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高等技職校院通識教育現況與職場就業能力需求關係之研究-以餐旅服務學類為例
作者:黃淑芳
作者(外文):Su-Fang, Hwang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指導教授:莊淇銘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3
主題關鍵詞:高等技職校院就業能力通識教育The high technological & Vocational EducationGeneral educationemployment abil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4
摘要
本研究在探討面對社會環境及企業人才需求改變之情況下,高等技職校院通
識教育的現況、實施困境與影響因素,進而瞭解企業對高等技職校院學生就業能力需求情形進行分析;本研究方法藉由文獻蒐集方式、透過資訊網站至各研究學校通識教育中心進行文件分析與實地訪談等,在研究過程中,將文獻、文件與訪談資料之間進行交叉比對分析。
本研究選擇設有民生學門之餐旅服務學類的學校其旅館事業管理學系、餐飲
管理學系及餐旅行銷暨遊憩管理學系日間部四年制的學生、專業教師、通識教師,對其實施通識教育之實施情形進行瞭解,為瞭解職場能力需求,本研究藉由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近年之調查文件資料整理、分析,掌握企業主管對就業能力的認知及需求情形。
  依據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配合文獻探討及文件分析結果,針對專業教師、通識教師、畢業學生及企業主管編製訪談大綱,確認訪談對象;藉由訪談內容,瞭解技職校院通識教育之現況及企業用人趨勢。依據文獻探討、文件分析、訪談內容等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討論與歸納,具體提出研究結果:  
壹、 通識教育實施目的、課程規劃及實施之現況各校有差異。
貳、 通識教育實施的困境,技職校院重視專業知能,通識教育課程沒目標,部分通識教師配合意願低,技職學生程度差異大。
參、 影響通識教育實施的因素,通識教育實施的目的狹隘,學校聘請教師成本高,學生全年實習,通識教師工作繁重,技職學生學習成低差異大。
肆、 實施通識教育的因應策略,學校應明確訂定通識教育目標,建立大學資源共享機制,將通識課程規劃為專業通識與一般通識課程,提升通識教師通識教育素養,喚醒學生學習通識教育的興趣。
伍、 企業對就業能力的需求與認知多為基本素養的通識核心能力。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mainly about the present deeds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in high Technological and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dilemma sand effects to implement the general education when under the situation of facing the society and the marked change of the enterprises demands, furthermore, to analyze to know more about the demand of the enterprises to the employability of the students in high technological and vocational college. By the way, this research is done by collecting records, analyzing the documents from the informational Net Connecting to the general education center of every investigational school and personal interview.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to know the whole condition about the general education in high technological and vocational, we found some schools which were university set many kinds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s of the people’s live hood and then chose some four-year students university students studying in the daytime, professional teachers, from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and Department Of Hotel Management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and the general education teachers. To realize the demand of employability in the workplace, we had arranged and analyze the recent investigation from the Youth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so we can hold the managers’ cognition and demand to the employability.
Finally, we have a conclusion :
1. The general education enforcement purpose, the curriculum pla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esent situation of various schools has the difference.
2. The technique duty campus takes the specialized knowledge energy, The general curriculum not to have the goal, the part general the teacher to coordinate the wish to be low, the student degree difference is big.
3. The general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the goal to be narrow, the school invites the teacher cost to be high, the student whole year practises, the general teacher to work arduously, the student studies the low difference to be big.
4. The school should subscribe explicitly surely the general education goal, establishes the university resources sharing mechanism, will the general curriculum to plan specialized for generally the curriculum, the promotion general teacher to general education accomplishment, will awaken the student to study the general education the interest.
