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社區融入幼稚園主題教學之個案研究
作者:謝妃涵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SIEH FEI HAN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
指導教授:方德隆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2
主題關鍵詞:行動取向幼稚園環境教育社區資源主題教學action approach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community resourcestheme curriculu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41
幼兒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托育、社區與家庭環境是其最密切互動的微系統,多位國外學者提出行動取向幼稚園環境教育之重要性,目前國內尚欠缺社區資源融合幼稚園環境教育的課程研究,故本研究提出行動取向的幼稚園環境教育的課程實驗方案。本研究目的是探討行動取向幼稚園環境教育的課程設計理念、實施歷程與實施成效,採用個案研究法,以社區資源作為課程素材,用課程旋轉盤作為課程設計的策略,規劃實施我家住這裡與環保小尖兵兩個主題。研究發現行動取向幼稚園環境教育的課程設計理念是以行動取向出發的幼稚園環境教育、結合社會行動取向與公民行動取向的理念、兼具社區與全球觀點、統整課程的精神,課程實施的歷程有社區學習與覺知關懷、探究增能與行動三個層面,在社區學習層面的教學活動中,幼兒已認識所在社區的地理位置與文化特色,並覺知道周遭生活的環境議題、對環境產生關愛之情,在探究增能層面的教學活動中,幼兒已學會資源回收、分類、再利用的技能,在行動層面中,幼兒實際付出行動做社區服務、並以實際行動減少自身製造的垃圾量。
Early childhood is proved a critical stage to future human and societ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time, “microsystem” refers to the compound of three inter-connected environments, such as day care, community, and family; therefore, a wide array of literature has suggested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t kindergartens. Meanwhile, the research on how community resources c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or young kids is relatively lacking. This study tries to fill the gap through proposing the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based on action approaches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or kindergartener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ntends to explore the design concep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effects of action-approach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t kindergartens through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he study utilizes community resources as the curriculum materials and demonstrates the curriculum design with “rotating disks” to include two themes: “Where I Live” and “Junior Environmental Protector.” The research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design concept of kindergarten’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pplying action approaches should be considerably connected with the concepts of social action approaches and civic action approaches, coordinated with community and global perspectives, and integrated with the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desig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includes social learning, awareness, and care; inquiry and empowerment; and action. Social learning in curriculum inspire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community bonds of young kids who have been acquainted with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s of their communities. Inquiry and empowerment in curriculum focus on involving kindergarteners in waste recycling, sorting, and reusing. Action approaches emphasize encouragement of kids’ action on community services and individual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e.g., minimizing individual waste).
參考文獻
方德隆譯(2004)。課程發展與設計。Ornstein, A. C., &; Hunkins, F. P.原著。台北:
高等教育。
王佩蓮(2002)。學校結合社區落實學校本位課程。台灣教育,615,15-26。
王政彥(2002)。英國學校與社區的互動關係及其對我國學校社區化的啟示。教new window
育資料集刊,27,211-238。
環保署(2012/7/12)。「行政院環保署幼兒環境教育教案徵選活動緣起」。台北市:
行政院。2012年7月12日,取自http://eeis.epa.gov.tw/eechild/aim.html
余安邦、林民程、張經昆、陳烘玉、陳浙雲、郭昭燕、劉台光、周遠祁、趙家誌
(2002)。社區有教室:學校課程與社區總體營造的遭逢與對話。台北:
