國珍。武平縣志資料彙編。興華印刷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鍾國珍(1976)。堅苦奮鬥的回憶。內埔印刷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鍾國珍(1989)。志廬文稿。興華印刷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鳩摩羅什(1996)。法華經。台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添春(1979)。明末清初的臺灣佛教。中國佛教史論集:臺灣佛教篇。臺北: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邱日盛(2003)。回憶--美和中學創辦人徐傍興博士在教育方面的貢獻。徐傍興博士紀念文集。屏東縣屏東平原鄉土文化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添春(1978)。世界佛教的現狀。歐美佛教之發展。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添春(1978)。華嚴學在佛教教理史上之地位。華嚴宗之判教及其發展。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添春(1979)。外國人心目中的俱舍八年。俱舍論研究。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添春(1979)。天臺教學的特色。天臺學概論。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壽和(1984)。我最敬愛的李添春先生。李添春教授回憶錄。冠芳印刷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松友(1994)。追念徐校長。徐傍興博士逝世十周年紀念專輯。美和中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涂順振(2008)。徐傍興:奉獻鄉梓的教育家。教育愛Ⅲ:臺灣教育人物誌。國立教育資料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城富(1994)。德馨美和懷賢人。徐傍興博士逝世十周年紀念專輯。美和中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維雄(2003)。一代良醫兼良師。徐傍興博士紀念文集。屏東縣屏東平原鄉土文化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彭榮傑(1984)。李添春教授與泰北高中。李添春教授回憶錄。冠芳印刷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傅慶騰(1984)。李添春教授的回憶。李添春教授回憶錄。冠芳印刷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童福來(1984)。永懷李添春教授。李添春教授回憶錄。冠芳印刷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國忠(2003)。徐傍興博士的教育精神。徐傍興博士紀念文集。屏東縣屏東平原鄉土文化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榮標(1984)。訪問日本之李添春教授感想。李添春教授回憶錄。冠芳印刷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鍾秉光(1994)。徐校長二三事。徐傍興博士逝世十周年紀念專輯。美和中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鍾鐵民(1984)。我所認識的長者李添春教授。李添春教授回憶錄。冠芳印刷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