5. The enterprise many for passes to the employment ability demand and the cognition general ability.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
Bok, Derek(著)。張善楠(譯)(2008)。大學教了沒?。台北:天下遠見出版。
Brubacher, John S.(著)。林玉体(譯)(2003)。高等教育之哲學。台北:高等教
育。
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britannica)(2010)。資料取自:2010 年4 月2 日
www.britannica.com。
大前研一(著)。呂美女(譯)(2006)。專業:你的唯一生存之道。台北:天下
雜誌。
大前研一(著)。呂美女(譯)(2007)。即戰力:如何成為世界通用的人才。台
北: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2008)。札根青春-從態度到專業做準備好的人才。2008 年教育特
刊410 期。台北: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2009)。迷失了的身心靈,如何回家。天下雜誌,421 期。
天下雜誌(2009)。《Cheers》一千大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天下雜誌,421 期。
天下雜誌(2009)。面對中國II 我的地盤聽我的。天下雜誌,422 期。
天下雜誌編輯團隊(2009)。Envision 2020 台灣十年產業發展願景。新竹:工業
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發展與趨勢研究中心。
王元賢(2008)。台北縣人力資源論壇。取自日期:2008 年12 月16 日A10 台北:
聯合報。
日本高等教育現況與問題之探討(2007)。民國98.04.17 取自
http://www.japanresearch.org.tw
王如哲(2008)。評鑑大學績效的新指標-就業力。高等教育評鑑中心電子報,
第十五期。
王保進(2002)。視窗版SPSS 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176
王俊秀(2000)。通識教育與永續發展教育的連結:議題與展望。環境教育季刊new window
第四十三期:台北。
王俊秀(2005)。找回大學靈魂,創造教育典範-讓通識教育真正有營養。通識在
線創刊號。台北:通識在線雜誌。
王晃三(2006)。藥膳與鮮花-當專業教師遇見通識教師。通識在線第三期。台
北:通識在線雜誌。
方國權(2006)。技職學校的雙璧-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通識在線第三期。台
北:通識在線雜誌。
中國高等學校學生資訊網國際教育頻道(2007)。布希政府當前主要教育改革政
策和措施。民國98.04.17 取自http://intedu.chsi.com.cn
中華民國教育年報(2007)。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王瑞宏(2006)。技職校院大學生透過通識教育提升職場核心能力之研究。行政
院國家科學委員會NSC95-2413-H242-001。
王麗雲(2000)。臺灣高等教育擴張中國家角色之分析。國立中正大學學報,10
(1),1-37。
王麗雲(2000)。研究所教育的回顧與前瞻。新世紀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頁
601-627。高雄:麗文。
王麗雲(2003)。臺灣兩次高等教育擴張之比較與反思。「海峽兩岸21 世紀初高
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學術研討會。中國:廣西桂林。
王麗雲(2003)。州政府與高等教育。21 世紀美國高等教育,頁207-240。台北:
高等教育。
王麗雲(譯)(2003)。碩博士教育與研究—互賴與緊張。21 世紀美國高等教育,
頁445-475。台北:高等教育。
古倫神父(著)、吳信如(譯)(2009)。領導就是喚醒生命-靈性化的生命力領
導。台北:南與北文化出版社。
行政院國科學委員會(2005)。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2005 年6 月29 日行政
177
院第2946 次會議通過。
朱立安.巴吉尼(2008)。一把鑰匙,走進哲學。台北:麥田出版。
朱建民(2006)。大學普及下的通識教育。通識在線第四期。台北:通識在線雜
誌。
朱敬一(2009)。「和光同塵」才是培育菁英的有效率環境。取自日期:2009 年
07 月13 日A8 台北:聯合報。
志水宏吉(著)。林美智(譯)(2006)。培養學力。台北:臺灣商務。
李誠(2006)。專業教育、技術教育與通識教育。通識在線第三期。台北:通識
在線雜誌。
李開復(2006)。做21 世紀的人才。聯經:台北市。
李良達(2009)。臺灣地區職場趨勢分析。生涯群己與人倫教師研習手冊。台北:
領東科技大學。
杜菁琳(2005)。全球化中的美國教育政策戰略調整。華盛頓觀察週刊第36 期。
民國98.04.17 取自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story。