遠流。
余安邦、鄭淑惠主編(2008)。社區有教室的在地轉化。台北:五南。
吳明清(1998)。學校生活與鄉土教育。北縣教育,23,14-17。
吳俊憲(2006)。社區總體營造融入學校課程發展之研究---以一所國民小學為new window
例。台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0(1),39-62。
吳俊憲、吳錦惠(2009)。學校課程發展與社區夥伴關係營造之研究---以高雄市new window
「通學步道」為例。中等教育,60(1),120-132。
吳嫈華(2000)。方案式課程與教學。載於簡楚瑛(編),幼教課程模式(頁
333-378)。台北:心理。
吳麗琴(2009)。陽明山竹子湖社區探遊體驗活動融入幼兒生命教育之行動研究。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湘凌、劉燕雯(2005,4月)。幼稚園老師實施本土化教學之歷程---以一個溫泉
區幼稚園老師為例。載於美和技術學院幼兒保育系舉辦之「南台灣2005年幼
兒保育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頁190-212),屏東縣。
李增祿(2002)。社會工作概論(增訂三版)。台北市:巨流。
李涵鈺、陳麗華(2006)。社會重建主義及其對課程研究的影響初探。載於陳麗new window
華(編),社會重建課程理念與實踐:覺醒、增能與行動(頁71-108)。台
北:五南。
林士真(2000)。河濱街模式:實踐部份。載於簡楚瑛(主編),幼教課程模式
(頁448-468)。台北:心理。
林民程、余安邦(2005)。「社區有教室」的批判性實踐。載於余安邦(編),社
區有教室的批判性實踐:當學校課程與在地文化相遇(頁37-62)。台北:遠
流。
林秀芬(2004)。應用社區文化的幼兒視覺藝術教學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
覺藝術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明地(2002)。學校與社區的關係。台北:五南。new window
林振春(1998)。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2000a)。營造新家園。台北:光寶文教。new window
林振春(2000b)。學校與社區結合的模式與可行的做法。教師天地,108,8-14。new window
林振春(2002)。從社區教育理論談學校社區策略。教育研究集刊,27,45-61。new window
林清達(1996)。國民小學校長對學校與社區互動之角色期望與實際參與狀況研new window
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學報,5,1-46。
林楚欣、孫扶志(編)(2006)。融入鄉土文化的幼教主題課程與教學---以媽祖
廟為例。台北:心理。
林穎蕙(2005)。教育改革時代的校長領導與社區關係-國小教師的觀點。國立
花蓮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周海濤、李永賢、張蘅譯(2009)。個案研究:設計與方法。Robert K. Yin原著。
台北:五南。
周淑惠(2006)。幼兒園課程與教學:探究取向之主題課程。台北:心理。
孫扶志(2006)。融入鄉土文化的幼教主題課程與教學---以媽祖廟為例。載於林
楚欣、孫扶志(編),媽祖廟:種子幼稚園的鄉土文化課程(頁9-22)。台
北:心理。
孫惠齡(2009)。公民行動取向菸害防制教育課程方案之實施成效研究---以「為
地球熄菸」全球議題課程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
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邱婉麗(2003)。學校與社區資源互享互惠之研究---以嘉義市國民小學為例。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徐淳怡(2009)。台中縣市立幼稚園之社區互動現況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徐薇(1999)。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運用社區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國立花蓮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高傳正、李湘凌、劉燕雯(2006)。幼稚園老師實施本土化教學之歷程---以一個
溫泉區幼稚園老師為例。載於張德勝(編),追求卓越-教學理論與實務之
會合(頁67-92)。花蓮市:花蓮教育大學。
高碧瑤(2005)。社區觀光資源應用於幼稚園教學之探究---以彰化地區為例。靜
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張效美(2010)。幼稚園教師運用社區與家長資源進行主題教學之個案研究。國
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嘉義。
張幸愉(1994)。國民小學運用社區資源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碩玲(2001)。台北市國民小學與社區資源共享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
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繼文(2004)。結合社區文化的視覺文化教學。屏東師院學報,22,365-404。new window
張麗卿(2009)。公民行動取向環境素養課程之實施成效---以與濕地對話全球議
題課程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
出版,台北。
莊尤姿(2008)。幼稚園社區融合主題教學歷程與多元評量之探究。國立台中教new window
育大學幼兒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許文忠(2002)。台灣偏遠地區國民中學社區資源運用之研究。致遠管理學院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new window
陳怡君(2004)。社會行動取向人權教育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以「2004兒童人權與生態體驗營」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奎憙(1995)。學校與社區的關係。教師天地,76,18-21。
陳美君(2008)。台北市幼稚園教育人員運用社區資源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浙雲(2004)。從課程觀點檢視「社區有教室」。北縣教育,47,73-79。
陳浙雲、余安邦(2003)。社區有教室:九年一貫課程與社區學校化的實踐。教new window
育研究資訊,10(3),29-48。
陳浙雲、余安邦(2005)。九年一貫課程與社區學校化的實踐。載於余安邦(編),new window
社區有教室的批判性實踐:當學校課程與在地文化相遇(頁23-36)。台北:
遠流。
陳益興(1992)。我國社會教育析論。台北:五南。new window
陳淑敏(2006,3月)。從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看方案教學。載於國立屏東教育大