吳靖國(1999)。技職通識教育之理論建構與現況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吳明隆(2003)。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知城數
位科技。
吳靖國(2008)。海洋通識課程之內涵:知識取向的探討。通識教育學刊 第2期。
台中: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吳京玲、林妙容(2009)。大學生核心能力融入通識教育之課程規劃與成效分析。
通識教育與大學發展學術研討會2009/3/19-20。台北:政治大學。
林玉体(2002)。美國高等教育之發展。台北:高等教育。
林玉体(2005)。西洋教育史。台北:三民。
林孝信(2005)。甚麼是通識?新世紀通識教育目標為何?通識在線創刊號。台
北:通識在線雜誌。
178
林安梧(2005)。孔子的六藝之教就是通識教育—世界最早的通識教育專家。通
識在線創刊號。台北:通識在線雜誌。
林玉体(2008)。西洋教育史。台北:文景。
林明煌(2008)。從日本《學習指導要領》的修訂探討其教育變革與發展。教育
資料集刊第四十輯-各國教育變革與發展103-130。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
館。
青輔會(2009)。98 年度青年暨少年趨勢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
會。
青輔會(2009)。98 年度青年就業力現況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
會。
青輔會(2010)。『志工服務對青年職場核心能力的影響』研究。台北:行政院青
年輔導委員會。
青輔會(2010)。青年就業接軌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青輔會(2011)。新訂青年工作價值觀量表之編製研究。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
委員會。
青輔會(2011)。提升青年就業力計畫成效評估暨就業力調查研究。台北:行政
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林麗紅、林幼雀、楊淑雯(2013)。技職校院與普通大學通識教育實施之差異。
通識在線第四十六期。台北:通識在線雜誌社。頁:27-29。
俞啟定(1997)。教育學三百題。台北:建安出版社。
柏拉圖(著)、廖運範(譯)(1987)。教育的藝術。台北:志文出版社。
高強華、王麗雲、楊瑩、鄭志富(2003)。高等教育:宏觀、規劃、自主、責任、
卓越。教育發展的新方向-為教改開處方,頁193-219。台北:心理。
哥倫比亞百科全書,第六版(2008)。The Columbia Encyclopedia, Sixth Edition |
2008。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資料取自:2010 年4 月2 日
www.encyclopedia.com。
179
秦夢群、莊清寶(2010)。大專生求學經歷與就業力關係。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
刊,94 卷,頁85-112。
莊淇銘(2013)。十二年國教的危機與因應,頁86-123。台北:沙鷗國際多媒體。
郭為藩(1987)。通識教育的實施方法。大學通識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155-166。
郭為藩(2008)。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落實。高等教育質的提升:反思與前瞻。
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評鑑與發展研究中心。
教育部(2003)。技術及職業教育百科全書。技職教育通論。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4)。教育部九十三年度施政方針。台北:教育部。內容於2009/10/28
取自:www.edut.tw。
教育部(2006)。(96-99 年度)通識教育中程綱要計畫-通識教育領航、行動與
整合計畫。台北:教育部顧問室。
教育部(2006)。教育部補助及輔導優質通識教育課程作業要點。台北:教育部
顧問室。
教育部(2007)。補助及輔導大學校院推動以通識教育為核心之全校課程革新計
畫要點。台北:教育部顧問室。
教育部(2007)。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遴選及獎勵實施計畫。台北:教育部
顧問室。
教育部(2007)。教育部補助通識教育著作譯注計畫。台北:教育部顧問室。
教育部(2009)。(96-99 年度)通識教育中程綱要計畫成果報告。台北:教育部
顧問室。
教育部(2009)。「生涯群己與人倫」-教師研習營。地點:嶺東科技大學。
教育部統計處(2009)。大專校院概況統計。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2010)。大專校院概況統計。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2011)。大專校院概況統計。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2012)。大專校院概況統計。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2013)。大專校院概況統計。台北市:教育部。