學幼兒教育學系、所舉辦之「細說南台灣的方案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4-13),屏東。
陳雅美(1994)。幼稚園環境教育活動實施現況調查研究,臺北師院學報,7,
917-996。
陳達萱(2008)。公民行動取向「飢餓與貧窮」議題之課程實施歷程與成效-以「愛,
讓世界發光!」課程方案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
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麗華、彭增龍、王鳳敏(2003)。社會行動取向課程設計的理念與實踐。教育new window
資料與研究,54,1-17。
陳麗華、彭增龍、張益仁(2004)。課程發展與設計:社會行動取向。台北:五
南。
陳麗華、彭增龍(2007)。全球觀課程設計的新視野:公民行動取向。教育研究new window
與發展期刊,3(2),1-18。
游淑燕(1994)。幼稚園課程決定層級體系及運作情形分析:兼論如何提升幼稚
園課程決定品質。嘉義師院學報,8,415-470。
彭吉梅(2007)。國小推動社會行動取向校本課程之個案研究:以春天國小戀戀
溫泉鄉為例。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
湯梅英(1997)。學校社區化---舊觀念?新口號?。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15,new window
2-8。
曾兆興(2004)。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運用社區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曾慧芬(2006)。公民行動取向全球觀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以「前進斯里蘭卡」
為例。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世孟、李永展(1996)。國民學校與鄰近社區資源共享模式之研究。台北:中
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黃明忠(2005)。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運用社區資源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珮文(1999)。都市街廓社區中兒童生活空間之研究。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
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娟娟(2004)。都市幼兒多元智能課程發展行動研究。載於蔡清田(編),課
程發展行動研究(頁33-53)。台北:五南。
黃瑞琴(1990)。境由心生:幼稚園環境教育的觀點。環境教育特刊,32-39。
黃瑞琴(1993)。幼稚園環境教育活動的實地研究。幼兒教育學報,2,167-186。
黃瑞琴(199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嘉雄(2000)。轉化社會結構的課程理論:課程社會學的觀點。台北:師大書new window
苑。
楊子恆(2004)。社會科課程的轉變與發展---論鄉土教育與社區資源的結合。國
民教育,44(6),48-55。
詹火生(2001)。社會學(二版)。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詹棟樑(1995)。學校社區化的兒童教育功能。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
編),學校社區化(53-81頁)。台北:師大書苑。
廖永靜(1998)。如何實施鄉土教育。師友,376,36-39。
廖鳳瑞(1998,6月)。開放式教育在台灣幼稚園的幾種風貌。載於嘉義師範學
院舉辦之「1998國際幼兒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頁49-55),嘉義
市。
劉怡秀(2009)。公民行動取向防災教育課程方案之實施成效---以「與颱風共舞」
全球觀課程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
劉玉燕(2000)。傳統到開放---佳美主題教學的發展歷程。載於簡楚瑛(編),幼
教課程模式(頁121-170)。台北:心理。
劉詩燕(2008)。幼稚園教師實施社區資源融入教學之經驗---以彰化縣五位公立
幼稚園教師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劉燕雯(2005)。社區資源融入幼稚園教學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國立花蓮教
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蔡文輝(1997)。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鄭熙彥(1985)。學校教育與社區發展。高雄:復文。
鄭韻秋(2010)。社區觀光資源與幼稚園鄉土教學:連江縣幼稚園鄉土教學。銘
傳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賴彥伶(2008)。花蓮縣幼稚園教師運用社區資源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幼
兒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盧素碧(1998)。幼兒教育課程理論與單元活動設計。台北:文景。new window
謝正平(2005)。推動「社區有教室」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行動構想---以三重市
五華國小為例。北縣教育,51,80-84。
謝明昆(2003)。我國幼稚園教保內涵與社區融合度評鑑結果之分析與發展研究。new window
幼兒教育年刊,15,69-98。
謝明昆(2004)。幼稚園與社區融合主題教學研究。幼兒教育年刊,16,61-98。new window
謝明昆(2005)。幼稚園融合主題開放式教學與單元主題齊一式教學在幼兒情意
發展之影響比較研究。幼兒教育年刊,17,57-99。
謝明昆、賴素惠、楊麗娜、袁麗珠(2009)。主題開放教學:孩子與社區融合的
課程與教學。台北:華騰。
潘淑滿(2003)。質性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闕美珍(2006)。公民行動取向品格教育之課程實施成效研究--以國小四年級「彬
彬有禮」課程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
簡楚瑛(2000)。河濱街模式:理論部份。載於簡楚瑛(編),幼教課程模式(頁
435-447)。台北:心理。
簡楚瑛(2005)。幼兒教育課程模式(三版)。台北:心理。
簡楚瑛(2009)。課程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Basile, C. G. (2000).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s a catalyst for transfer of learning in young childre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2(1), 21-27.