180
陳立恆(2009)。欠缺哲學的教育。取自日期:2009 年03 月04 日A4 台北:聯
合報。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出版社。new window
陳清溪(2004)。從全國教育發展會議談教育發展的新方向。研習資訊第二十一
卷,第一期:台北。
陳幼慧(2012)。文化學習理論與通識教育。通識教育學刊,第9 期,2012 年6
月,頁47-67。
張則周(2006)。通識教育應強調核心價值與社會責任-「大學普及」的假相與
「通識教育」的反思。通識在線第四期。台北:通識在線雜誌。
張一蕃(2006)。教育不是訓練-通識教育是專業的先決條件。通識在線第三期。
台北:通識在線雜誌。
張一蕃(2011)。更宏觀看待技職校院的通識教育。通識在線第,三十六期。台
北:通識在線雜誌,頁26-27。
陶百川、王澤鑑、劉宗榮、葛克昌編纂(2002)。最新綜合六法全書。台北:三
民書局。
黃光雄(2002)主譯。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嘉義市:濤石文化出版。黃
俊傑(1999)。大學通識教育之理念與實踐。台北: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頁263-311。
黃坤錦(1999)。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美國心靈的攀登。台北:師大書苑。
黃坤錦(2006)。只是專門,不是專業。通識在線第四期。台北:通識在線雜誌。
黃昆巖(2006)。給青年學生的十封信。台北:聯經。
黃奏勝(2003)。哲學與教育。台北:五南。
黃俊傑(2006)。全球化時代的大學通識教育。通識在線第五期。台北:通識在
線雜誌。
黃俊傑(2008)。通識教育是提升生命的偉大志業。台北:通識在線雜誌。
黃政傑(2008)。新品格教育:人性是什麼?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181
黃秋韻(2008)。從人文角度論通識教育的意義與任務。通識教育學刊第二期。
台北: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黃榮村(2008)。《通識在線》是實踐通識教育的推手。台北:通識在線雜誌。
葉坤靈(1995)。赫欽斯博雅教育思想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台北:未出版。
葉坤靈(2005)。美國高等教育之重要發展階段與論題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楊俐容(2007)。小大人怎麼管。取自日期:2009 年03 月25 日家庭12 台北:
國語日報。
楊深坑(2002)。科學理論與教育學發展。台北:心理。
楊德廣(2005)。通識教育不同於通才教育和公共課教育。通識在線創刊號。台
北:通識在線雜誌。
楊朝祥(2009)。從技職教育論通識教育與職場競爭力之關係。99 年7 月13 日
取自http://www.npf.org.tw/post/2/3639
鄔昆如(1976)。希臘哲學趣談。台北:三民書局。
鄔昆如(2001)。希臘哲學。台北市:五南。
鄒臥龍(2010)。外國歷史年表。台北:鶴立文教機構。
遠見雜誌(2008)。撿回來的校長獎。第267 期。台北:遠見雜誌。
遠見雜誌(2009)。選對就業力-大學專刊。台北:遠見雜誌。
廖緯民(2009)。素樸正義與通識教育。通識教育與大學發展學術研討會
2009/3/19-20。台北:政治大學。
鄭景澤(2006)。一路走來,,何必如一-教師異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
劉貴傑(1989)。教育哲學導論。台北:師大書苑。
劉兆玄(2005)。何謂通識,新世紀通識教育目標。通識在線創刊號。台北:通
識在線雜誌。
182
薛曉華(2003)。高等教育中的經典與課程-多元文化革命與傳統主義者的反撲。
21 世紀美國高等教育-社會、政治、經濟的挑戰。頁481-497。台北:高等
教育。
薛清江(2009)。技職體系中的通識教育理念與實踐。通識教育與大學發展學術
研討會2009/3/19-20。台北:政治大學。
謝朝鐘(2006)。大學普及化後的通識教育。通識在線第四期。台北:通識在線
雜誌。
謝鴻文(2011)。美學通識與在地文化的聯結。通識在線,第三十六期。台北:
通識在線雜誌,頁62-64。
聯合報(2009)。企業最愛學生…台大三連霸。取自日期:2009 年03 月25 日
C3 台北:聯合報。
羅竹芳(2009)。教學經驗分享:生命科學領域通識課程教學內容設計。通識教
育與大學發展學術研討會2009/3/19-20。台北:政治大學。
羅素(著)。邱言曦(譯)(1984)。西洋哲學史。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羅素(著)。張鼎國、莊文端(譯)(1986)。西方的智慧(下)。台北:業強出版
社。
蘇雅慧(2006)。英國大學的博雅理念探討及其普及化所面臨的挑戰。通識在線
第四期。台北:通識在線雜誌。
賴鼎銘(2008)。《通識在線》使命重大。台北:通識在線雜誌。
職訓局共通核心職能課程網(2009)。http://
www.career.com.tw/teacher95_new/class.asp(取自日期:2010/02/21)。
183
貳、英文部分
Aring, M. K. (1993). What the “V” word is costing America’s economy. Phi Delta
Kappan 74(3):396-404.