Banks, J. A., &; Banks, C. A. M. (Eds.). (2007).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6th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Bagin, D., Gallagher, D. R., &; Moore, E. H. (2008). The school and community relations. (9th ed.). Boston, M.A. : Allyn &; Bacon.
Barraza, L. (2001).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Mexican schools: The primary level.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2(3), 31-36.
Brameld, T. (1977). Social frontiers, 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ive. Phi Delta
Kappan, 59(2), 118-120.
Bronfenbrenner, U. (1989). 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 Annals of Child Development,
6, 187-249.
Butts, K. G.. (1985). Partners in excellence: Enriching th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through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community resources in the school. Unpublished master dissertation, Nova University.
Chris, F., &; Lacy, W. (2005). Easing the transition from preK to kindergarten: What
schools and families can do to address child readiness. Austin, TX:
Southwest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Laboratory. (ERIC NO. 486469).
Clark, D. (1987). The concept of community education. In G. Allen, J. Bastiani,
I. Martin, &; J. K. Richards, (Eds.). Community education: An agenda for
educational reform. England: Open University Press.
Cohen, M. J. (1983). Prejudice against nature. Freeport, ME: Cobblesmith.
Couchenour, D., &; Chrisman, K. (2008). Families,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Together for young children(3rd ed.). NY: Thomson Delmar Learning.
Davis, J. (1998). Young children, environment education, and the futur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6)2, 117-123.
Engleson, D. C., &; Yockers, D. H. (1994). A guild to curriculum planning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Wisconsin: Wisconsin Departm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
Gallagher, D. R., Bagin, D., &; Moore, E. H. (2005). The school and community
relations (8th ed.).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Gilliard, J. L., &; Moore, R. A. (2007). An investigation of how culture shapes
curriculum in early care and education programs on a native American Indian
reserv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34(4), 251-258.
Henson, K. T. (2006). Curriculum planning: Integrating multiculturalism, constructivism, and education reform (3rd ed.). Long Grove : Waveland Press.
Hungerford, H. R., Litherland, R. A., Peyton, R.B., Ramsey, J. M., &; Volk, T. L. (1992). Investigating and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actions: Skill development modules. Champaign, IL: Stripes Publishing Company.
Jackman, H. L. (2009). Early education curriculum: A child's connection to the world (4th ed.). NY : Thomson Delmar Learning.
Kesson, K, &; Oyler, C. (1999). Integrated curriculum and service learning: Linking school-based knowledge and social action. English Education, 31(2), 133-146.
Kostelnik, M. J., Whiren, A. P., Soderman, A. K., Stein, L. C., &; Gregory, K. (2006). Guiding children’s social development (5th ed.). Clifton Park, NY:
Thomson Delmar Learning.
Kumler, M. L. (2011). Students of action?A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of
secondary science and social studies students’ action repertories in a land
use context.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42(1), 14-29.
Marbach, E. S. (1977). Creative curriculum: Kindergarten through grade three. Provo, Utah: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Press.
Ornstein, A. C., &; Hunkins, F. P. (2004).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design. (4th
ed.). MA: Allyn and Bacon.
Owens, R. G. (199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education (6th ed.). MA: Allyn
and Bacon.
Peters, R. O. (1991). ECO/Social studies and community-centered learning: The 21st
century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ERIC No. ED 365602).
Pianta, R. C., Kraft-Sayre, M.; Rimm-Kaufman, S., Gercke, N., &; Higgins, T.
(2001). Collaboration in building partnerships between families and schools: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Early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s Kindergarten Transition
Intervention. Early Childhood Quarterly, 16, 117-132.
Santrock, W. J. (2011). Educational psychology (5th). N.Y : McGraw-Hill.
Spodek, B (1988). Conceptualizing today’s kindergarte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9, 203-211.
UNESCO (1978). Connect. UNESCO-UNEP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newsletter,
3(1), 1-8. Retrieved June 13, 2012,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5/001563/156393eb.pdf
West-Burnham, J., Farrar, M., &; Otero, G. (2007). School and communities: Working
together to transform children’s lives. London: Network Continuum.
Wilson, R. A. (1996).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grams for preschool childre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7(4), 28-33.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