Bagnall, N.F.(1997b). Vocational training in France, Forum of education, A Journal
of theory, research, policy, and practice, 52(1)pp.42-51.
Bagnall, N.F.(2006). The Balance between Vocational Secondary and General
Secondary Schooling in France and Australia. Comparative Education Volume 36
No.4 2000, pp. 459-475.
Brint, Steven(2002). The Rise of the ‘Practical Arts’. In Steve Brin(t Ed.), The Future
of the city of intellect: The changing American university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Carnoy,M.(1995). Education and the 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i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s of Education, pp. 211-217(Oxford,
Pergamon).
Connell, W.F.(1980). A history of educatio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world
(Canberra,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entre).
Dorrance, G.S. & Hughes, H. (1996). Working Youth: tackling Australian youth
unemployment (Sydney, Centre for Independent Studies).
Dronkers, J. (1993). The precarious balance between gener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 Netherlands.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 28(2): 197-207.
Eddy, E. D. (1957). Colleges for our land and time: The Land-Grant idea in American
education. New York: Harper.
Geiger, Roger (2000). “The era of Multipurpose colleges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1850-1890.” In The American college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Roger L.
Geiger (ed.). Nashville,TN:Vanderbilt University Press.
184
Grubb ,Norton W. & Lazerson , Marvin (2005). Vocationalism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Triumph of the Education Gospel. 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Vol. 76,
No. 1 (January/February 2005)
Howieson, C. (1993). Parity of academic and vocational awards: The experience of
modularization in Scotland.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 28(2):177-187.
Krishnamurti (1995). Educ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life.P. O. Box 1560, Ojai,
California, 93024 U.S.A.
Lazerson, Marvin, Wagener, U., & Shumanis, N. (2000). What Makes a
Revolution: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1980-2000. Change,
May/June 2000.
Leclercq, J-M.(1994). Gener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at the postcompulsory
level in Europe: The end of mutual disregard? Comparative Education
30(1):49-53.
McGaw, B. (1997). Shaping their future: recommendations for reform of the Higher
School Certificate (Sydney, Department of training and Education Co-ordination).
Miller, G.. E. (1988). The meaning of general education: The emergence of a
curriculum paradigm.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Mortimer J. Adler(2009). General Education vs. Vocational Education.
Http://www.radicalacademy.com/adlervoceducation.htm. from 2009/8/11.
Papadopoulos, G. (1988). Education: the search of new consensus, OECD Observer,
154, pp.4-8.
Reuben, Julie (1996).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universit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anderson, M. (1993). Vocational and liberal education: a Historian’s view,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 28(2), pp.189-196.
Ebersold, Serge (2008). Dis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a key factor for improving
185
quality and achievement.
Machin Stephen and McNally Sandra (2007) Tertiary Education Systems and Labour
Markets. Tertiary Review.
Lewis Theodore (1998).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general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St. Paul, Minnesota Articles, pp.283-309.
Watson, K.(1994).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estern paradigms and comparative methodology, Comparative Education, 30(2),
pp. 85-97.
Young, M. (1993). Bridging the academic/vocational divide: Two Nordic case studies.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 28(2):209-214.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